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实践探析

2014-04-17 08:47杨从意
关键词:自学专科考试

杨从意 张 斓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江苏南京 21002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实践探析

杨从意 张 斓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江苏南京 210024)

自学考试;职业教育结构;专接本

自学考试“专接本”模式的实践,在拓宽自学考试教育功能的同时,打破了现有各种教育形式间相对封闭的状态,充分发挥本科主考学校和专科学校的资源优势,实现本、专科学校资源共享,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升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基于自学考试“专接本”模式的发展现状,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专接本”应适时从培养层次、教育内容、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为优化江苏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服务。

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对教育选择功能所做的系列描述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向良好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结构和体系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变化和完善的[1]。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内在结构、运行模式等都要不断发生变革,尤其是当前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更需要从发展的规模、质量、速度等方面加以优化。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体对现实和未来的需求将不断调整变化,使得高等教育体现出多样化的功能类型[2]。根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要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发展,要让广大学生有多次选择的机会,有多种方式继续深造,有多样化的人才成长路径,真正建立终身学习的制度”[3]。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发展,也同时顺应了当前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对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上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水平、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由此给各类高职专科学生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学历的要求。以江苏为例,2013年全省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82所,在校生68.66万人,专业层次以专科为主。目前江苏省高职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升学的渠道主要为“专转本”选拔考试。“专转本”选拔对象为列入国家招生计划,经省教育考试院正式录取的高职专科学生,入学后按本科院校学生学籍进行管理。但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专转本”考试每年招生人数有限,2013年江苏省招生计划为1.4万余人,远不能满足考生的需求。

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社会价值的取向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由此带来的直接效应是:教育多元化的实践面临着较大的竞争考验[4]。这一点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一办学模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需要通过加强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拓展自身的功能[5]。在新形势下,自学考试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已明确定位于应用型、实用型与职业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相当的契合性,而自学考试的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使其与高职专科教育相衔接成为可能。为此,江苏省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高职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简称“专接本”)的工作,作为自学考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寻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尝试。

一、自学考试“专接本”模式发展现状

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3年开考以来,经历31年的发展,共为社会培养了68万余名本、专科毕业生。2012年,在江苏47%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中,自学考试贡献了4.3个百分点,占总量的1/11。自学考试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江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走得出的专门人才,为推进江苏“两个率先”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2008年起,江苏省从现有的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的本科段专业目录中,遴选了部分实用性强、社会对相关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实施“专接本”项目[6]。主考学校在已开设的本科专业中选择相关“专接本”专业,面向全省所有专科学校按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开展对接工作。“专接本”的招生宣传、新生注册、助学辅导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由专科学校承担,主考学校负责专业考试计划和助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分类的界定、培训专科学校的师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监督和检查,以及实践性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与考核等工作。

自学考试“专接本”的基本学制为两年,生源为普通专科学校的三年级或五年制高职学校五年级的在籍学生,利用在校期间的最后一年和毕业后的一年,在本校参加“专接本”专业的学习,并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自学考试,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由省考委和主考学校颁发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学制期满后未能毕业的,可在离校后继续参加自学考试,已通过的课程继续有效。除此之外,为更好地体现人才培养要求,“专接本”项目还从专业结构、助学辅导、管理模式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架构:

1.调整专业结构,体现应用性特点

根据“专接本”教育模式的特点和要求,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中,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实践与应用课程四个部分。其中沟通课程为政治理论课和公共课;衔接课程主要是专科阶段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延伸与拓展;主干课程是体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与应用课程则是为了培养考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设置,主要包括综合实践、知识拓展、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等。

2.加强师资建设,创新助学模式

“专接本”项目的助学辅导主体为普通高职专科学校,主考学校组织相关学科的老师在学生开课前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帮助任课教师分析课程考试大纲和教材,并根据自学考试的特点,指导专科学校的任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助学的质量,专科院校的职能部门和承办教学的院系每学期开展一次有侧重、有针对性的期中教学检查,主考学校则不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到对接专科院校进行教学督导和调研,根据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状况和学生作业情况,指导专科学校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单科学习结束后,考生需要参加由各市、县(区)自学考试部门统一组织的全国性的自学考试,考试过程中依据国家考试的要求,实施严格的考务管理,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规格。

