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措施

2014-04-06 20:12陈晓燕刘辉郑永华
山东水利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兴利雨洪济南市

陈晓燕,刘辉,郑永华

(1.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溉管理处,山东济南 250100;2.中铁济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22;3.济南市腊山分洪工程管理站,山东济南 250000)

济南市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措施

陈晓燕1,刘辉2,郑永华3

(1.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溉管理处,山东济南 250100;2.中铁济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22;3.济南市腊山分洪工程管理站,山东济南 250000)

通过分析济南市雨洪资源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增建拦蓄工程,搞好水土保持等措施。

济南市;雨洪资源;洪水利用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市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管理性缺水的问题并存。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同时,济南市又是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每年夏季雨量多而集中,洪涝灾害频发,“水多为患、水少为忧”成为困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如何科学开发利用宝贵的雨洪资源,不仅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季节性缺水、改善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雨洪资源利用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济南共建有大中小型水库185座,塘坝1 564座,河道拦蓄闸坝454处,由于工程建设标准较低,遗留问题较多,加上日常维修经费较少,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不能充分发挥拦蓄兴利作用。

区内河道断面窄,城区没有完全实现雨污分流,污水直接入河,垃圾弃土直接堆放河边,使河道淤积严重。华山湖、白云湖、芽庄湖等蓄滞洪区被开发建设,面积消失、缩小,导致滞洪和洪水调蓄能力严重下降。

目前,整体上看济南市存在水利工程拦蓄能力差、集雨工程少、水土流失严重、涵养水源能力差的现象,过半的雨洪资源量被弃走。因此,科学开发利用雨洪资源,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现实选择。

2 工程措施

2.1 新建拦蓄工程

1)新建堰头、稍门水库工程。拟在历城区堰头村北,利用黄河滩地位置新建堰头水库,水库功能主要满足历城区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堰头水库已列入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市建设规划、沿黄水源地建设工程,目前正在规划和研究阶段。济阳县当地水资源缺乏,生活用水全部为浅层地下水,地下水超采严重,为提高济阳县调蓄利用黄河水和有效利用雨洪资源的能力,缓解当地城乡群众生活用水供需矛盾,新建稍门平原水库工程。目前已进行了初步设计,计划2014年年底开工。

2)蓄滞洪区、生态湿地工程。为避免济南市区上游洪水对下游造成大范围的淹没损失、降低市区防洪水位、减轻支流河道泄洪压力、截留宝贵的雨洪资源,市区北部规划建设华山湖、小李家洼、徒骇河故道3个蓄滞洪区。建设玫瑰湖、济西湿地、北湖湿地、鹊山龙湖、白云湖等生态湿地。这些工程集防洪除涝、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形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综合性生态水利工程。

3)新建河道拦蓄工程。对南部山丘区的行洪河道如玉符河、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西巨野河、北大沙河等,适时修建拦河闸坝,实现河道梯级拦蓄,有效增加蓄水量和入渗量。

2.2 扩容工程

1)卧虎山水库增容工程。卧虎山水库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济南唯一的大型水库,其来水面积和兴利库容等在济南市地表水利用工程中均占有较大比重。但由于长期不能按设计兴利水位运行,水库2002—2010年多年平均弃水量达3 894万m3,大量丰水年汛期径流得不到充分利用,严重影响水库供水效益的发挥及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补源。经研究论证,采取水库扩挖增容措施、抬高水库兴利水位至原设计兴利水位130.50 m,可以增加兴利库容900万m3,最大供水能力增加897万m3,多年平均供水量增加596万m3,工程效果明显,效益显著。

2)水库、塘坝、水闸综合治理工程。目前,济南市大多数水库、塘坝、水闸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不能充分发挥拦蓄兴利作用。在工程措施方面,根据《水利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和《防洪标准》复核各水库、塘坝、水闸的防洪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相应的除险加固、改扩建工程,尽快提高其拦蓄功能;在非工程措施方面,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洪水调度方案和科学准确的洪水预报,实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适当提高汛限水位,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3)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对济南市境内黄河流域通过加固河道堤防、疏挖整治等措施治理玉符河、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北大沙河、南大沙河等,使其分别达到其规划防洪标准。对小清河流域建立“上蓄、中疏、下泄、适当分洪和滞洪”的分洪格局。小清河干流、腊山河、兴济河、西泺河、东泺河、柳行头河、全福河、大辛河、小汉峪沟等各支流的防洪标准达到20~100年一遇,采取疏挖治理各支流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对海河流域河道以清淤疏浚为主,规划各支流河道按“64年雨型”除涝、“61年雨型”防洪标准进行清淤疏浚、同时复堤。

河道治理中,应注意上下游河道河底高程的衔接、河底高程与上下游水库的衔接,同时兼顾生态、景观等多重功能。

2.3 水源连通工程

2011年,济南市启动了水网规划建设。规划布局立足于现有防洪减灾、城乡供水、水系生态骨干体系,以流域区域为单元,以河流渠道为输水载体,以水库湖泊为调解中枢,建设连通工程和控制性枢纽工程,完善配套工程,打造“河库相联、水系连通、多元互补、丰枯调剂”的水网体系,统筹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客水等,实现防洪减灾、城乡供水、水系生态“三网联动”,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目的。目前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玉清湖水库引水工程、北店子至睦里闸、宋庄闸至中心城区段已建成使用,贾庄分水闸至卧虎山水库输水工程、卧虎山水库供水线路改造工程、睦里闸至宋庄闸正在建设中。

2.4 面上的雨洪资源利用措施

1)水土保持工程。济南市累计水土流失面积4 189 km2,主要集中在南部山丘区。因此,要严格控制城市开发建设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思路纳入城市开发建设全过程中,做到城市开发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协调统一。同时,要按照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路子,围绕水土保持三大措施,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拦蓄南部山丘区雨洪资源,减少地面径流,增加雨水入渗,涵养地下水。

2)市区雨洪利用措施。完善污水管网,对城区所有河流实施雨污分流,使污水入网,雨水入河。完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通过采用入渗地下、拦蓄利用和调控排放等多种工程措施,起到调洪、滞洪、降低洪峰作用,以减少地面径流,回补地下水,高效利用雨洪资源,以满足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3)坑塘、“五小水利”工程。平原区坑塘,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走“雨季分层蓄、旱季分层用,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的集雨节灌之路,在农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有效提高供水保障率,提高农田抗旱减灾能力。2013年济南市共建设坑塘40处,五小水利工程1 036处,为改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有效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暴雨、洪水是致灾因子,同时是宝贵资源。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转变,不仅是缓解城市缺水局面,减轻排水和防洪压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和谐社会与宜居城市的重要措施之一。

(责任编辑 赵其芬)

TV213.4

B

1009-6159(2014)-11-0011-02

陈晓燕(1982—),女,工程师

猜你喜欢
兴利雨洪济南市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省各地各部门全力防汛迎汛
某车型排气消声器冰堵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金银花中淘“金银”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2017食安纵览:稳中向好的同时仍需把握平衡创新
重庆跳石河雨洪关系和临界雨量预警指标分析
基于GIS的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分析
规范流域调度充分发挥雨洪资源综合效益
科学利用雨洪资源的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