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黄河滩区水利建设探讨

2014-04-06 20:12王科新李玉仲史秀惠
山东水利 2014年11期
关键词:平阴县滩区权属

王科新,李玉仲,史秀惠

(1.平阴黄河河务局,山东济南 250400;2.平阴县水务局,山东济南 250000)

平阴县黄河滩区水利建设探讨

王科新1,李玉仲2,史秀惠1

(1.平阴黄河河务局,山东济南 250400;2.平阴县水务局,山东济南 250000)

通过分析黄河滩区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在滩区合理分区的基础上尽快启动新一期黄河下游滩区水利建设,促进滩区经济发展,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建议。

平阴县;黄河滩区;水利建设;探讨

平阴县黄河滩区位于济南市上游,河道长40 km,无堤防,滩区宽度在0.5~5 km之间,横比降约为1/800;滩区总面积162.68 km2,其中耕地面积89.4 km2,最大蓄滞洪能力为7.15亿m3,是黄河下游最大的蓄滞洪滩区之一。平阴县黄河河道内现有控导工程12处,坝岸138段,工程长度12.62 km;这些工程与延伸到河岸的5座山头相依托,构成了基本稳定的防洪工程体系。生产堤主要分布在老滩与嫩滩分界处,低洼处比当地滩面高出0.5~1.0 m,可防御艾山站5 000 m3/s的洪水。1988—1997年,黄委连续组织实施了黄河下游第一、二、三期滩区水利建设,建设内容主要为房台、灌溉、排水、生产道路4类工程。三期滩区水利建设完成后,当地政府也投资恢复或新建了一些灌溉设施,虽在滩区局部发挥了一定效益,但无法彻底解决滩区土地“旱能浇、涝能排”的问题。

1 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生产堤是否保留

生产堤是否保留的问题争议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堤的存在,使本应自然漫滩落淤的洪水约束在主槽内,泥沙只能在生产堤内淤积,加剧滩区原本槽高、滩低、山根洼的不利局势,导致河道排洪能力降低,洪水威胁增大;但若没有生产堤,滩区则会频繁漫滩受灾。

1.2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滩区农业产业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平阴滩区种植产业结构调整比较成熟的是栽植玫瑰花与种植核桃树;养殖业受奶业的带动,从传统的家畜养殖转变为大规模奶牛养殖。通过几年的运行,种植、养殖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同样是农田,产业结构的不同对水利设施的需求不同,效益分配也不同,这对滩区水利建设也提出了不同要求。

1.3 滩区安全建设

平阴滩区涉及117个村。其中105个村10.4万人靠近山丘居住,群众房屋受地形限制,差异较大,其中70%的房屋高程不能满足安全设防标准;同时由于缺少规划,群众房屋布局凌乱,进出道路曲折,村庄缺少绿化、美化,村容村貌落后。另有12个村0.93万人居住在滩内,除2005年滩区安全建设已解决8个村群众的安全避洪问题外,现仍有4个村在洪水来临时需进行外迁安置。其避洪措施主要是自发或国家帮助修建的房台,这些房台没有统一的标准,尺寸大小、高低各异,布局散乱,单体性强,占地面积大。

1.4 水利设施建设

引黄灌溉方面,主要存在工程体系不完善、设施不配套、渠系老化、灌溉效率低等问题。遇旱灾严重的年份,滩区大部分土地因得不到及时灌溉而造成减产,甚至出现无法耕种的现象;另外,滩区仅靠引黄灌溉的单一模式已不能适应因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用水新需求。目前,滩区水利工程建设已经成为滩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制约因素。

1.5 水利工程的权属及管理

滩区现有的水利工程由于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不同,造成其权属、管理方式也不相同。除个别扬水站、灌溉渠道的权属和管理直接归乡镇水利站外,大部分水利设施的权属和管理归当地村集体管理;这种权属的性质及管理模式不利于统一协调,尤其是出现大面积旱涝灾害时,工作难以协调。

