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黔中六长官司建置考辨

2014-04-17 09:38孟凡松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宣德营长长官

孟凡松

(安顺学院贵州屯堡研究中心,贵州 安顺 561000)

在明清土司机构中,长官司职级较低但为数众多。关于长官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置沿革的考证上,而对明代黔中六长官司进行研究的李志高《西堡司建置·族属·地域考》一文,认为西堡长官司置于洪武十九年,西堡正司主体为仡佬族,副司主体为布依族。①李志高:《西堡司建置·族属·地域考》,《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期,第15—17页。黔中六长官司的建置沿革是黔中历史上的重要问题,而诸司正副长官之关系,也应该引起注意。

一、六长官司建置总述

洪武十八年(1385),顾成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②《明史》卷144《顾成传》。三州即安顺、镇宁、永宁州,六长官司即宁谷、西堡、十二营、康佐、慕役、顶营司。咸丰《安顺府志》云:

(洪武)十九年,置宁谷、西堡、十二营、康佐、募役五长官,皆属安顺州。二十五年八月,以安顺州隶普定卫,而宁谷、西堡、十二营、康佐、募役、顶营六长官各自隶普定卫而不属于安顺州。③咸丰《安顺府志》卷3《地理志·沿革》。

据《明太祖实录》载,十九年(1386)十二月,云南安顺等州、西堡等长官司贡方物④《明太祖实录》卷179,洪武十九年十二月己酉。。明安顺州置于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隶于云南普定府,至此时普定府已罢废,安顺州直隶于云南布政司,故此云“云南安顺等州”,因西堡等长官司系罢普定府新置,故仍需要通过朝贡方物的方式来确认这种关系。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9将六长官司置立时间记载为洪武十九年。⑤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9《安顺州·公署》、《镇宁州·公署》、《永宁州·公署》。诸长官司不列顶营,以之别于其他五长官司,于理难通,顶营司亦当置于洪武十九年,详见下文“顶营长官司”条之考证。《明太祖实录》云:二十年(1387)九月,“(征)普定安顺州、宁谷寨六长官司阿窝等(赴京)”,⑥《明太祖实录》卷185,洪武二十年九月己丑。通过征诸六司入京的方式,确立他们与明廷之间的关系。咸丰《安顺府志》亦以十九年为宁谷等长官司置立时间,大体不误,而独不列顶营司,则于理难通。

二十五年(1392)八月,“以安顺等三州、西堡等六长官司隶普定军民指挥使司”。⑦《明太祖实录》卷220,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乙丑。二十七年(1394)四月,更定藩国朝贡仪。当时,普定卫辖于四川都司,故三州、六长官亦为“西南夷隶四川者”。⑧《明太祖实录》卷232,洪武二十七年四月庚辰。在十九年置六司至二十五年将六司改隶普定卫管辖期间,六司当隶属安顺州管辖。

正统三年(1438)八月,“改……镇宁州、永宁州、安顺州俱隶贵州布政司……十二营、康佐二长官司,在城税课司、安庄驿,隶镇宁州;慕役、顶营二长官司,盘江巡检司、查城驿,隶永宁州;宁谷寨、西堡二长官司,普利驿,隶安顺州……以巡按监察御史陈嘉谟言夷民苦于卫官、土官侵渔故也”。①《明英宗实录》卷,正统三年八月癸丑。

二、六长官司建置分述

安顺西堡等六长官,咸丰《安顺府志》考证尤详,兹不惮繁琐,具录之而稍附拙见。

宁谷长官司

宁谷,在安顺府南十五里,元之宁国寨也。洪武十八年,废普定土府。十九年,降土知府者氏之嗣为长官,别令土酋顾兴仁为副。正统初,者氏绝,令兴仁之三世孙雄为长官,领寨二十九。天顺中,长官顾钟与安顺土知州张承祖争地。累传至顾维城,康熙五十四年废。②咸丰《安顺府志》卷23《纪事志三·安顺置府本末》。

宁谷长官顾氏,于康熙五十四年裁。《方舆纪要》载无副,盖正长官即普定土府所贬置,而宁谷十三寨即其地也。久之传绝,升副为正,故不复有副也。③咸丰《安顺府志》卷2《地理志二·沿革》。

