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04 11:04郑志鹏高文瑾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郑志鹏,高文瑾

(1.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2.大同市职业教育中心,山西 大同 037004)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

郑志鹏1,高文瑾2

(1.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2.大同市职业教育中心,山西 大同 03700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它代表了人类信仰发展的方向。在当代,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中亟待加强的一个环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着教师理论水平参差不齐、信仰教育内容枯燥单一、以及外部消极因素制约等诸多问题。针对现状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优化教师队伍、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相关部门要巩固网络阵地,从而使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信仰;马克思主义;教育

信仰是人们对其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和社会现象,《辞海》将信仰定义为,人们“对某种宗教或某种主义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1]信仰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信仰,它是使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取得伟大成绩的法宝,其内涵代表了人类信仰发展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当代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特殊使命,具有强烈的思想政治属性。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础就是教育者(教师)有计划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受教育者(大学生),通过教与学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大学生)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个人的需要,进而升华为坚定不移的信仰。在我国的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方向是树立大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途径主要是通过授课来传输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有关知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也面临着更新升级的新要求。网络时代带来的沟通便利、时空距离缩小、以及更加开放的社会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代转型孕育着必然因素。于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中亟待加强的一环。

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高校中的大学生信仰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形势。马克思说:“人如果没有信仰,精神上会感到空虚,它对真理、理性和大自然必然会感到失望。”[2](P648)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特殊性表现在年轻、可塑性强、朝气蓬勃。他们是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最重要人才资源,更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接班人。如果大学生没有信仰,或者信仰出现偏差,对我国社会各方面的损害不言而喻。所以,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成为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马列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理论知识更新慢从全国高校政治理论教师的现状来看,一些高校的马列教师业务素质不高。相对于社会上的其他行业来说,高校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大的地方。在高校,“专业”出身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名教师的发展方向及其在高校的地位。相较于容易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理工科教师,文科教师本来就处于高校行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一些学校将一部分在其他专业授课不合格的教师“安排”到马列队伍中,这些教师往往被其他专业的教师视作“专业不合格”甚至“无专业“人员。他们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中往往出现有理讲不清、讲理(理论)讲不透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这造成了马列教师在学校内地位偏低,队伍参差不齐的现状。

任何理论知识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如此。改革开放前夕,历史原因造成了我国“50”、“60”后的人才断层。所以在现在高校理论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青黄不接”的现状。有理论积淀的老教师往往不懂电脑、英特网以及其他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不能将其固有的理论用电脑、ppt等互联网高新工具运用到课程的讲授中。懂电脑、有技术的年轻教师往往在理论的积淀上还不够成熟。虽然能将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教学科研中,但其理论功底往往不如老教师。这是互联网时代我国目前理论知识更新慢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枯燥、单一 信仰是实践主体对客体的主观确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尤其如此。信仰区别于知识和意见,最主要的一点是信仰只具有主观的充分有效性。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教师在开展信仰教育时,首先自身必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主观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作为教学科研的出发点。反观一部分马列教师,其自身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不坚定,更谈不上对理论的深层次研究。因为主观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就不够,所以他们很避讳与学生讨论理论上深层次的问题。这些人既无理论上的升华、又无教学方法上的改进,讲课只是应付差事、照本宣科。而这些枯燥的教学、研究方法又造成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课程不感兴趣甚至不想学的后果。在有效性上,知识具有主观与客观的双重充分有效性。意见只是在主观和客观上有一定的有效性,却不具有二者的充分有效性。信仰则处于二者之间,信仰具有主观上的充分有效性,但其不具有客观上的充分有效性。学生一旦主观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感兴趣,就很难让他们“吃透”理论的精华。也就是说由于教学内容的枯燥,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只能达到“意见”阶段,而达不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信仰”阶段。

在马列教学领域,因为国家的教育体系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国民教育序列中相对普及,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大成就。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和理论更新的滞后,两者叠加往往出现知识讲授的层次不分。例如,许多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在小学就开始讲授。但到了大学,学生们接受的还是那些一成不变的套路。内容不深入、授课方式不新颖,使学生直观地感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只是单纯的对中小学知识的重复。这种重复、单一、层次不分的教学序列也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短板”。

