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建筑
——以云上酒庄和牛栏山一中设计为例

2014-04-06 06:02陈柏旭李洪涛杨雪
世界建筑 2014年12期
关键词:牛栏山砌块酒庄

陈柏旭,李洪涛,杨雪

适用建筑
——以云上酒庄和牛栏山一中设计为例

陈柏旭,李洪涛,杨雪

文章以两个项目为例介绍了作者所提倡的“适用建筑”的观点。“适用建筑”关注建筑作为大众文化载体的可读性,以及普通材料、常规技术的真实性和推广价值,力求优化设计流程,完成低造价、高精度设计。

适用建筑,可读性,真实性,高精度

一种中国当代建筑价值观:适用建筑

在中国,建筑和建筑师面临着4个现实困难:时间、经费、技术、分工。即,设计建造周期短、经费少、整体技术水平低、非专业性的投资方是建设过程的决策者,而建筑师是执行者。在这种情况下,以西方的标准来评价中国建筑是有偏差的,中国需要提倡符合历史时期特征的中国当代建筑价值观。本文想借用“适用建筑”这个维特鲁威时代的词,来描述一种中国当代建筑价值观。“适用建筑”价值观指,提倡在当前中国普通建设投资和设计、施工周期的前提下,应用常规材料,基于常规施工技术,完成品质较高且易于推广的建筑,从而推动整体建筑行业水平提升。

本文以“适用建筑”价值观为标准,尝试开展一系列建筑设计实践,逐步形成了3个主要的关注点:

(1) 建筑的可读性、普遍性与创新性、特殊性的平衡;

(2) 普通材料、常规技术的表现力和推广价值;

(3)设计流程的优化和精细度的提升。

下面以近期完成项目云上酒庄和牛栏山一中为例,详细介绍上述3个关注点。

关注点一:建筑的可读性、普遍性与创新性、特殊性的平衡

从文化的角度看,建筑是一种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大众文化,有责任提供大众易于理解的可读性线索。可读性即多数人对于某类建筑的潜在认知,将使建筑自然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这反映了中庸思想体系下的文化价值观,与此对应的建筑则自然呈现出一种折衷主义倾向。与此同时,场地和功能必然赋予建筑以特殊性,可读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平衡是“适用建筑”的第一个关注点。

在云上酒庄1)项目中,可读性、普遍性与创新性、特殊性的平衡体现在东西方元素的平衡上。酒庄是西方葡萄酒文化的载体,有深厚的西方历史文化背景,大众对酒庄有一系列固有的印象,比如,厚重、时间感,以及葡萄园、砖、石、拱等具体的元素,建筑有责任传承这种集体记忆;与此同时,作为当代中国建筑,作为北京申办世界葡萄产业大会的会场,建筑又应当具备可识别的中国元素(图1)。

为此,设计在材料上选择了砖(面砖)、混凝土,建筑元素上选择了混凝土拱、井字梁、顶部略收分的柱。建筑正立面的三开间形象和侧面微微下弧的单坡屋顶类似中国古建筑形象,而建筑内外反复出现的拱,则直接模仿了砖石承重结构建筑的形象。对圆形混凝土柱顶端进行仿木形式的收分和对井字梁倒圆角是结构上不需要的,也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属于隐性的装饰元素,为了使大众能更直白地感受到中式形象。

在抽象的层面,建筑内部空间和光影组织,整体比较东方化,略带神圣感。设计在比较内敛的建筑形象下,按照中国散点式的传统布局方式,组合了一系列空间的起承转合。主动线是先沿45°方向靠近建筑,穿过入口的桥进入低矮的门厅,上台阶,进入拱圈层叠的区域,再到达连通地下酒窖的高潮吹拔空间,最后进入生产车间结束。建筑进深很大,整体较暗,中央区域的光线全部来自天窗和侧高窗,设计用这种类似寺庙和教堂的神圣感受,传达葡萄文化的时间感和厚重感(图2)。最终,建筑师希望传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平衡,通过拱和倒圆

角的井字梁两个基本元素(图3)简单、直白地得以表达。

在牛栏山一中2)改扩建项目中,可读性、普遍性与创新性、特殊性的平衡则体现在历史环境与新形式新功能之间。建筑师以尊重、和谐为原则,实现柔和的呼应。这一考虑基于当地师生对校园历史形象的基本认知,将创新性放在其次的位置,选择了中国社会文化普遍接受的折中方式。

牛栏山一中1950年建校,校园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从南侧主入口向北呈现三级依次跌落态势,最大自然高差近10m。历史建筑元圣宫修建于明万历(1573-1620)年间,位于校园南部第一级平台的东端,元圣宫西北方有100年以上树龄的松树群。作为对元圣宫的校园历史的尊重,规划保持了校园原有的传统中轴线,中轴线南端5层的主要建筑综合教学楼呈S型布局,形成南北两个庭院。北庭院向东开敞,环绕东部古松树群;南庭院向西开敞,与北庭院形成差异,东部连廊降至3层,首层架空,与东侧的元圣宫形成视线联系和尺度过渡(图4)。