据所述,明初宁谷长官司有正长官、副长官之分,且正、副长官各辖其地,皆领十余寨。正长官系废普定府之次年,以土知府者氏之嗣为之,副长官则是土酋顾氏任之。后来者氏绝,顾氏兼领其地,至清康熙晚季被裁。宁谷司长官为者氏之嗣,首任长官或为阿窝。《明太祖实录》载:十六年四月,普定军民府知府者额遣弟阿昌及八十一砦长阿窝等来朝贡马;二十年九月,征普定(卫)安顺州宁谷寨六长官司土官阿窝等赴京;十月,普定卫安顺州判官阿窝等来朝贡马;二十五匹;二十五年五月,普定卫指挥顾成及其属安顺等州土官阿窝等贡马。④《明太祖实录》卷153,洪武十六年四月壬辰;卷185,二十年九月己丑;卷186,十月癸酉;卷217,二十五年五月辛丑。阿窝前后多次赴京,各次职名不同,但为者氏之裔,在安顺州占有重要地位是可以肯定的。其曾以宁谷寨六长官司土官名义赴京,宁谷附近于普定卫城,距原普定土府治地也不远,正好是置者氏之嗣于卫城监视之下的地方。宣德三年(1428)六月,宁谷寨长官司长官阿艾遣通事李得入朝贡马,⑤《明宣宗实录》卷44,宣德三年六月庚子。阿艾当即阿窝之后,者氏绝于正统初,或即绝于阿艾。

又顾钟与张承祖争地事,《明宪宗实录》载云:

成化十年(1474),贵州安顺州土官知州张承祖与所属宁谷寨长官司长官顾钟争地讎杀,相讦奏,事下巡抚等官逮治。承祖遣入贡二马请赎罪,礼部为覆奏,许之。都御史李宾等以承祖、钟事重,须更详审,请仍行巡抚等官体勘。若所犯果轻,宜从宽贷。诏可。⑥《明宪宗实录》卷134,成化十年十月庚寅。

顾氏为宁谷司副长官,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该司副长官顾真佑传云:顾真佑,安顺州人,永乐间以才干荐任宁谷长官司副长官,政令不苟,民人信服。⑦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9《安顺州·人物》。

西堡长官司

西堡,在安顺府西北九十里。阿卜却,一作阿卜格,后传阿德。洪武二十六年,西堡长官阿德及诸寨长作乱,命贵州都指挥顾成讨平之。其后土官阿傍又作乱,二十八年,顾成复讨平之。三十一年,西堡沧浪寨长必莫者聚众为乱,阿革傍等纠三千余众助恶,成皆击斩之,西堡悉平。宣德二年……天顺四年,西堡蛮贼聚众焚劫……成化十四年,贵州总兵吴经奏西堡狮子孔洞等苗作乱……西堡阿德之狮子孔、阿江二处,皆仡佬也。初据沧浪六寨,不供常赋。土官温恺畏罪自缢。其子廷玉请免赋,不允,往征,为其寨长乜吕等所杀。正德六年,廷玉弟廷瑞诉于守臣……阿德、阿傍皆沙氏也,累传至沙毓奇。康熙五十四年,废其地入于安平县。……。温恺、温廷玉、温廷瑞,皆温伯寿之胄也,累传至温捷桂,顺治十五年归附,授原职……累传至休端,见袭,属郎岱同知。⑧咸丰《安顺府志》卷23《纪事志三·安顺置府本末》。

西堡长官沙氏,于康熙五十四年降为外委土舍,今存,属安平县;副长官温氏,今尚存,属郎岱。⑨咸丰《安顺府志》卷2《地理志二·沿革》。

西堡长官司亦分正、副长官,且各领其地。沙氏在洪武二十六(1393)、二十八年(1395)间两次“作乱”,皆为顾成讨平。《明太祖实录》载:二十六年西堡之乱云:“(二十六年七月)壬申,普定卫西堡长官司阿德、诸寨长卜剌赞等聚众作乱,命贵州都指挥顾成领兵讨平之”。①《明太祖实录》卷229,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壬申。又二十八年六月,“普定西堡土官阿傍诱集蛮民二千余人叛,入山箐,时出剽掠,命贵州都指挥同知顾成等领兵讨之”。②《明太祖实录》卷239,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己丑。三十一年(1398)二月,“水西阿旷毕所部土酋么不率化犵阿由那与西堡沧浪等寨长必莫者等烧劫屯堡,聚众作乱,征南将军都督佥事顾成发兵讨平之。已而,西堡贼阿革傍等复纠合阿黎寨三千余人为寇,成遣安庄卫指挥使陆秉、普安卫指挥顾统等分道击败之,其地悉平”。③《明太祖实录》卷256,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庚子。洪武晚期,西堡之乱应被看作黔中地区最重要的地方性事件之一。