(三)外部消极因素在当代大学生信仰中的体现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质的变化。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初步确立,但其自身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譬如社会保险体系不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收入分配矛盾比较突出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广大青年学生虽然身在学校,尚未步入社会,但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折射到当今大学生的实践生活中。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3](P133)这些年从外部社会传递过来的负面信息,如赌博、色情、邪教、传销、毒品、拜金主义和特权思想等,无不侵蚀着大学的净土。这些现象虽然不同于社会大动荡,但其潜移默化地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其后果是严重的。邓小平同志就说过:“有的现象可能短期内看不出多大坏处。但是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4](P45)

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一)优化马克思主义教学队伍,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韩愈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马列教师除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课时安排,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进行解答外,还必须承担起在社会主义社会“传道”的社会功能。具体到大学,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师要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引导作用。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师的能力和信仰,就成为国家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首先,马列教师要清楚自己首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自身的言行对建立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不能因为自身遭遇到一些挫折或者不公平就将社会上一些消极、负面的东西带到课堂上来。而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行为的出发点,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其次,马列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业务水平。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内涵深刻的学问,对其经典理论的阐释必然有着深刻的时代性。这就要求马列教师在通晓经典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的脉搏,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用通俗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传授给大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

最后,要适当提高马列教师的地位。马列教师在教师系列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担着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他们是中国教学体系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国家要在教师待遇、职称评定、课题申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同时要在马克思主义专业化上下功夫,要用专业化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来担任课程的讲授。切忌某些高校那种将在其他专业课程讲授中考评不合格的教师,“安排”到马列课程教育中的短视做法。

(二)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先进教学资源,提高大学生理论学习兴趣 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以往的照本宣科式的灌输教育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要求了。这首先要求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师在授课时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授课形式,如热点问题的讨论以及幻灯片、经典视频的观看。“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可以使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被课堂教育所吸引。其次,学校要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作用。学生会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党史知识竞赛、革命歌曲联唱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论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受到教育。这种“寓教于乐”的信仰教育形式,可以使学生由“要我学”的灌输教育方式转变为“我要学”的兴趣培养方式,大大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率。最后,学校要以校园网络为载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譬如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等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发布一些对国家政策的诠释、热点问题的解读、理论学习的心得等资讯来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网络阵地 网络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信息量大,而且信息可以多向传输,这就打破了以往的信息壁垒,同时也造成了国家意识形态在信息传递方面权威保障的下降。各种信息与思潮的大规模涌现难免良莠不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精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来抢占互联网的制高点。首先,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互联网上展示出来,具体来说就是要办好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思想教育具有时效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课堂知识学习,网络思想教育对大学生的信仰形成具有更大的优势。网络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就是指在经典理论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知识性则是相对于课堂教育来说的,网络思想教育不同于那种老师讲、学生听,完成任务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其更侧重于对学生日常理论知识的积累。艺术性和趣味性则是从“受众”的角度讲,网络思想教育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其次,要继续立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网络阵地。具体来说就是强化网络立法和网络信息管理制度。针对网上的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袭,法律是一种最具效力的强制手段。只有以法律形式确定了非法的内容,对大学生才更有说服力。在世界各国都有关于网络的立法,中国也不能例外。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自1994年以来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人口通道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针对互联网变化快的特点,我国在互联网立法方面还有待加强。

最后,国家应该加大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构建更加强大的“网络防火墙”。网络文化对党和国家正确舆论导向形成了冲击,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由于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不成熟期”,对一些网络上的信息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这就要求国家加大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在互联网上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过硬的“铁军”,从源头上保证大学生不被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的措施迎接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加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各级干部要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5](P128)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Marxism Faith Education

ZHENG Zhi-peng1,GAO Wen-jin2
(1.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2.Shanxi Dat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Datong Shanxi,037009)

Marxist belief is a scientific belief,it represents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lief.In contemporary period,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marxism faith education has become a link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In Marxism faith education teacher's theoretical level is uneven,belief education content is single,boring and there are external negative factors,and many other problems.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optimized,teachers should use a variety of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At the same time,relevant departments consolidate the network position and promote Marxism faith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to a new step.

faith;Marxism;education

G641

A

1674-0882(2014)03-0073-04

2014-03-15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晋规办字[2013]2号)

郑志鹏(1982-),男,山西大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book=76,ebook=389

〔责任编辑 冯喜梅〕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