元圣宫历史上倒塌的耳房在这次建设中未实施仿古复原,仅进行适度清洁,保持了历史建筑的纯粹性。在元圣宫和新建综合教学楼间,外部空间按照传统园林形式进行了整理,将新旧建筑统一在整体的、相对具象的景观环境下。从元圣宫看综合教学楼,能感受到新建筑出挑的屋檐、正方比例为主的开窗形式、三段式的立面构图与历史建筑和谐,而不失校园建筑的文化感和活跃氛围(图5)。综合教学楼主立面在满足业主方提出的“仪式感”的前提下,以折中的方式呼应了传统中国建筑的外观(图6)。

校园中轴线最北端的体育馆位于地形最低处的第三级平台,为了获得朝向南侧操场的开阔视野,体育馆主入口被抬高至二层,金属屋面简洁的造型、深远的出檐以及入口大台阶,与操场西侧的旧有看台在形式和空间感受上相关联,为操场限定出了清晰的边界和避风的环境。大挑檐形成的轻盈效果又与历史建筑元圣宫和新建教学楼形成感受上的连续和递进(图7)。

关注点二:普通材料、常规技术的表现力和推广价值

基于当前中国工业体系平台的普通材料和技术,真实表达材料和技术的特性,发掘更多可能性,这是“适用建筑”系列设计的另一个主要关注点。云上酒庄和牛栏山一中都以砖为主题,由于真砖(粘土砖)在北京禁用,云上酒庄采用了劈开面砖,牛栏山一中采用了符合混凝土仿砖砌块。设计避免以一种材料模仿另一种材料的做法:例如在早期很多探索现代中式风格建筑中出现的用混凝土模仿木结构、用贴面砖模仿真砖砌筑体系的做法。建筑师希望在遵循材料真实特性的基础上朴实地展示其表现力。

在云上酒庄中,面砖被作为一种纯粹的贴面材料以最简单真实的平铺方式使用,避免出现贴砖的凹凸、线脚,避免出现横竖贴砖拼花或沿拱形贴砖等模仿砖砌筑体系的形式。面砖是最常用的真砖替代品,常以模拟真砖的逻辑被使用,这种审美上的惯性,抹杀了材料的真实性和固有表现力。在云上酒庄中面砖的质感、色彩以及平面化的特性被刻意真实地表达。

面砖的表现力更多的体现在与混凝土构件和光线设计的组合中。云上酒中的混凝土构件全部为结构承重构件,符合受力原理,在建筑内外露明。建筑中的拱为混凝土受力拱,混凝土断面经过了多方案比较,选择了翼缘端头略薄的断面形式,以表现混凝土拱比传统砖拱更为轻巧的感觉。而混凝土柱和倒圆角的井字梁则显示出混凝土结构比木结构更为厚重的效果(图8、9)。

在牛栏山一中教学楼中,建筑师选用了另一种常见的真砖替代品:砌块、保温、面层一体化的复合混凝土砌块材料。因为价格稍贵,规格比粘土砖大(10cm×40cm×31cm),外观粗糙,复合混凝土砌块是很少在教育建筑中使用的材料。考虑到复合混凝土砌块不会脱落的安全性,以及其作为最接近粘土砖材料的推广前景,建筑师决定使用复合混凝土砌块。最终,建筑师采用了10cm×40cm×31cm表面较光洁的暗红色砌块,以及20cm×40cm×31cm表面较粗糙的土黄色砌块与白涂料的组合。建筑师与生产商合作,通过定制调整砌块面层厚度实现了建筑表面2cm凹凸的细节效果;并通过构造调整实现了格栅状镂空砌筑(图10)。这些细节是砖建筑常见细部,用砌块呈现便宜而较为精致。2011年,随着综合教学楼一期的建成,参观者众多,复合混凝土砌块材料也开始在周围的教育建筑中被模仿使用。

与复合混凝土砌块使用过程类似,建筑师在牛栏山一中体育馆檐口下部选择了浅黄色铝波形板,用本地市场上价格便宜且不易变形的金属材料,表现传统中国木构建筑檐下繁密线条的温暖感觉(图11)。体育馆檐口处银色铝板与浅黄色铝波形板交界处设置凹槽,加强建筑大挑檐的轻盈感。由于设计完全基于常规技术和材料,使建成效果得以有较高的实现度。

关注点三:设计流程的优化和精细度的提升

作为“适用建筑”的又一个主要关注点,我们在设计程序优化和精细度提升方面进行了尝试。在云上酒庄和牛栏山一中体院馆设计中,我们总结了3个工作方法上的特点,即:建筑、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平面、竖向整体控制;建筑专业整体统筹,结构设备(全部或局部)露明。

