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制师范生的认知特点及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建立

2014-04-08 10:41王佳娣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师范生文本英语

王佳娣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205)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免费师范生计划是湖南省的一个创新之举,从2010年实施至今已经历了四个年头。六年制师范生的培养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借鉴,国内外的教育理论更是不能不假思索地加以套用。英语阅读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针对学生本身的心理认知特点,结合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特点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而形成适用的并可供推广的教学模式。

一、六年制师范生的认知特点

六年制师范生的入学年龄集中在14-15岁之间,经过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进入各系部学习时正值16-17岁,属于青年的初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经历着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处于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和高招的本科生相比,他们的认知特点比较突出。

(一)认知的主体性意识逐步增强

认知的主体性意识主要体现在强烈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他们逐渐开始思考分析自己个人,并同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在意别人的评价,有着强烈的自尊和荣誉感。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在教学中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展现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还要注意课堂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能自觉进行自我认知结构的构建与更新

处于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认知结构的构建与更新。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了初步的判断、分析、思考、总结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地将课堂交给学生。

(三)对自我认知活动的监控和调节能力有待提高

六年制师范生对自我认知活动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他们了解自己的特长,也可以意识到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但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却有限。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都会认真地完成,但缺少自己进一步深入钻研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的监控,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一生都有裨益。

二、英语阅读教学相关理论基础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它对学习者的听、说、写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英语阅读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业界的关注,有关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也层出不穷。在此,针对六年制师范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对以下几种理论进行简单介绍。

(一)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开始在西方教育界形成,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及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Vygtsky)。在皮亚杰对于儿童认知规律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和学习活动是自我主客体间动态平衡的双向建构过程[2]。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认知,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而维果斯基的社会结构主义则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只起到导向作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教学组织好。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展开会话、促进合作学习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平台来拓展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教师既要在学生表现优秀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也要在学生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真正地发挥主导者、向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学生则必需通过合作学习或者会话交流,激活自身原有的对世界的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更加丰富和充实,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平衡点,从而实现新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二)图式理论

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当斯研究提出交互式阅读模式。该理论认为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读者首先需要自下而上的解码,与此同时,读者还需要把已有的知识和其所阅读篇章的符号联系起来,进行自上而下的推测,以此重构以文字编码的新信息[3]。这种阅读模式强调篇章内容,也就是所读文本与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即图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对话论

对话论(dialogism)是最新的二语习得理论,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约翰(Johnson)逊于2004年提出的。对话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的主体(学生),通过文本展开多层面、多视角的对话,促成文本意义的生成;同时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建构起更加完善的自我[4]。

作为对话者之一的教师,必须正视传统教学观念的不合理成分,认识到学生作为对话者存在的事实,肯定其建构意义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知识、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局限,学生对话意识的培养、对话能力的提高等都需要教师发挥作用。这一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融入思考、体验的过程。

(四)文化冲突与文化移情理论

文化冲突与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文化冲突”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文化移情”是指交际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框架模式,摆脱自身原有文化传统的积淀和约束,将自己置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在主动对话和平等欣赏中达到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的目的[5]。阅读是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正确的理解至关重要。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英语阅读实际上是与作者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因此研究英语阅读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移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六年制师范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英语阅读课程是六年制师范生的基础必修课程,通过对英语阅读的基本概念、阅读技巧和词汇拓展技巧的介绍,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对英语语言的初步鉴赏能力。

(二)教学材料的选择

阅读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阅读教材主要是针对高招本科层次的学生而编写,对于六年制师范生来说,内容上偏难且缺乏趣味性。另外,由于编写和出版周期等原因,存在着信息明显滞后的现象,无法体现所读信息的时效性。因此,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和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教材内容的选择

