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本内涵与建设路径

2014-04-09 11:10孙梦思邢继攀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服务型政党马克思主义

孙梦思,邢继攀,李 青

(1.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2.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上海 200233)

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本内涵与建设路径

孙梦思1,邢继攀2,李 青2

(1.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2.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上海 200233)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方位转变和推进政党功能转型,突出政党服务功能的必然之举。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党要以服务人民、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核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治国理政中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同时,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以强化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提升党员干部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等为重点,不断提高服务型政党建设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服务型政党;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次作为党建目标出现在党的正式文献中,这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深化全体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和“四自能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一、服务型政党的基本内涵与基本原则

(一)服务型政党的研究背景

“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党建新课题,正式见诸于中共十八大文献。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以下简称“服务型政党”)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体系,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学术界对服务型政党研究基本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该党建命题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展开深入细致研究;尤其,对服务型政党内涵以及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基本路径等问题的研究,还没有达成共识。

当前多数学者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政党属性、服务对象以及执政方式等方面概括服务型政党的内涵。就服务型政党基本内涵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服务型政党是指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服务人民作为执政的首要价值和核心任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党”[1]9;同时,服务型政党还“要为社会提供必备且有效的服务,并要不断适应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利益诉求和心理期望,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党执政的制度安排”[2]30;在构建服务型政党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和相信人民群众作为群体的共同需要、意志和愿望,同时又要尊重和相信人民群众作为个体的需要、意志和愿望”[3]194等等。综上所述,这些论述只是部分涵盖了服务型政党的内涵,并没有从服务型政党的理论渊源和党的性质、宗旨等角度,来全面概述服务型政党内涵。

(二)服务型政党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政党观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观是马克思在指导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形成一系列有关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等方面的理论总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285;在价值取向方面,“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283。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构建服务型政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作为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全部历史活动都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历史早已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1031;所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保障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政党性质是一个政党所具有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受到政党诞生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科学准确地判断政党性质是认识政党属性的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宣称自己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世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性质全新内涵,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6]663。为人民服务就是以实现人民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观、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内涵等问题分析,本文认为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政党观、唯物史观、群众观为理论基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服务人民、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核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治国理政中贯彻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执政党。

(三)服务型政党的基本原则

1.民主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法治与民主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基础,唯有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为构建服务型政党提供有序的执政氛围和良好的环境保障。依法执政就是要求党不但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还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在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民主执政就是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同时,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两者目的都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其价值取向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具体到工作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法治方式,创新群众工作手段,依法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与此同时,各级党员干部在解决群众利益过程中,要使群众增长法律知识,懂法、知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同时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要坚持法治思维,既要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也要坚决打击少数群众谋取“非法”权益的企图。

2.领导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7]12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上,“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8]123“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处理党的领导与群众关系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领导与服务关系,首先明确党的领导就是指“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9]205党的领导水平,主要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服务于民,取信于民,最终赢得民众信赖。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和“人民的公仆”,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取利益、办实事,人民群众才会从心底热情地拥护党的领导,党的事业才能获得广泛的群众支持。

3.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服务型政党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0]12。“以人为本”的“人”,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满足人民群众合理多样化利益需求,在为人民造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型政党建设重心就是将“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有机结合一起,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上,将其作为衡量执政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二、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基本路径

(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秉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思想前提。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牢固树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执政使命,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为我们“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11]285。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更要秉持服务民众、服务民生执政理念。目前,“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在行动上落实群众路线要求,因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6]1094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

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改进党的作风。实践中不少地方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整顿党风,密切党群关系的新举措,既取得了预期效果,也积累了诸多有益的经验。2012年以来,重庆市委以整治“四风”为抓手,“坚持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既注重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又着力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及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下功夫”[12]9。自整风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与上年同期比较,全市性会议数量减少21%、会期缩短41%,文件数量减少21%,公务接待费减少28%,车辆配置费减少29%,因公出国费减少40%。全市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由143项减至70项,表彰次数由年均55项次减至20项次”[12]9,同时该活动也带动了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重庆市委加强作风建设的成功做法是将整治“四风”之害作为工作重心,既在实际工作中强化了对党员干部的宗旨和执政理念教育,也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塑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二)强化党员干部服务意识

强化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关键之一。普通党员与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因分工不同,在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方面的做法各有不同。

普通党员生活、工作在一线和基层,同人民群众交往比较频繁,所以强化普通党员群众的服务意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首先,坚持理论学习,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群众观和党的宗旨内涵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学习党史,深刻认识革命胜利是源自人民群众的支持;“学党史、知党情”,树立“跟党走”的信念。通过对理论和党史学习,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九十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于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其次,实践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听民意”,在服务民众和民生中培养同群众的感情。如上海市杨浦区开展的“一线工作法”,让普通党员群众,走入普通居民家庭,采取拉家常、交朋友形式,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百姓生活状况以及所盼所想,使这些普通党员在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困难过程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模范形象,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意识。