2 建议对策

2.1 对滩区进行分类管理

在确保不影响黄河下游防汛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洪工程体系,合理确定生产堤的位置以及行洪区和蓄滞洪区的划分,是滩区分区治理的关键。据分析,“96·8”洪水前存在的生产堤与现有控导工程、伸入河中的5座山头连线范围内的滩地作为行洪区是合理的,其有效设防水位为防御艾山站5 000 m3/s的洪水。根据统计资料,自1983年以来,未发生过洪水越过生产堤造成大水漫滩的现象,因此将上述工程体系范围内滩地划分为行洪区是可靠的。

2.2 滩区安全工程与新农村建设

目前,开展滩区安全工程建设不仅要考虑群众的安全避洪问题,更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考虑滩区群众搬迁后的“宜居”问题。平阴县开展滩区安全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利用滩区右侧的山地、丘陵资源,依山淤筑大村台、合村连片进行新农村社区建设。依据当地政府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合理确定合村并点的数目,有利于集约土地、文教、卫生及各种公共资源。同时依山修建大村台,与在滩内淤筑同等高程的房台相比,可节约30%~40%左右的工程投资,并节约大量基本农田。

2.3 滩区水利工程建设

1)灌溉工程建设。一是生产堤内滩地,可用于种植的耕地约为2.7 km2,占整个滩区土地的3%。滩地宽度在50~200 m之间,主要是在冬季种植小麦。由于这部分土地受伏汛影响经常受灾,因此无需进行永久性水利设施建设,可采取小白龙直接引黄进行灌溉的方式。二是生产堤至山根洼地,约为84.9 km2,占整个滩区土地的95%,是滩区群众主要的种植和养殖区域。鉴于这些灌溉工程缺少整体规划,今后开展滩区水利工程建设,应首先进行整体规划,在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对提水站、干渠进行改扩建,对支渠进行完善,确保发生旱灾时这部分耕地在有效期内可得到及时灌溉。三是滩区安全淹没线以下山坡地,约为1.8 km2,占整个滩区土地的2%,受地形限制引黄灌溉难以到达,基本是靠天吃饭。目前经过当地林业部门引导,主要种植耐旱的核桃树,全年需水量较少;这部分耕地可根据地质条件,在山根处修建深井、砂管井或无砂混凝土大口井并配套管道工程和蓄水池工程相结合的灌溉方式。

2)排涝工程建设。排涝工程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在滩区排涝方面的积极作用。工程右侧,可采取增加工程排涝闸数量、降低排涝闸底高程及疏通滩区排涝沟的方式解决排涝问题;工程左侧,可通过采取疏通排涝沟、维修排涝站、更新排涝设备的方式解决。

2.4 水利工程权属及管理

对于滩区内在引黄灌溉、排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永久性工程设施,其权属应收归乡镇(街道办事处)所有,具体管理使用由其所属的水利站实施,这样既便于统一协调管理,又节省管理费用。对于采取地下水,控制灌溉面积小的深井、砂管井或无砂混凝土大口井及配套工程,可交由当地村委会或生产小队管理使用,便于群众随时使用。同时,对于上述水利工程设施应合理划定保护范围,严禁群众乱恳乱植;并安排维修和养护费用,确保工程完整。

3 结语

平阴黄河滩区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而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及当地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目前,随着小浪底水库的投入运用和下游控导工程的逐步完善,人为控制洪水和河势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洪水漫滩的概率将大大减小;根据平阴县黄河滩区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对滩区进行合理分区,并在分区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滩区安全工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解决滩区群众“安居与乐业”的问题是当地人民政府和群众的愿望,也符合当前国家发展民生水利的要求。

(责任编辑 崔春梅)

F426.91

B

1009-6159(2014)-11-0054-02

王科新(1974—),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平阴县滩区权属
清代黄河滩区治理与区域社会研究
房屋“权属存在争议”的合理认定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
济南平阴县首届中小学生创客节开幕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农村宅基地房屋权属的确定
陕西合阳沿黄滩区成鱼健康养殖技术的探讨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浅谈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与交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