副长官温氏,明初首任者为温伯寿。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其传云:温伯寿,普定府人,洪武初,以才干授西堡长官司副长官,招徕夷民,谕以威德,强横不庭者皆纳款谕诚,时称其能。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9《安顺州·人物》。又有温恺、温廷玉父子,《明史》载其事云:西堡阿得、狮子孔阿江二种,皆革僚也。初据沧浪六寨,不供常赋。土官温恺惧罪自缢,其子廷玉请免赋,不允。往征,为其寨长乜吕等所杀。⑤《明史》卷316《贵州土司·安顺》。温氏、沙氏后裔,历明至清,绵延不绝。

十二营长官司

在镇宁州北六十里,元为十二营寨。洪武十八年废普定土府。明年置司,以者氏别族陇阿佐为长官,领寨二十九,令陆安贵副之。……陇氏累传至明末而绝。康熙初,有萧恺者,以功议叙,继陇氏为长官,二十三年废。陆氏于顺治末归附,仍授原职,康熙中降为外委土舍,今称阿破土舍,安贵之胄光烈见袭。⑥咸丰《安顺府志》卷23《纪事志三·安顺置府本末》。

十二营长官陇氏,后绝;副长官陆氏,康熙中降为阿破土舍,今尚存,属镇宁。国初议叙长官萧氏,康熙二十三年裁。⑦咸丰《安顺府志》卷2《地理志二·沿革》。

十二营长官司,在洪武十八年废普定土府的背景下设置,分正、副长官,正长官者氏别族陇氏为之,而副长官盖亦从征官之流。《明实录》载,宣德三年六月,十二营长官司副长官萧贤遣把事杨保贡马及方物。⑧《明宣宗实录》卷44,宣德三年六月庚子。七年(1432)十二月,贵州十二营长官司副长官萧琬等来朝贡马及方物。⑨《明宣宗实录》卷97,宣德七年十二月乙巳。八年(1433)四月,贵州十二营长官司故土官副长官陇得妻色鸠等来朝贡马。(10)《明宣宗实录》卷101,宣德八年四月丙申。正统元年(1436)二月,贵州十二营长官司长官色鸠贡马。(11)《明英宗实录》卷14,正统元年二月壬戌。六年(1441)二月,镇宁州十二营长官司土官舍人阿乌来朝。(12)《明英宗实录》卷76,正统六年己巳。嘉靖二十二年(1544)五月,命贵州镇宁州十二营长官司应袭土舍陇时康袭文职,不支俸。(13)《明世宗实录》卷274,嘉靖二十二年五月壬申。明十二营长官司长官以者氏别族为之,如阿佐、阿乌者,即该族之裔,后以陇为姓,该氏在宣德晚季曾降为副长官,旋复,嘉靖间袭为文职长官。至于副长官,至少在宣德时已为萧氏。又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萧杰,镇宁州人,洪武初任十二营司长官,子惠部落,境内康□(阜)。子贤嗣,卓有父风,人皆德之。萧杰所任,当为十二营司副长官,嗣任者萧贤,至宣德间尚遣人入朝贡马。明十二营司副长官,在中前期应为萧氏,或至后来方为陆氏取代,咸丰《安顺府志》此处以明初副长官为陆氏,误。

康佐长官司

在镇宁州东七十里,元为康佐寨。洪武十八年,废普定土府,明年置司,以从征官薛福寿为长官,于成副之,领寨四。薛氏累传至薛世乾,雍正五年以溺职废。于氏累传至于应鹏,顺治十五年归附,授原职……乾隆初尚存,其后废,皆属镇宁。(14)咸丰《安顺府志》卷23《纪事志三·安顺置府本末》。

