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4-04-10 17:01吴希斌
关键词:语言文字普通话汉语

吴希斌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吴希斌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目前,高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面临多种问题,呈现普遍下滑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重视英语而忽视汉语的学习、网络发展对汉语的影响、普通话推广意识差等原因。这种现象亟待解决,为此我们应该重视母语,建立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模式,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以期改变现状。

大学生;语言文字;分析;对策

高等院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重要文化基地,对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大学生作为祖国语言文字的主要传承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语言文字应用状况是对当下语言文字应用整体水平的直接反映,并在整个社会语言文字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以沈阳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为个案,对其语言文字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调查,并对如何改善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状况提出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期能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语言文字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以及省、市的语言文字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与依据,同时为提升辽宁整体精神文明建设和语言文化发展提供支持。

一、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现状

当前很多高校校园语言文字应用环境令人担忧,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呈现普遍下滑的趋势。从笔者对沈阳师范大学在校学生所做的语言文字应用状况调查结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钟情于英语,汉语学习冷漠

从调查结果看,有70%以上的学生将选择就业和考研作为其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当社会的发展以英语水平的好坏、高低作为衡量标准时,就业、考研、出国等社会现实必然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外语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就业、考研等目的,使得外语学习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这种观念严重混淆了汉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区分,直接影响到人们汉语学习的热情及对汉语的认可度,甚至出现了汉语学习“无用论”一说。

(二)字、词等语言文字功底弱

在针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测试的调查中,文理科差距十分明显,文科生在语言文字使用错误率在27.3%以上,而理科生表现则更加严重,错误率高达48.6%。部分学生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对于个别字只能大概描出字的样子,并不是其字的正确写法;还有部分学生平翘舌不分和多音字掌握不牢,而且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语义与语法方面,学生掌握程度更差,错误率高达48.5%和46.9%。

(三)普通话推广意识差

在推广普通话自觉意识中,受访的文学院学生说普通话的比例为100%,他们不仅能辨别出对方是否说普通话,还会用普通话与之进行交流,这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在辨别普通话方面,理科生要远逊于文科生,在交谈过程中,听不出来对方是否使用普通话的学生所占比率超过了受访人数的30%以上,这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如对普通话标准不清楚、自觉意识较差及对普通话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等。

(四)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校学生对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意识非常淡薄。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2.4%的学生认为语言文字规范使用不重要或无所谓;有27.5%的学生对使用繁体字的态度为顺其自然;认为使用网络语言很时尚、很酷的同学则有20.2%;而对新词语、字母等表示喜欢的同学比例则达43.8%。这些都说明了高校学生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的意识淡薄,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乃至学生本人等多种因素,这是高校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上需要加强重视的方面。

(五)语言文字应用环境不容乐观

高校教师作为引导者与规范者,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表现就是其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与文字使用能力的强弱。调查发现,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强调语言文字规范的教师比率只有36.8%,在板书使用中不规范情况则占45.1%;还有个别教师用方言教学等情况出现。这既有教师自身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弱的原因,也有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纰漏的原因。此外,学校在推广普通话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人意,认为学校经常推广普通话的学生比率仅占26.3%。这说明,作为普通话推广主要阵地的高校,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如加大推普的力度与范围,提高学生的推普意识,消除在推普过程中重形式、走过场心态,强化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等。

二、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英语学习对汉语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英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明显。考试、考研、毕业、就业、出国、晋职、晋升等无一不与英语挂钩,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外语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使得外语学习带有严重的功利性色彩。尤其是大学期间的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使得学生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题海战术、背单词、记句式语法等,混淆了汉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主次之分,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可与汉语学习的热情。

(二)网络发展对汉语的冲击

网络科技的发展,在带来更加迅捷、便利信息,开拓人们视野与眼界的同时,也给汉语自身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据统计,有20.2%的同学认为使用网络语言很时尚、很酷;而更有高达43.8%的同学对新词语、字母、网络固定用语等表示喜欢。一些“MM”“偶”“监介”“恐龙”“白骨精”“老孔”等网络用语及校园流行语横行于语言交际之中,这些新新用语在丰富着语言文化的同时,也对语言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冲击,给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三)汉语教育政策的欠缺

