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耳鸣33例

2014-04-05 18:57王琰琼李建林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百会超短波内耳

王琰琼,李建林



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耳鸣33例

王琰琼,李建林

(温州市瓯海区人民医院,温州 325000)

针灸疗法;耳鸣;超短波;电针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而周围环境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主观感觉。笔者采用针灸配合超短波理疗治疗耳鸣患者3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3例耳鸣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7岁,平均45岁;单侧发病23例,双侧10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耳科学》中有关耳鸣的标准制定。

1.3 排除标准

①具有内外耳器质性病变者;②应用扩血管药物或中药等其他治疗耳鸣的措施;③伴有心、脑、肝、肾等其他系统的严重疾患及精神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

主穴取百会、听宫、听会、翳风,配穴取耳门、会宗、中渚。肝胆火旺加太冲、丘墟;邪毒外犯加风池、外关、合谷;肾经亏虚加肾俞、关元、太溪。采用长13~50 mm毫针直刺,耳周穴针感向内耳放散为度,得气后接长城牌KWD-808 I电针仪,采用疏密波,留针30 min。留针同时,用TDP照射病变部位,灯距为40 cm,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此外,百会穴针刺得气后,医生手持艾条,距百会穴2~3 cm行温和灸约15 min,使患者局部发热。

2.2 超短波治疗

采用上海产CDL2型超短波治疗仪,频率为40.68 MHz。患者取侧卧位,将超短波治疗仪的2个电极板分别对置放于左、右耳,微热量,每次20 min。

针灸治疗和超短波治疗均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 d,共治疗3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耳鸣消失,听力正常,1个月以上不复发。

显效:耳鸣影响睡眠和工作转变为仅在安静环境中或夜间出现,或持续性耳鸣缓解为偶发,无明显听力障碍。

有效:耳鸣由影响睡眠和工作转变为嘈杂环境中出现,或由嘈杂环境出现转变为安静环境出现,或由持续发作转变为间歇发作。

无效:耳鸣无改善,甚至加重。

3.2 治疗结果

33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9%。

4 讨论

耳鸣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十二经脉中有五条经脉联络于耳,故耳鸣、耳聋与手足少阳经与手太阳经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取翳风、听宫、听会为主穴,以达到疏通经络,开窍聪耳的作用。百会为督脉的要穴,位于巅顶,为三阳五会之所,灸百会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气血得行,脑海得充,最终使周身阳经得调,疾病趋愈。会宗为三焦经之郄穴,有清三焦之热的功效,配中渚以疏通少阳之经气。取太冲、丘墟以舒肝解郁,即“病在上取之下”之意。针刺风池、外关, 以疏表邪。耳为肾之窍,肾虚则易耳鸣,取肾俞、太溪以滋肾培源。有学者认为在诸多的针灸疗法中,电针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最佳,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某些临床研究的证实。电针通过脉冲电流,刺激耳周穴位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缺氧状态,疏通经络,可有效促进气血上达于耳,加强了耳神经、血管的营养供给,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局部TDP照射后,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改善症状。超短波可以调节血管功能,缓解深层血管痉挛,使小血管、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从而改变内耳血液循环,纠正内耳缺氧状况。小剂量、短时间的超短波辐射可加速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并恢复其传导功能。

2013-08-21

王琰琼(1973 - ),女,主管技师

1005-0957(2014)01-0061-01

R246.81

B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1.0061

猜你喜欢
百会超短波内耳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恐龙内耳的秘密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航空超短波通信链路余量分析系统设计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内耳道及穿行结构的显微影像解剖学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