此外,为体现自学考试在职业性、应用性方面的培养目标,主考学校在制订专业考试计划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性课程的指导及考核要求,根据专业和课程的实际需要,分别制订了教学要求和考核大纲,并安排教师到对接的专科院校开展教学检查和实践性环节考核。专科院校则在助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本校的专业特色和实训条件,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性环节教学,强化考生实践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3.完善管理机制,培育综合素质

“专接本”学生在接读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由专科院校具体负责,包括学生的党团建设、师资配备、教学教务管理、就业指导、三方协议书的签订、安全与后勤保障以及组织各类文体活动等,并根据学生的接读专业编制班级,并配备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承担与任课教师、承办院系、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主考学校不直接承担学生管理工作,但应对接专科学校的要求,为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举行学位授予仪式,组织对接学校的“专接本”学生参观主考学校,开展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考生的评选活动等,以此鼓励先进,增强学生对主考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励考生的学习热情。

江苏省自2008年起开展“专接本”工作以来,受到了参与院校和考生的欢迎,每年的注册人数均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2013年,全省参与“专接本”工作的专科院校(含五年制高职)已达103所,一次注册人数23529人,6年来共有83332人参加了“专接本”的学习,至2013年止,全省通过“专接本”项目共培养毕业生25368人。由此看来,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个创新模式,自学考试“专接本”是对传统自学考试形式的发展,是在高等教育多元化、大众化的背景下为广大专科生获得学历,进而为他们职业生涯取得职业上升空间的一个创新举措,在发挥高等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发挥效能方面显示出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教育规划谋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面临大发展的形势下,自学考试“专接本”的办学模式更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专接本”模式对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作用

1.优化了办学结构,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专接本”项目的开展,拓宽了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丰富了这一新型制度的内涵,同时对高职专科的发展和提高也是一种有益探索与创新。随着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被广泛地开发和应用,对于一线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理论素养、创新品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员工在提出技能要求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学历要求,但目前的普通高职教育以专科学历为主,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需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既是国家考试,也是继续教育的形式之一,它以培养职业性、应用性、实用性人才为目标,与普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二者在教学、管理、实训和技能培养等方面也有所交叉和重合[7]。

“专接本”项目打破了现有各种教育形式间相对封闭的状态,开展“专接本”项目的主考学校选择其优势的专业,将自学考试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相对接,在专业计划中,既有理论要求,同时比普通本科教育具有更多的实践环节教学,解决了高职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问题。另一方面,“专接本”项目中对于沟通课程和衔接课程的设置,完善了对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院校同类课程的学分认证办法,教育内容在体现本科教育需要的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承认学生在专科阶段中已学过的与本科计划名称相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已通过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分别按照40%和30%的比例计取成绩,实现了自学考试与高职专科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专接本”项目充分发挥了本科主考学校和高职专科学校的资源优势,实现了本专科学校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作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其主考的是本校最具学科优势的专业,在师资力量、专业体系构建、科研及教学等方面都具备更多的优质资源,通过“专接本”的开展,可为经济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扩大其影响,体现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目标。作为高职专科院校来说,在实践技能教学和培训、实训基地、实验场所建设以及实训、实验条件配备等方面则更有优势,借助“专接本”项目的平台,充分利用实践实训的优势,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及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嵌入本科教学的探索,不仅为在校专科学生提供了学历提升的通道,同时对专科学校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水平、师资队伍以及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尤其是主考学校通过集体备课、调研、督导等方式开展的师资培训和指导,有助于快速有效地优化和提高对接学校整体师资水平和办学实力,帮助其积累更多的本科教学经验[8]。

3.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现实的岗位需求对毕业生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一线劳动者掌握更高的操作技术,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在目前高职专科学生的升学渠道相对狭窄的情况下,“专接本”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满足了高职专科学生对于提高自身素质、拓展知识储备的需要;另一方面,“专接本”教学将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的优势加以融合,使考生在通过高职专科教育掌握和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通过自学考试本科教育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拓宽了实践技能的范围[9],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乃至未来的创新技术、创业发展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实践效果来看,江苏省“专接本”项目实施以来,实现了本、专科学校和社会共赢的局面,全省共培养了2.5万余名本科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等方面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有很多用人单位提前向专科院校预订“专接本”的毕业生。

