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以党管人才为核心的基本人才制度

2014-04-17 08:47萍赵永乐
关键词:党管体制人才

魏 萍赵永乐

(1.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坚持和完善以党管人才为核心的基本人才制度

魏 萍1赵永乐2

(1.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党管人才;人才制度

党管人才是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人才实践选择的结果,是我国基本人才制度形成的必然。党管人才既是我国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包括领导体制、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在内的人才工作行之有效的形式和体系,更是我国人才工作的基本制度的核心所在。党管人才,主要是管人才工作的宏观政策、协调和服务。党管人才要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人才发展、人才改革和人才开放等重大课题,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制度化、法规化、科学化。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在总结人才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人才工作制度和实践经验,现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人才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工作和党管人才制度。进入2010年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我国的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以党管人才为核心的基本人才制度,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举措,着力解决好党管人才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一、党管人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实践选择的结果

早在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为此他要求:“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是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中国并没有从制度上找出解决人才问题的答案。自党的十四大开始,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重视日趋升温,逐步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已经在探索通过人才(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的形式来实现党管人才的路径了。2003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逐步完善确立了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格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全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在这之后,我国先后召开了两次人才工作会议,并于2010年出台并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对党管人才工作的背景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领导体制、工作格局、运行机制等作了进一步明确和深化,这标志着党管人才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2002年前,我国的人才热虽然持续高涨,但在全国并未形成统一的人才工作体系和人才制度,人才工作和人才活动多少处于相对分散和自发的状态。自2003年中央提出党管人才原则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党管人才的内涵逐步清晰,党管人才工作体系自上而下得以建立,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党管人才工作的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中央确立的人才工作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初步实现,党管人才的原则逐步深化为党管人才工作。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和贯彻实施,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优势,切实保证党管人才的工作指导思想、总体部署要求顺利实现和党管人才的工作领导体制正常运转,为做好人才工作和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党管人才既是我国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包括领导体制、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在内的人才工作行之有效的形式和体系,更是我国人才工作的基本制度的重要核心。党管人才,主要是管人才工作的宏观政策,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和服务。当前,我国已经形成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各级政府和单位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总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得到切实发挥,以及社会各届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得到广泛发挥,包括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交流和督促落实四大环节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健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和改进党管人才工作,不仅有力地推进了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而且巩固和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

因此,党管人才是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人才实践选择的结果,是我国基本人才制度形成的必然。没有党管人才的提出,就没有我国人才发展蒸蒸日上、人才工作扎实挺进的大好局面。

二、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创新党管人才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需要建立怎样的集聚和使用人才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就是要坚持党管人才指导思想,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进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力。“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是为了达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根本目的。因此,党管人才的内涵要创新,同时也要推动党管人才的工作原则、党管人才的工作制度的与时俱进。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党管人才的内涵创新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以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发展、增强人才的创造活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和发展人才这种特殊的生产力,切实破除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事业更加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

党管人才内涵创新,丝毫不容动摇和削弱党管人才其本身所蕴藏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优势,而是要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这三大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其目前尚不具备或尚不完全具备的市场机制优势。这就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锐意推进人才体制和党管人才制度改革,处理好党管人才工作的若干关系[1]。

首先要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市场作用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笔者以为,经济体制改革如此,人才体制改革更是如此。党管人才属于广义的政府行为范畴,要切忌强调了党管人才,而忽视了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创新党管人才内涵,加快完善现代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宏观调控体系,把现在实际存在的“党管”配置人才(主要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功能逐步交还给市场来配置。

其次要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发挥政府职能的关系。党管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具体就是指各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总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但实际上有些地方和部门或多或少还存在着组织部门热、职能部门冷的现象。党管人才不是大部制,这就要求在党委统一领导的基础上,组织部门牵头而不包办,抓总而不越职。为此,要抓好三件事:一是明确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的职责,职责明确工作才能到位;二是善于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工作的动力和机制;三是在重大人才决策上要充分商讨,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再次是要处理好党管人才和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关系。党管人才的终极目的虽然是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但党管人才本身很难直接起到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作用,而是要通过有关中间介质(如政策、法规或相应部门和机构的服务等)发生作用。这就要求严格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切实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创建能够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的良好环境上来[2]。

最后是要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增强企业用人活力的关系。能否用好用活人才,最终取决于企业(含学校、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和组织)是否具有用人的活力。要着力解决党管人才对企业(主要是国有经济用人单位)用人行为干预过多问题。一定要坚持这样的用人准则:谁用人,谁评价;谁用人,谁受益;谁用人,谁承担用人风险。要进一步深化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尊重、维护和落实各类单位的用人自主权。

三、着力解决党管人才面临的重大课题

党管人才要以更宽的思维、更宽的眼界和更宽的胸襟去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人才发展、人才改革和人才开放等重大课题[3]。