康佐长官薛氏,雍正五年裁;副长官于氏,乾隆初尚存,后裁。(15)咸丰《安顺府志》卷2《地理志二·沿革》。

康佐长官司,在洪武十八年废普定土府之后设置,分正、副长官,以从征官薛氏为长官,于氏副之。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薛福寿,镇宁州人,洪武初任康佐司长官,安集流散,抚字困穷,民始□业。又有康佐司副长官于成:镇宁州人,任康佐司副长官,时州民窘于征赋,逋窜者多,乡寨空虚,田亩荒废,成多方招徕,俾安生理,宽复租徭,民戴之如慈母。(16)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9《镇宁州·人物》。《明宣宗实录》载,宣德三年六月,康佐长官司副长官余鉴遣把事的比贡马及方物,(17)《明宣宗实录》卷44,宣德三年六月庚子。七年十二月,于鉴再赴京贡马。(18)《明宣宗实录》卷97,宣德七年十二月庚戌。如此,康佐司长官为薛氏,副长官为于氏(或作余氏)无疑。

顶营长官司

在永宁州南百五十里,后徙州北七十里,即元时阿苴部也。洪武四年,其酋沙阿光归附,置司,授阿光为长官,以从征官程士贵副之……顺治十五年归附,授原职……管一马,寨十七。程氏寻以沙氏叛见废。洪武十八年,普定府废。明年复建阿苴,沙氏为长官。令从征官罗录副之……今称顶营司,皆属永宁。①咸丰《安顺府志》卷23《纪事志三·安顺置府本末》。

顶营长官沙氏,今存,称沙营长官;副长官程氏,于洪武十六年改授罗氏,今存,皆属永宁。②咸丰《安顺府志》卷2《地理志二·沿革》。

洪武四年,阿苴部土酋沙氏归附,因置顶营长官司,以从征官程氏为副长官。在此,该司置于洪武四年的时间或不准确。据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顶营长官司即元顶营寨,洪武十九年置长官司。③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9《永宁州·公署》。洪武四年明氏夏政权甫平定,明廷设永宁、贵州二卫,永宁卫而南,贵州卫而西,尚在云南梁王势力范围控制之内。当时,以贵阳为中心,原元贵州、八番等宣慰司地所属中小土司固已多数向明政府表示了归附,原元普定路地区则仅仅是总管适尔象征性地表示了对明政府的臣属,其所属各州、各寨并未直接建立与明政府之间的联系。至十六年四月,普定军民府知府者额遣弟阿昌及八十一砦长阿窝等来朝贡马,④《明太祖实录》卷153,洪武十六年四月壬辰。普定各寨长来朝,才算普定地区的基层土官与明政府建立了直接的联系。顶营长官司之置,仍当以十九年为确。

据咸丰《安顺府志》的说法,副长官程氏因沙氏叛而见废。洪武十八年废普定府,复建阿苴部,仍以沙氏为长官,而以从征官罗氏为副长官。明代顶营司长官,在明代先后为沙氏阿光、达、林、雄、龙、承爵、效贤、荩忠、国珍、裕先。副长官在程士贵被废后由罗氏任之,先后为录、慵、衍、瑜、伟、文、思、锦、承宗、应魁、朝屏、洪勋等。⑤咸丰《安顺府志》卷23《纪事志三·安顺置府本末》。

据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顶营司首任长官为程士贵。志载:程士贵,永宁州人,洪武初荐任顶营长官司长官,保民靖边,政绩显著。⑥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9《永宁州·人物》。据《明实录》有关记载,洪武末,顶营司寨长阿禄曾因从傅友德征云南功被命为长官。⑦《明太祖实录》卷256,洪武三十一年正月乙丑载:以普定卫顶营长官司寨长阿禄为长官。初,阿禄从颍国公傅友德征云南,累有劳绩。至是,诣阙进马,因自陈前功,故有是命。宣德三年六月,顶营长官司副长官程受遣把事赵陆贡马及方物,⑧《明宣宗实录》卷44,宣德三年六月庚子。则程氏当为副长官。宣德九年六月,云南顶营长官司故土官长官阿庸子珩等贡马。⑨《明宣宗实录》卷111,宣德九年六月壬寅。天顺六年(1462)十月,贵州永宁顶营长官司土官舍人阿伟等来朝贡马及方物。(10)《明英宗实录》卷345,天顺六年十月甲子。在天启三年(1623)广西巡抚何士晋的奏疏中,提到顶营司罗应魁、慕役司礼思明与“叛酋”温如墇、李希尧荼毒关岭、安庄一带。(11)《明熹宗实录》卷32,天启三年三月丙申。可见,顶营副长官至少到宣德三年时仍为程氏。若以“慵”、“庸”音同,“衍”为“珩”字之误,则至九年时,副长官已为罗氏,天顺六年朝贡之土官舍人阿伟当即瑜之子,其时瑜为副长官,故称其子为土官舍人。至于罗应魁,《明熹宗实录》的记载也反映出他为晚明时期的人,曾参与到奢安事件中。从《明实录》、弘治《贵州图经新志》等有关记载印证来看,顶营司当置于洪武十九年,而非洪武四年,其副长官至宣德时仍为程氏,宣德后则转变为罗氏。