三、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模式进一步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思考

1.进一步拓展自学考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渠道

我国自学考试从开考之初到现在,只设置了中专、大专和本科三个学历层次,研究生层次的考试还没有涉及,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必须拓宽其培养渠道,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位和学历授权级别应成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综观国外的各类开放教育形式,已有很多先例可供借鉴,如英国开放大学的学生只要修满相应的学分,便可获得一定的学历资格,开放大学有本科学历教育和研究生学历教育,同时也拥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而有“美国的自学考试”之称的CLEP考试虽然没有学位授权,但考生可以通过CLEP考试积累学分,从而获得学位[10]。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正在尝试建立和完善的“学分银行”,就是一种不同学历教育形式间的学分互换机制,未来则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开放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办学渠道,以满足考生和社会的需求。

2.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应变机制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进程在逐步加快,各类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从而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开考之始,即以其灵活、开放的特点而受到社会的青睐,其中的“灵活”,除了体现在学习方式上之外,还体现在人才培养方向、专业结构、层次上应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灵活地进行设计和调整,使其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和时代性。同时,为了体现自学考试作为国家考试的严肃性,保证各学历层次人才的相对统一的质量标准,因此需要从国家的层面建立动态的自学考试人才培养应变机制,由全国考试管理机构联合各专业专家委员会,针对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以及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适时、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以真正满足社会和考生的实际需求。

3.改革教育内容,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中提出,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提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高职专科教育要着力实现的培养目标。“专接本”作为高职专科教育延伸的一种教育形式,也应以此作为办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既有熟练的实践能力又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职业型人才。所以,“专接本”专业应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改革教育内容,在强化本科教育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实践环节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对考生专门开设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把创业的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促进考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的提高。

4.改革单一的评价机制

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教育考试制度,其核心是“国家考试”,并以此来保证其质量,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以“终结性考试”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失为一种好的评价方式,但不能是唯一的方式。作为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实用型、职业型人才的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评价的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要从重视考试结果向重视教育过程转变,建立多元评价的模式,体现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把终结性的考试、实践性考核和过程性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断完善评价机制[11]。通过加强题库建设,利用计算机考试的方式,尝试一年多考,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成才率;通过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实行过程性考核,将考生的日常学习态度、成绩和素质的提高等因素纳入对学生最终评价的考量范围;在尊重专业知识体系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大力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相互沟通,通过多种形式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总之,“专接本”模式对于推动自学考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未来仍需要从自学考试的需求出发,加强改革和创新,从而进一步发挥自学考试对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积极作用。

[1]袁兴国:《结构与功能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研究的社会学视角》,《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0期。

[2]吕达:《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页。

[3]《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http://news. jschina.com.cn/system/2014/03/24/020602381.shtml。

[4]季海菊:《多元化背景下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5]潘懋元、肖海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变革》,《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6]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的通知。

[7]郭华:《关于高职高专教育与高自考本科教育衔接的研究》,《成人教育》,2007年第12期。

[8]尧田坤:《对高职高专与高等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思考》,《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年第9期。

[9]袁珊:《高教自考向高校发展的现实意义》,《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8期。

[10]魏雷:《英开放大学、美大学水平考试体系与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之比较》,《成人教育》,2013年第3期。

[11]肖春兵:《自学考试发展新途径——基于自学考试“专接本”实践的理性思考》,《成人教育》,2013年第2期。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Self-Study Examination in High Education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High Occupation Education

YANG Cong-yi ZHANG Lan

(Jiangsu Provinci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Authority,Nanjing 210024,China)

self-taugh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s;Vocational education structure;Top-up

The practice of the self-taugh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s"top-up"mode,broade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self-taugh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s,at the same time,it breaks the existing state of relatively closed between various forms of education to realize the resources sharing,and makes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 of resources of high school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graduates'employment quality.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nee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self-taugh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s"top-up" mode should be reformed on the side of training level,content and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etc.and then makes a better servi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Jiangsu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tructure.

G642.479

A

2095-5170(2014)06-0126-04

[责任编辑:魏善玲]

2014-06-28

杨从意,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张斓,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自学专科考试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