1.深化内涵,着力转变人才发展方式

人才工作的核心内涵,是转变和优化人才发展方式,发掘和发挥人才的价值。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人才发展方式,在形式上尽管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但在内涵上,还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方式依然体现出粗放型发展特征,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内涵优化,注重引进显绩而轻视培养潜绩,队伍结构老化、刚化、僵化,投资不足,效用不高,长此以往,会使人才工作一直处于低层次的外延扩张状态。近年来,我国各地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引进人才弄虚作假、官样文章和圈钱、瞒报等负面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其恶劣影响不容忽视。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我国人才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将进一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的健康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工作原则,首先是重视和加强人才发展方式内涵式转变,必须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对人才结构进行战略性布局调整和优化,着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努力造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军人才,还要着力构建人才团队,形成行业、产业的人才高地、高原、高峰,切实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而持续的人才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因而,人才使用是人才工作的核心环节,是人才工作的着力点所在。要通过使用人才使其产生社会价值,要通过使用人才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通过使用人才促进人才更好地发展,要通过使用人才凸显地区或行业的人才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各单位、各部门要建立和健全激发广大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政策,扩展高端人才的吸引和集聚效应,还要积极为人才创业创新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和提供机会、条件和平台,扎实推动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赢得竞争主动权。

2.强化创新,着力改革人才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是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管人才工作的创新,切入点是深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是要切实保证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其决定性作用,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要全力破除人才流动、使用及作用发挥中的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工作机制,遵循市场配置人才、产业集聚人才、单位用好人才的原则,努力形成人才充满创造活力的良好态势。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关键是要积极稳妥地着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切实减少党委和政府部门对人才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应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当前,重点要解决党委和政府部门对人才工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将党管人才的职能转化到主要是保持宏观人才政策运行稳定、加强和优化人才公共服务、保障人才公平竞争、加强人才市场监管、切实维护人才市场的秩序以及弥补市场失灵上来。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重在政府要转变职能,其行为要从传统的“体制内”走出来。具体来讲,只要是人才和用人主体可以决策和实施的,政府应充分放权,不予干预。“体制外”能够有效运转的方式方法,“体制内”可积极予以借鉴和采纳。走出“体制内”,决不意味着要将“体制内”现行的做法(其中不少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普及到“体制外”,而是要深化改革,将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活动中,尤其是“体制内”普遍存在的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破除掉。要严格区分人才的宏、微观活动,凡是微观的人才活动领域(诸如人才与用人单位的结合以及用人单位具体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都应该交给用人主体自主运转,政府原则上都应该不予干预。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重在建立和健全人才政策和法律法规,完善人才工作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要丰富和优化现有人才政策内容,建立更具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还要破解人才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政策和制度规范确立解决策略,将成熟的改革经验上升为制度政策,切实维护人才主体和用人主体的合法权益。推行人才工作执法责任制和人才工作评议考核制,加大人才工作的法律法规执行检查力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还要健全人才工作的法律体系和依法管理的监督体系,切实发挥好媒体舆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要着力发展现代人才服务业,推动各类人才服务的高端化、产业化。一要支持和规范人才服务业的开发,形成集市场服务、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端人才服务的产业化体系;二要有力支持企事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创办各种类型的人才科技园区和孵化器等,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集聚创新创业载体;三要引进和支持国际著名猎头公司、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来华设立合资或分支机构,加快我国本土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努力提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

3.推进开放,着力拓宽人才国际化渠道

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的成功经验,开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加大人才开放力度,以开放的“倒逼”效应促改革,努力构建开放型的新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首先是致力于全方位的开放型人才工作新格局形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和利用好国际国内人才资源,促进国际国内人才资源自由流动、人才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真正达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目的。还要实行更加开放的国际化人才新政策,促进国际人才广泛交流,培育引领国际人才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人才开放与合作。

通过加大人才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和鼓励海外各类高层次人才来华聚集创新创业。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大规模地吸引外国(境外)人才,尤其要大力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来华工作、交流学习和定居,切实提高人才队伍国际化比例,努力提高人才集聚地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和健全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为国内各人才使用主体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信息和人力资源支撑;此外,加快人才工作海外合作组织的建设,通过加大与外国政府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合作单位、民间学术团体等各类机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人才出国学习深造、培训提高的渠道,努力提高存量人才国际化水平。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2012年9月26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6月7日。

[3]赵永乐:《党管人才怎么管》,《光明日报》,2014年10月4日。

[4]苗成斌:《人才发展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Upholding and improving the basic personnel system based on the core of Party Managing the talent

WEI Ping1ZHAO Yong-le2

(1.College of Energy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Hehai University,Nan Jing 210098,China Business School,Hehai University,Nan Jing 210098,China)

party managing the talent;the talent system

It is about 35 years for the party to be in charge of talent selection in our country in practical and is the resul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It is necessary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basic talent system in china.An important principle of party talent is not only Chinese talent development and talent work that must insist,talent work also includes the leading system,working patter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effective form and system.It is the core of basic system of personnel in our country lies.For the party being in charge of personnel,it is mainly on the macro policy,talent management work coordination and service.It is to resolve the major issues currently facing talent development,personnel reform and talent opening,further strengthen the party system,laws and regulations,scientific talents management work.

C961

A

2095-5170(2014)06-0118-04

[责任编辑:沙先一]

2014-09-20

魏萍,女,江苏阜宁人,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赵永乐,男,山东威海人,河海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党管体制人才
人才云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管人才”战略背景下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
声音
“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 提升主流媒体竞争力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