慕役长官司

在永宁州西七十里,元募役寨也。洪武十八年,废普定土府,明年置司,以者氏别族阿辞为长官,令从征官杜仲仁副之,领寨四。……永乐元年,赐姓礼氏……礼山卒,福海袭……乾隆十六年,颁募役长官印。是时,募役领寨五十六……嘉庆二年,仲苗作乱……遂废,设流官巡检以统其地。杜氏于明末已绝。(12)咸丰《安顺府志》卷23《纪事志三·安顺置府本末》。

募役长官礼氏,乾隆初尚存,后裁;副长官杜氏,不知何时革,乾隆《贵州通志》已无。(13)咸丰《安顺府志》卷2《地理志二·沿革》。

募役长官司,在废普定土府之后置,亦以原土知府别族为长官,而以从征官杜氏为副长官。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首任副长官为杜伸任:杜伸任,普定府人,洪武初以荐任慕役长官司副长官,招怀安集之政,甚为夷民所仰。(14)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9《永宁州·人物》。此杜伸任,嘉靖《贵州通志》作“杜仲任”,(15)嘉靖《贵州通志》卷9《人物·永宁州》。伸、仲形近,仁、任音同,此当即上引文中之“杜仲仁”。宣德七年十二月,副长官杜宣遣舍人刘镇贡马。(16)《明宣宗实录》卷97,宣德七年十二月。十年(1435)十二月,杜宣赴京贡马,赐彩币等物有差。①《明英宗实录》卷12,宣德十年十二月癸亥。土官杜宣,当即副长官杜仲仁之裔。此皆该司副长官杜氏事迹。

又该司长官,据《明实录》载,宣德三年六月,慕役长官司土官长官李福海遣寨长杨得贡马及方物。②《明宣宗实录》卷44,宣德三年六月庚子。成化十八年五月,明廷旌表慕役长官司故长官礼福海妻女土官适由贞节。③《明宪宗实录》卷227,成化十八年五月丁亥。该条对旌表适由作了进一步解释,云:“时(慕役)长官司奏,适由年二十二以夫死于非命守节,五十余年而死,欲乞旌表以励夷风。上曰:适由以蛮夷之妇而能守节,盖渐染中国礼义之化所致。虽其人已死,难拘常例,其特与旌表以为诸夷之劝”。李即礼,李福海即礼福海。

三、结 语

从上述对六长官司正、副长官建置沿革的考述中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官司名目下,正长官与副长官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正长官司与副长官司各自以独立的身份与明政府发生贡马及方物的关系。出任副长官司长官者,多为明初“从征官”,该官多以荐任,或即由参加明初平滇(或曰征南)的中低级武职出任,副长官负有监督正长官“臣属”朝廷之责,若正长官叛于朝廷,副长官或会受到罢废的惩罚。在明代土司制度实践中,同一司属主官从官、正官副官之间治权及辖地相对独立而构成彼此牵制的政区的情况,如宣慰司宣慰与宣慰同知、长官司长官与副长官之间的关系,可以作进一步讨论。

猜你喜欢
宣德营长长官
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古瓷鉴定技巧
清宫藏瓷中为何少见宣德蟋蟀罐?
草地
晕碾
结 婚
宣德炉
胜利者
试述北魏宗室担任洛阳京畿长官的情况
唯一的关心者
说不尽的明宣德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