设计程序优化方面,在方案阶段,我们将建筑与室内、景观方案设计作为整体同时完成,从而可以同步开展建筑、室内、景观施工图设计,避免设备机电专业重复出图。我们将建筑、室内、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同一套图纸中(建筑施工图),而少量室内特殊区域、景观细部另行二次出图。建筑室内与室外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不但整体感强,而且除室内少数重点精装区域外,施工可以由总包施工队一次完成,不用返工改线,进料简便,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

精度控制方面,我们尝试采取了平面、竖向整体控制的方法。施工图设计初始,首先完成一张覆盖全基地的“全铺地平面图”(图12)。铺地平面图作为建筑、室内、景观设计的总体控制图,类似于模数网格系统,精确到每块铺装的尺寸位置,在铺地平面的设计过程中,全部墙体的位置和尺寸将被进行微调,墙体的最终完成面将被反应到铺地平面中。同时各洞口、窗框、灯具等地面物的位置和尺寸,也得到控制。在铺地平面图的基础上,对应生成一套“室内外典型立面分格图”,用以控制全部竖向尺寸。图纸选择典型室内、室外立面,结合剖面设计,精确控制室内外立面构件位置和尺寸,包括洞口完成面、地面及吊顶完成面、门窗幕墙分格、内外饰面分格、电源插座及控制面板等设备末端、灯具等装饰构件。

“全铺地平面图”和“室内外典型立面分格图”能够有效避免三不管地带的出现,将建筑、室内、景观3组设计团队以及各专业连接成整体,最终实现工程的整体精度。

专业协作方面,在云上酒庄中,我们采取了由建筑专业整体统筹,结构设备全露明的方式。在各专业配合过程中,我们的建筑专业比一般团队的工作范围更大。为了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我们在云上酒庄中将结构和设备外露,在地下室等次要空间,甚至直接裸露隔墙砌块、裸露地面做法。为了提高“毛坯房”的精度,我们要求结构形式具有美观性,设备线路与末端结合成具有装饰性的整体。这些工作都需要由建筑专业完成。主要结构构件的断面均由建筑专业首先提出,并与结构专业共同完成;设备的线路由建筑和设备协商提出,并由建筑专业优化调整。

事实上,建筑、结构、设备的统筹考虑是在方案构思阶段就初步完成了的。例如,在云上酒庄室内大部分区域,采用双层砌块墙,在双层墙之间布置竖向管线,同时增加墙体的厚重感;而在双层墙顶部,现浇混凝土压顶,用以固定设备管线桥架,同时安装室内照明,避免将设备固定在挑空高度很大的建筑顶板,从而使具有一定装饰性的建筑顶板可以干净地露明(图13)。这些综合考虑是方案设计的一部分,与建筑表现结合成一体。

总结

以上结合两个项目阐述了“适用建筑”原则的3个主要关注点。基于对大众审美和常规工艺材料的遵从,云上酒庄和牛栏山一中项目建成效果,一方面在建筑艺术标准上,显得中庸、平淡,缺少冲击力;另一方面在日常生产生活标注上,显得比较细致、实用,能被使用者喜爱、易于推广。对当代中国的建筑师而言,价值观问题是值得反复探讨的话题。

注释:

1)“云上酒庄”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2014年世界葡萄产业大会的主要会场,有展示、交流、餐饮、葡萄酒酿造和储存等功能。项目建筑面积地上6500m2,地下2500m2,主要设计周期2个月(含建筑、室内、景观),造价3000元/m2(含建筑、室内、景观)。

2)牛栏山一中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占地18.65hm2,师生约5000人。改扩建工程于2008年开始设计,2013年底竣工,总建筑面积5万m2,主要包括新建的综合教学楼、礼堂、体育馆、师生宿舍,改建的科技楼、综合服务中心、校办公楼,以及修缮的历史建筑“元圣宫”。

Useful Architecture: Interpretation of Chateau Nuage & Niulanshan No.1 Middle School

CHEN Boxu, LI Hongtao, YANG Xu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oint of view of "Useful Architecture". "Useful Architecure" focuses on the legibility of buildings as the media of contemparory cultures as well as on the reality and the meaningfulness of popularing common materials and standard techniques to eventually optimise the design process, and achieve low costing and high quality designs.

useful architecture, legibility, reality, high quality

uca优思建筑

2014-10-15

猜你喜欢
牛栏山砌块酒庄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LZ型混合纤维聚苯颗粒再生保温混凝土砌块设计研究*
美贺酒庄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民酒“牛栏山”下一个路口
从2亿到100亿 牛栏山靠什么步步为赢?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牛二”商标纠纷:法院撤销商评委裁定结果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 做文化人
“超二级”酒庄惹人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