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小组在预防肿瘤化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作用

2014-04-15 10:48金小红郭瑜洁刘小曼
交通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置管导管化疗

金小红,郭瑜洁,刘小曼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化疗科,江苏226001)

质量控制小组在预防肿瘤化疗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中的作用

金小红*,郭瑜洁,刘小曼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化疗科,江苏226001)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进行质量管理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PICC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PICC置管及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对照组112例置管中感染13例(11.6%),其中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拔管3例。观察组124例,发生穿刺点感染1例(0.8%),经处理后好转,无因感染而提前拔管的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6,P<0.01)。结论:PICC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及管理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质量管理小组;导管相关性感染;质量监控;肿瘤化疗患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静脉通路的建立中。此方法具有留置时间长、减少患者反复穿刺、降低肿瘤化疗患者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1]。但置管所带来的导管相关性感染仍无法完全避免,有报道其发生率为16.4%~28.8%[2-3]。肿瘤患者因化疗后抵抗力差、易感染因素多,故更易发生感染。为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进行全程质量监控,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我科于2012年7月建立PICC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小组,并探索其在预防PICC导管感染中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对照组:2011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科肿瘤患者112例,其中男41例、女71例,年龄36~80岁,平均56.41±12.16岁,置管部位:贵要静脉93例、肱静脉11例、正中静脉6例、头静脉2例。(2)观察组:2012年07月~2013年07月入住我科例患者124,其中男45例、女79例,年龄27~84岁,平均56.76±11.28岁,置管部位:贵要静脉102例、肱静脉22例。置入导管均为巴德公司生产的4Fr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置管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成立PICC QC小组:确定护士长为QC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共6名,责任组长2名,责任护师4名,均具有肿瘤专科护理工作经历5年以上。责任组长中1人兼秘书,负责QC小组活动的记录。PICC质量管理小组遵循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4]制订PICC置管、维护的操作规范、健康教育内容。负责对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培训。具体内容包括:PICC维护流程、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判断标准及处理、生物安全柜药物配置流程、文献的检索、鱼骨图、PDCA循环等相关管理工具使用的培训。规范科室每1位护士在PICC操作过程的一切行为,并均严格按照静疗指南统一标准来实施。具体内容:换药时间选择、冲管与封管、接头的维护、敷料的选择、导管固定、置管后的维护、静脉输液等。QC小组每周组织1次现场查房,重点监控患者和家属对PICC维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导管维护情况。对存在问题现场反馈,并对改进结果持续跟踪检查。小组成员每月召开总结会议1次,对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运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问题的持续改进。

1.2.2 建立对PICC置管患者的全程管理模式:(1)输液配置的管理:姚莉芳[5]报道受污染的药液经PICC导管输入,细菌在导管腔内不会被机体的免疫系统完全清除。由于很难被抗菌药物所杀灭,故细菌会停留于导管内生长繁殖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因

此我们重点关注治疗室配置环境的管理及药液配置过程的管理,我科使用生物安全柜对输液药物进行配置。对操作配置室、生物安全柜的空气质量每季度进行空气培养及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治疗班护士严格按照配药流程进行操作,QC小组成员对治疗班护士的配药操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2)住院期间导管维护管理:责任护士每天对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局部情况选择合适敷料、固定方法和换药频率,减少因导管的活动牵拉造成导管进出血管引起感染。营养液、血制品均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若有残留极易细菌繁殖。对输液过程中使用氨基酸、脂肪乳、血制品等药物,在输注结束后使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减少管道内药液的残留。QC小组成员每周对组内人员PICC导管日常维护质量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3)出院患者延续性管理:QC小组成员对出院患者发放PICC维护手册,加强对出院后的维护数据记录观察。进行电话追踪并建立短信群,定期发送健康知识,对患者出现的问题专人负责解答及时给予短信解决。在换药前1天发送短信提醒他们按时返院换药。

1.2.3 判断感染的评价指标及方法:比较2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符合以下任何1项者均判断为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等蜂窝组织炎症表现,或有脓性分泌物。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排除其他感染源,外周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患者无任何症状,治疗结束后拔管对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呈阳性[6]。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各项的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两组患者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果 对照组112例置管患者中感染13例(11.6%),其中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拔管3例。观察组124例置管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发生穿刺点感染1例(0.8%)经处理后好转。没有因感染而提前拔管的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6,P<0.01)。

2 讨 论

2.1 建立QC小组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有研究[7]认为加强护理培训可明显降低PICC长期留置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闻曲[8]认为应建立PICC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实现PICC操作及维护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我科于2012年7月成立PICC质量管理小组,成立初期对我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查阅相关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指南和静脉输液实践指南标准,制定与本科室实际情况相符的PICC护理常规、PICC置管标准化操作流程和维护流程、经PICC导管取血培养流程以及导管尖端培养操作流程等。通过建立PICC质量管理小组,对PICC置管专业人员的建立和置管后的观察及维护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来进行护理操作。使我科的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由原来的11.6%下降为0.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建立质量管理小组能有效的减低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2.2 建立QC小组有利于增强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QC小组的建立使护理人员树立质量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护士通过参与质控工作,不断地增强质量意识,从而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9]。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了循证方法及护理管理工具的运用,对患者在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增强了年轻护士解决患者问题的实践能力。并能将自己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形成了一种共享文化。同时在工作中与患者沟通交流时间、关心度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得到及时预防。在感染发生后能科学地采用管理工具及时进行相关原因的查找、分析,并对找出的原因及时进行改进。QC小组对改进后的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跟踪直至问题的解决。

近年来,PICC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是护理的重点之一。笔者认为,成立PICC质量管理小组对PICC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包括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各个环节,提高了护理质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1]邹勤,杜晓红,陈民宵,等.早期功能锻炼预防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9):49-50.

[2]徐向玉.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583-2584,2603.

[3]谢娟.PICC留置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90-91.

[4]王建荣,蔡虻,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7.

[5]姚莉芳.PICC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原因分析预防及护理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41-1443.

[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6):413-421.

[7]程乐梅.加强护理培训对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长期留置相关性感染的意义[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65-68.

[8]闻曲,鲍爱琴,彭昕,等.PICC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733-734,736.

[9]彭翠娥,谌永毅,陈玉盘.应用QC小组活动提高渗液瘘液患者满意率[J].护理学杂志,2008,23(14):63-64.

R197.323;R473.73

B

2014-02-28

1006-2440(2014)03-0277-03

金小红,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生于1977年12月,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肿瘤护理。 通信作者:郭瑜洁,Email:570068767@qq.com.

猜你喜欢
置管导管化疗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跟踪导练(二)(3)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