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生活 彰显教学魅力

2014-05-14 09:54盛增勇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盛增勇

【摘 要】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教学生活化成为必然。探究数学生活,提炼教学内容生活化、经历教学活动生活化、凸显教学目标生活化,可彰显生活化教学的魅力,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数学生活;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目标

新课改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和智慧。本文就生活化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见解,诚望批评指正。

一、探究数学生活,提炼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

(一)重视情景创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源于生活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学习数学先从情景层次开始,逐渐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并把策略运用于具体情景中。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出有助于教学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现象中获取体验。如《小数除以整数的笔算除法》一课,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出示两幅袜子图:图1:3双组合,9.6元;图2:5双袜子,15.9元。王大妈要去买袜子,你准备向她推荐哪种?为什么?这个情景,不仅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通过充分挖掘在生活中的数学,将之引入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替换、改造或补充,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二)重视问题解决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炼数学与生活原型

数学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如小朋友举起手来,张开五指,出现四个空,就可提炼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树数-1=间隔数(两头都有树)。又如教学“乘数×乘数=积”,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在生活中所能表达的不同情况的算法:①每人拿了3块糖,5个人共拿多少块糖?答:3×5=15块糖;②每天看3页书,5天看了多少页书?答:3×5=15页书;③铺地板,每排铺3块砖,5排共铺多少块?答:3×5=15块砖;学生寻找“3×5=15”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并赋予算式丰富的人文内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与主体已有的经验或知识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提炼数学的生活原型,同时体验着数学的简约及惊人的概括,初步理解数学的本质。

(三)重视数学应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融合数学生活为一体

学习的价值在于应用,学生在生活化的内容、数学化的探索中得到的知识只有在解释和应用于生活时,才能焕发出数学的生机和活力。在教一年级下册20页中“做一做”1~3题时,我先让学生看生动活泼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河中有13条小鱼做游戏,游走了7条,还有几条?小河的左边有4朵荷花,右边有3朵荷花,一共有多少朵荷花?”等等。此时,教师趁热打铁,进一步提问学生能否根据学过的知识找出身边的数学问题。话音刚落,同学们积极主动,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找到的数学问题告诉大家。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激情洋溢,个性鲜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把握生活和数学两者的关系,以达成和谐统一。

二、探究数学生活,经历教学活动生活化

数学家H·Freudenthal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所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亲近数学。

(一)动手操作,体验数学

马芯兰教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确实,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先出示用同样大小的磁砖铺成的平行四边形地和长方形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相等),接着出示题目:蓝猫与菲菲刚刚扫完地,正为谁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争吵?你能帮帮它们吗?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为蓝猫与菲菲解疑释惑。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间的关系,十分顺利地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

(二)自主探究,创造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习数学也是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的,教师要创造研究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研讨等活动,自主地去发现数学,去创造数学。记得教圆的周长时,我说我国数学家在几百年前就发现了圆周率,我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吗?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果然发现了圆周率,那个高兴劲简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发明,就是创造。学生自己发明的、自己创造的,就理解得更深更透。

(三)综合运用,实践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从而增强学习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想身边的事物,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开发票竞赛的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分小组探讨:“为什么要开发票?”有的说是为了索赔,有的是为了记帐,有的说是买家管理的需要,有的说方便顾客……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开发票竞赛,看谁算得准、填得好,学生在这种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

三、探究数学生活,凸显教学目标生活化

(一)用数学眼光,感知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我先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生活少不了交流,交流少不了语言。而数学语言照样可以描述生活。形容速度快,数学上则根据事物的类别用具体的数量描述,如车速,每小时250千米,够快了吧?跑步速度,1秒钟跑10米,够世界级运动员水平了吧?一“数”以蔽之,具体而又简明!实践证明,学生经常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可培养他们良好数感和数学意识。

(三)从数学角度,理解生活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分离,以致在生活中出现某些数学知识,学生仍一头雾水。比如学生学了“圆的认识”以后,也能背出“圆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但若问:“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投石入水,荡开的波纹为什么会是圆形的?”学生就会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作答。为了转变这种现象,我经常让学生把习得的数学融入生活中,如学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以理解房梁、自行车车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学习“一笔画”问题,可以设计游园路线,看能否走遍每条路线且不重复。学生学以致用,沟通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以数学来解释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困惑,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有人把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比喻为掐头去尾烧中段的一条鱼,学生既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知识从何而来,又不知道学习了将从何而去。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可使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能真正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并将数学溶于生活之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