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及控制措施

2014-04-11 02:10唐钦春梁如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类药物控制措施剂量

唐钦春 梁如梅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医院,重庆 402160)

分析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及控制措施

唐钦春 梁如梅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医院,重庆 402160)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现状及控制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研究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集40例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现状。结果4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占28例,女性占12例,其中中老年人患者有29例,所占比例最高(72.5%)。其中神经肌肉系统15例,占37.5%、消化系统10例、占25.0%,皮肤及附件9例,占22.55%,其他6例,占15.0%。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控制,才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安全用药。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控制措施

他汀类药物产生与20世纪80年代,由于它在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中的疗效显著,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汀类药物逐渐开始被用于临床治疗肾病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预防中去[1]。虽然他汀类药物有着令人瞩目的临床应用效果,但是其治疗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点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收集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相关文献报道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现象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为20~86岁,平均年龄(54.1±1.4)岁。

1.2 方法

记录相关文献中所有药品的通用名称。统计他汀类药物单用和合并用药的处方数量,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用数据库进行整理相关的数据。

2 结 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本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造成的4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占28例,女性占12例,其中中老年人患者有29例,所占比例最高(72.5%)。其中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

2.2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本研究他汀类药物造成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神经肌肉系统15例,占37.5%、消化系统10例、占25.0%,皮肤及附件9例,占22.55%,其他6例,占15.0%。详细数据及表现见表2。

3 讨 论

3.1 与肌肉系统相关的不良反应

对肌肉产生的毒性是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中肌病的发病率约为0.1%,其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肌肉无力、疼痛、炎症,弥漫性肌痛,并伴有身体不适、发热等,四肢近端肌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的含量有显著的升高。如果不及时的停药,可能会导致肌肉组织破坏,释放大量的血肌酸和肌红蛋白,CK超过正常上限的10倍,最终发展成为肌溶解。横纹肌溶解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明确,可能与药物代谢受到抑制有关,严重者可因肾衰竭而死亡。临床试验证明,当患者出现肌无力或者肌痛,停止用药之后,为患者补充辅酶Q10能有效改善肌病症状,因此,一般认为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通过影响抑制辅酶Q10的合成作用,对胆固醇的代谢产生影响作用,进而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最终对骨骼肌产生毒性。

3.2 皮肤及附件

本研究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1例53岁因高脂血症的女性患者在服用20 mg/L的辛伐他汀1周之后,脸上和手足上面都出现了融合成片的充血性皮疹。在立即停药之后,给予维生素C静脉滴注5 g/d,输液量1500 mL/d,地塞米松20 mg/d,皮疹逐渐消退,没有发生皮肤剥落的现象[2]。

3.3 他汀类药物对消化系统的损害

他汀类药物对于肝脏的毒害主要表现为引起1%~2%的患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的升高正常值的3倍以上,这一般发生在用药的前3个月以内,并且停药之后这些酶的含量就会恢复正常。专家指出[3],转氨酶含量的升高同时会伴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肿大、直接胆红素升高、黄疸等,此时他汀类药物才表现为肝毒性。

3.4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策略

通过资料的查阅以及对临床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在对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调整药物的剂量,强化降脂功效。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和血脂异常的治疗中,增大用药剂量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是同时也会引起肌肉和肝脏的不良反应[4]。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推荐使用剂量,按照推荐剂量使用或者小剂量,先服用一段时间,确定无任何不良反应,才能继续用药或者适当的增加剂量,二是,在使用的时候,要充分患者的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的特殊性。他汀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肝脏功能不全、糖尿病、有药物性疾病史或者肌病家族史的患者最为常见。在他汀类药物使用的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随访工作,密切关注其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若有,则应立即检测其血清肌酸激酶的含量,并立即考虑停药。另外在用药期间,还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肝功能,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乏力、右上腹不适、黄疸等症状[5]。

表2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我们应严格控制其使用的剂量,密切关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前兆,并且还要根据患者的特殊病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全方面的保障安全合理用药。

[1] 温冬华.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医药导报,2013,32 (6):123-124.

[2] 张弢,冯如玉.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89-90.

[3] 戚本玲,成蓓.他汀类药物治疗中相关问题及防治对策[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1):156-157.

[4] 梁茂本.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87例文献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30(5):49-50.

[5] 温晓娜.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10(5):107-108.

R972

B

1671-8194(2014)11-0222-02

猜你喜欢
类药物控制措施剂量
·更正·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初探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