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实用性、思想性和趣味性。首先,阅读材料的选择要符合课程总体教学的需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能够与相应的阅读技巧或词汇技巧结合起来,能够扩展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文学特色和鉴赏价值等,方便学生课上阅读活动的展开。其次,阅读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其思想性。对于六年制本科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和思维方式都处于逐步形成阶段,任何来自外界的信息都可能对他们的性格塑造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影响。而阅读活动本身就是读者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尤其是优秀的作品往往能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智慧的启迪。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选择积极向上、鼓舞人心、诱人深思的文章,在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欣赏水平和思维能力。最后,要兼顾趣味性。根据六年制师范生的认知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水平虽已接近成熟,但仍会有情绪上的冲动,学习中兴趣的导向性明显。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劲头明显增强,而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则明显下降。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兼顾趣味性。

2.课外材料的补充

除了充分地利用教材中选定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补充课外材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时效性的新闻报道、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文材料、与教材中的内容相关的拓展材料。

新闻报道具有时效性,多为社会热点话题或同学们关心的内容,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新词、热词,开拓他们的思维,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能够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应该成为英语学习者的目标之一。适当地补充关于中国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材料,可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学生未来的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材料的补充,可引导学生去关注所读文本之外的信息,比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写作特点等。

(三)教学层次

按照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阅读可分为文字性阅读、分析性阅读、批判性阅读、赏析性阅读四个层次。文字性阅读(literal reading)是最基本的阅读层次,是学生对文本本身的解构过程,获得的是文本的字面意义。分析性阅读(analytical reading)是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意义的分析和推理过程,包括预测,设问,信息的筛选、分类和综合,推断等。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是基于文字性阅读和分析性阅读的基础上,对所读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中所反映的观点、态度等进行衡量和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赏析性阅读(appreciative reading)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通过对词、句、段、以及修辞手法的分析,对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的行文特点进行认知。

阅读的四个层次是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由低向高不断递进的过程。对于初学者,以文字性阅读和分析性阅读为主,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逐渐地过渡到批判性阅读和赏析性阅读阶段。当然,不同的文体类型和读者的阅读目的也制约着阅读层次的选择。信息性强的文章更倾向于分析性阅读,观点性强的文章更倾向于批判性阅读,文学性强的文章更倾向于赏析性阅读。

(四)教学步骤

阅读的过程可分为五步:引——读——问——思——辩。“引”是指引导学生进入所读文本的主题,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起与所读新文本之间的“最近发展区”。“读”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文本和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问”和“思”是指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提出预测,再对预测进行印证的过程。“辩”是指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产生观点上的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使真理越辩越明。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只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形成了自身知识的建构。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一问一答”寻求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模式,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提供探讨和展示的空间。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与反思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往往是终结性评价,即以试卷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于阅读技巧的掌握。而事实上,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在一张试卷中得到完整的体现。而且,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日之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传递给学生这个客观的信息,避免学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在英语阅读课程的评价中,档案袋评价法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档案袋评价法,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尤其是课外阅读过程中,主动地收集整理所阅读过的文本,并定期做好阅读记录,最终呈现整个阅读过程的动态评价方式[6]。在此评价体系中,学生自身的努力过程会真实地得以呈现,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会一一得以记录,这些都会为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提供参考和依据。教师依据档案袋所反映出的问题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学生也会不断地思考自己在语言学习中的需求、目标、弱点以及强项。

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应用于英语课外阅读的监督和管理中,不仅可以真实地展现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监督能力、自主评价能力以及自主反思能力。

结语

六年制免费师范生有着突出且鲜明的心理认知特点,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凸显,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并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自我监督和控制能力不高,仍需要外在的力量给予帮助。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

[1]张乐.六年制本科层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设置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9.

[2]雷晓峰.基于建构方义理论的翻译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6.

[3]孙桂英.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33.

[4]李巧慧.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外语教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60.

[5]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29.

[6]杨丽珍.档案袋评价在英语课外阅读中的运用[J].基础英语教育,2008(6):48.

猜你喜欢
师范生文本英语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读英语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酷酷英语林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