领导干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构建服务型政党过程中,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因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放弃唯GDP是从的政绩观,强化保护生态环境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山西省右玉县委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带领当地群众披荆斩棘、不畏艰难开启了治沙固沙、植树种草工程,构建“绿色长征”,既保护了资源环境,也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右玉县委领导干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作法是在实际工作坚持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理念,在思想观念上树立了权力来自人民,必须为民造福谋利的服务意识,是新时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明教材。

(三)提升党员干部服务能力

普通党员与担任党和政府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因工作分工不同,在构建服务型政党方面,对提高自身服务能力的要求各有侧重,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举措解决该问题。

普通党员多数工作、生活在基层,与普通群众关系相对密切,所以提升其服务能力要始终围绕“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来展开。首先,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旧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群众中向群众学习提高服务本领的方法,“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13]441-442。多数普通党员扎根基层,对群众疾苦有着切身体会和感悟,会以更大热情投入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中去。他们通过自身辛勤的工作树立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在工作中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中提高解决群众问题的工作能力。加强普通党员技能培训,根据党的中心工作、党员自身素质以及人民意愿,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培训,努力做到工作需要什么就补充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努力克服“本领恐慌”。

领导干部扮演着治国理政的重要角色,必须提升其服务能力。领导能力包括组织决策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其中“群众工作能力”是其他各项能力的落脚点。提升服务能力,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率先垂范,争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典范;要牢固树立“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的施政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只有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才会真心实意地跟党走。“有效防止脱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危险,关键在领导”。领导干部要具有统筹协调能力,通过提高服务能力来处理复杂群众工作,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旧矛盾犬牙交错,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妥善处理这些社会矛盾要求领导干部不但要具有高超领导艺术,还要具备战略眼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统筹协调的服务能力既是对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党对领导干部领导服务能力的要求。

(四)健全服务机制与服务平台

十八大指出,必须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整顿党风;同时,以此为契机在构建服务型政党中带动创新服务机制。在创新和健全服务机制方面,上海市嘉定区所开创的“零距离服务群众工程”走在了时代前列,是创新服务机制的典型代表。嘉定区经济快速发展,但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问题引发一系列民生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嘉定区从全局层面上统筹规划党建工作,以“服务群众”作为服务机制创新的核心。创新服务机制方面,突出“楼组党建”、“五进四民”、“组团式服务”,其中以“五进四民”作为典型,即“以干部进联系点、代表进社区、机关进村居、党员进组户、团队进块区的‘五进’为载体……以听民声、理民情、议民题、办民事的‘四民’为路径”[14]48。“五进四民”服务机制,有利于党组织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疏通群众意见,切实有效地化解和解决群众矛盾与困难。总之,通过推进“零距离服务群众工程”,既最大限度地消解了民怨,解决群众困难,也提高了党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关系。

通过搭建新的服务平台能够及时便捷地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困难,也能提高党员的服务效率。浙江建德市“领办服务台”新型服务平台模式,要求“每一个乡镇干部挂着工作牌,轮流以‘大堂经理’的身份接待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受理审批事项,指引群众办事”[15]。“领办服务台”,既提高了基层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向心力。社会转型期,不同社会阶层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统筹协调不同群体间的利益纠纷难度加大,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要是摆在各级党员干部面前的难题。江苏泗阳“333”模式,通过单独组建、片区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提高了非公企业党组织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各种形式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打造惠民、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健全服务机制与服务平台能够提高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能力。

(五)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起着“上通下联”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阶层分化严重,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呈加剧发展势头;同时,这些矛盾和纠纷又都多发易发在基层,这给基层党组织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事实上,面对日益复杂的基层社会矛盾,有些基层党组织确实对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没有信心,也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工作办法,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两难困境。

实际上,不少基层党组织对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不少成绩。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开展的“康桥先锋”工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08年浦东新区康桥镇党委,为有效应对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出“康桥先锋”工程,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找到了做好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的方法,这是对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巨大创新。

三、小结

服务型政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变迁和时代挑战,推进政党功能转型的战略抉择。服务型政党是相对于“领导党”或者“管理党”而言,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化、实在化,转化为我们党治党理政的执政理念,更加突出我们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改革等服务功能。构建服务型政党是我

们党总结以往群众工作经验基础上,与时俱进地通过创新服务机制、服务载体、服务平台以及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等路径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党。服务型政党作为执政党建设目标,有利于推进我们党的政党现代化水平,完善政党功能;同时,有利于理顺党政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王炳林.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理论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杨雁飞.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彰显执政为民的先进性[J].人民论坛,2013(20).

[3]李雄舟.论服务型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贡献[J].人民论坛,2013(2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孙政才.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J].求是,2013(18).

[1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4]张敬芬.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服务群众工作的探索: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02).

[15]申琳.服务平台如何亮起来[N].人民日报,2013-10-29(17).

(编辑:李 磊)

2014-05-17

D26

B

2095-7238(2014)09-0043-05

10.3969/J.ISSN.2095-7238.2014.09.008

猜你喜欢
服务型政党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