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4-04-06 20:12夏文菊王慧管程程
山东水利 2014年11期
关键词:济南市城镇化水资源

夏文菊,王慧,管程程

(1.济南市狼猫山水库管理处,山东济南 250103;2.济南市平阴田山电灌管理处,山东济南 250400;3.济南市清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 250014)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夏文菊1,王慧2,管程程3

(1.济南市狼猫山水库管理处,山东济南 250103;2.济南市平阴田山电灌管理处,山东济南 250400;3.济南市清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 250014)

以济南市为例,对在城市城镇化推进中出现的典型的水生态问题作了简要介绍,提出了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建设水生态文明紧密结合,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增进全社会水福利、提升城市品质,建立自然文明、管理文明、用水文明和意识文明共同支撑的现代人水和谐社会等措施。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

目前,我国已有105个城市,正在开展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其中济南市于2012年被水利部确定为首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山东省率先制定出了《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标准》,旨在引导和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在发展理念上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要求,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修复放在首要位置。

1 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城镇化是现代城市化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共荣共通的系统,因此,应当把水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过程,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在当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战略背景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中国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核心的国家战略被提出和实践,水作为生态环境控制性要素,只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资源基础,经济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

水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用水、建设优美水环境、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等内容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必然会加大对资源的需求、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水环境问题也会加剧。

2 济南在城镇化过程中凸显的水问题

2.1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随着济南市人口转移和激增,城镇规模扩大,经济活动集中,城镇用水量飚升,而饮用水源不增反减,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供水体制不顺、设施陈陋、布局不合理,供水效率低下,水价结构单一,水费标准偏低,用水管理粗放,节水意识不强,节水措施不力,水利用效率较低,加剧了供水矛盾,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突出。水污染日趋严重而得不到明显的遏制,地下水过度超采又得不到应有的补给,这都使得可用水源日益枯竭,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深化了供用水矛盾。

2.2 水污染严重

城镇化推进、经济发展,但人的环保理念滞后,水资源意识淡薄,水重复利用率较低,废污水排放量增加,水污染时有发生。有的企业追求局部利益,轻视治污配套、轻视环保建设,大量废污水简单处理就地排放,或未经处理违规偷排,污染源增多,水环境状况每况愈下。在地表水受污染的同时,生活垃圾、废弃物经简单处理就地填埋或不加处理任意堆弃,转而污染地下水,恶化了地下水环境,加剧了水污染状况。

2.3 生态环境恶化

为满足城市扩张,侵占河流的蓄滞洪区和河边滩地,在这些区域搞开发建设,毁损天然植被,破坏河边湿地等生物栖息地,破坏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还加剧水量损失,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源逐渐枯竭,导致河道断流、绿地沙化。

2.4 洪涝灾害加剧

河流逐年淤积、河岸坍塌、河床抬高,泄洪能力大大降低。城镇原有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标准偏低,不堪重负。个别企业因经济利益驱动,在河道行洪区内违章建设、毁堤设障、侵占河床,致使泄洪不畅。城镇人口的骤升使废污水量倍增,排污任务繁重,因排污管网日久欠修,淤堵时常发生,排污能力大为下降。

2.5 管理落后

在农村饮用水源地管理方面,没有与城镇化进程相配套的完善的管理体制,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对各种水体的监测程度不够。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未实行定期的常规检测,县级大多未建立水质检测中心。

近城镇处河道萎缩,生境恶化。在河流上层层建坝,拦蓄洪水,使河道生态需水量不足,人为向河道中倾倒建筑渣土、生活垃圾、污水等,水污染不能有效控制。

3 建议对策

3.1 以水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推进城镇化发展中,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充分发挥水利的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的功能作用,加强制度创新,制定完善评价标准,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从而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使城乡建设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

3.2 以水生态文明为基础,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

当前,加快城镇化的任务艰巨、繁重,因此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围绕确立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集约的水供用与防灾体系,互通互联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健康优美的水环境系统的建设,加快推进城镇清洁能源使用、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城镇水源建设工程,提升城镇供水能力和品质,进一步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城市公园绿地、湿地、建成区绿化建设;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建设;转变城镇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从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驱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绿色、节能、环保产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真正实现城镇化目标。

3.3 坚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统筹推进

在水生态和城镇化建设中,都要坚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我国区域差异大,不同地区基础条件、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合理确定各地发展建设的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3.4 加强制度建设与教育引导

继续完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法规政策,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建议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对城市居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在校园、社区、家庭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举办各种活动逐步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使其成为水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自觉行动者。

3.5 拓宽政府融资主体融资渠道

加强融资模式创新,对大型城镇化、水生态建设项目可更多地转向市场化融资手段,引入央企、民企、台企、外企等战略投资者,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实现融资多元化。

总而言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建设水生态文明结合起来,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增进全社会水福利、提升城市品质,实现自然文明、管理文明、用水文明和意识文明共同支撑的现代人水和谐关系;通过推进城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责任编辑 赵其芬)

X321

B

1009-6159(2014)-11-0018-02

夏文菊(1972—),女,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济南市城镇化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基于GIS的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分析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