从发展来看,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是汉语学习的重要阶段,但受相关政策的影响,这三个阶段中除了学习汉语基础知识外,还需学习英语,甚至有的学校还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这无疑占用学生大量的汉语学习时间。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受升学体制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仍以升学为目标,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其影响就是哪科不好就补哪科,根本无法顾及到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升入大学后,学生还需用大量的时间来背英语单词、记句式语法、进行题海战术等,与同毕业、就业等挂钩的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做斗争。各个阶段汉语教育政策的欠缺,直接给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应用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如何平衡英语与汉语两方面的学习,是高校学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力度不够

学校在推广普通话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人意。调查中,认为学校经常推广普通话的学生比率为26.3%,偶尔推广普通话的学生比率为25.3%;在学校是否经常有普通话宣传与活动的调查中,仅有25.8%的学生认为经常有,27.5%的学生认为从来没有过;此外,存在个别教师在教学中用方言教学、板书使用中不规范等情况。这说明,作为普通话推广主要阵地的高校,在普通话宣传与活动的组织中,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力度还需加强。只有在政策的广泛宣传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中,才能营造浓厚的推普氛围,提高人人积极参与的热情,进而提高广大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三、改善大学生生语言文字应用状况的对策

(一)增强母语认同感,唤醒母语使用意识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即民族语言,两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1]。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国家、民族的民运紧密相连。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作为我们母语的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学习汉语,这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就像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对祖国语言的理解、欣赏、热爱,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2]作为肩负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当代大学生,要区分处理好英语与汉语的关系。在学好英语的同时,更要将汉语学习作为一种内在需要的原动力,不断加强对母语的认同感与尊严感,增强母语使用意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二)提升高校教师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树立典范

作为语言文字规范的倡导者与引导者,高校专业教师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表现就是其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与文字使用能力的强弱。高校教师要大力加强语普通话水平,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用普通话上课,用规范字书写板书,为学生树立典范。此外,学校人事部门在教师引进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引进人员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考核,并将其作为人员引进的标准之一,使引进人员不仅具有知识储备量大、科研能力强等优势,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此举可为教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规范语言文字,使用普通话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模式

高校要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认识,并将其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突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成立学校语言文字委员会、学院语言文字分委会及以班级为单位的语言文字小组,即“学校——学院——班级”由上而下三位一体化的语言文字规范管理与监督机构,加强评估和检查。校、院、班等三个层面的监督与管理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校语委统筹安排下,结合学校、学院、班级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有效地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指导、管理、监督与整治工作,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落实到实处,并将三位一体化的语言文字管理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并在具体的实践中长期坚持下去。这是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保证。

(四)强化宣传与教育,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高校应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与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利用课上授课与课下讲座、报告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将校园文化建设同全国普通话宣传周结合起来,消除推普过程中重形式、走过场的心态,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此外,通过广播、报纸、网络、宣传栏、板报、电子屏等软硬两种宣传方式,大力开展相关的语言文字宣传活动,让师生了解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师生对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重要性认识。

(五)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广阔的校园平台。组织学生社团,如演讲与口才协会、大学生话剧社、辩论协会等,定期举行文学鉴赏、语言表达及写作等方面的讲座与比赛,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各种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形成。此外,加大对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管理力度,定期对校园公共场所的标语、海报、公告栏等用字进行检查,掌握不规范的使用情况,并将结果上报到校语言文字委员会,由其负责部署整改的措施,并进行监督与管理,净化校园语言文字的环境。

(六)实施课程改革,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措施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高校应把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到学校教育质量管理考核范围,将其作为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之一列入教学计划,并落实到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实践中去。将普通话、演讲与口才、汉字书写、大学语文等课程,列为全校的公共必修课,着力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阅读理解、写作等能力。同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一个语言训练平台,包括普通话口语训练、语言文字使用能力训练等,为师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能力互动机会和场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文字使用等语言文字综合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四、结语

从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有学生自身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普通话及板书书写时所起的消极作用,也有学校在普通话推广与规范中所起到作用的大小有关,更有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原因。由于是抽样调查,其调查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于高校而言,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这也是高校必须面对和研究的一项新的、紧迫的课题。

[1]盖晓明.汉语言文字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2005(12).

[2]李行健.吕叔湘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5-6.

[3]俞允海.当代大学生语言文学应用能力现状及其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6).

[4]李薇.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2).

H08

A

1674-5450(2014)01-0096-03

2013-09-03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3lslktziwx-45)

吴希斌,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责任编辑 杨抱朴】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普通话汉语
学汉语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