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1)

2014-05-28 07:21王谨敏吴成瀚吴松鹰林菊珊潘晓鸣谢步霓王世聪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郁证偏头痛头痛

王谨敏,吴成瀚,吴松鹰,林菊珊,潘晓鸣,谢步霓,王世聪

偏头痛属于祖国医学“头风病”范畴,首载于《内经》,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神经血管疾病,为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若病情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协作组制定了《头风病证候诊断标准》提出了头风病证候的诊断标准,目前已被临床采用。本研究以此诊断标准中的9个证候作为影响因素,探讨中医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1例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偏头痛患者,男33例,女68例,年龄18岁~61岁(41.51岁±13.23岁);教育水平年限5 年~22 年(8.64年±2.24年);单身12例,已婚89例;偏头痛病史1年~42年(9.92年±9.06年)。

1.2 诊断标准 参考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中医头风病证候诊断标准[1],进行证候辨证定量化,规定了头风病之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郁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的证候诊断标准。简明36 项健康问卷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2],分值越高,健康状况越好,由生理和心理健康两大类组成,包括36个问题,分别属于8个维度。其中生理健康包括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心理健康包括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活力(VT)、总体健康(CH)。

1.3 纳入标准 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书面及口语交流无明显障碍;未进行抗抑郁剂、神经阻滞剂治疗;所有患者病史超过6个月就诊时均为头痛发作期。所有患者均先有头痛后有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经头颅CT/MRI显示无脑部病变及头部外伤史;问卷调查经患者本人知情并同意。

1.4 排除标准 继发性头痛;长期服用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药物;符合WHO《国际功能分类》关于残疾定义的其他慢性致残性疾病[3];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头部外伤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7分;孕妇、哺乳期妇女;不愿意合作或无法阅读理解量表内容者。

1.5 调查方法 就诊的患者问卷调查,首先征得患者同意后在专门的诊室调查问卷,由入选者结合最近1月的情况完成一般情况问卷和SF-36量表的填写,再由研究者完成中医头风病证候的问卷(包括舌、苔、脉)。问卷在现场一次完成,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 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1份,总有效率84.1%。

1.6 统计学处理 描述性统计分析,定性指标以构成比或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以百分位数、构成比、P50描述。对SF-36量表行效度和可信度分析。计量资料两两间比较,单因素分析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有显著相关性),找出与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的中医证候因素。

2 结 果

2.1 中医证候分布 1个证候3例,2个证候12例,3个证候15例,4个证候17例,5个证候27例,6个证候15例,7个证候12例。

2.2 SF-36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2.2.1 效度分析 SPSS 11.5 进行KMO 和Bartlett’s检验,测得KMO 值为0.707,P<0.001,认为该量表的准确度、有效性和正确性可靠。

2.2.2 信度分析 Alpha =0.770 6,Standardized item alpha=0.7738生存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0.7706>0.7,认为该量表的准确性、稳定性、一致性较好,可以采用。

2.3 偏头痛患者中医证候与SF-36关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

2.3.1 中医证候与SF-36各纬度(见表1、表2) 风证、郁证是总体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痰湿证、郁证是精神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余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活力与偏头痛中医各证候无关。

表2 精神健康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检验结果

2.3.2 不同中医证候数的SF-36各纬度分值(见表3) SF-36总分与偏头痛患者的中医证候数呈显著负相关,活力与中医证候数呈正相关,其他纬度与中医证候数无关。

表3 不同中医证候数与SF-36各纬度相关性检验结果

3 讨 论

3.1 风证和郁证影响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风邪致病易伤及人体的阳位,具有发病迅速、病位游移的特征。而偏头痛的症状表现特点之一就是发作无常,这与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性相吻合。此外,偏头痛病位在头部,也体现了“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即风邪易袭阳位的特点,部分患者有怕风、遇风则头痛加重的表现,进一步体现出偏头痛的风候特征。《神农本草经》中所载治疗头痛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邪之功,以辛味药物居多。在方药的运用上,医家提出“头痛以风药治之”。内伤头痛病位在脑,“脑为髓之海”,有赖五脏之精血、六腑之清气濡养,其中与肝关系最为密切,首先,从解剖上偏头痛发作时,疼痛部位以头部双颞侧和额部多见,由此可见头痛部位与肝经循行相一致。其次,“脑藏原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肝通过宣发先天之气,水谷精微,上输于头脑,使之正常运转。而肝为刚脏,其气易亢易逆,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水不涵木,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头痛。故肝失疏泄是偏头痛的发病基础,气机失常是始动因素,气血逆乱、络脉失和为病机关键[4]。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偏头痛风证发作期血浆内皮素(ET)水平高于非风证组,ET 升高可引起血管收缩[5],且风证发作期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也显示,93%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具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6],而脑血管痉挛(CVS)是患者头痛的常见原因。MRA 也检测到情绪不稳(恐惧、焦虑、愤怒等)可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帮助患者减少情绪不稳定持续时间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7]。

风证与郁证是总体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即风证、郁证使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担忧,劳动能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

3.2 痰湿证、郁证影响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精神健康《诸病源候论·痰候》:“痰者,……若胸隔饮渍于五脏,则可令目眩头痛也”。王昆文[8]认为,风为百病之长,百病多由痰作祟,风与痰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痰可以生风。风痰相搏,气逆于上,脑络受阻也是头痛的病机之一。晏招兰等[9]认为,偏头痛病程长,多为痰瘀互结,头痛日久难愈,痰瘀阻络,气血失于调合,故头痛不得愈。黄粤等[10]提出头风是由于焦虑、紧张、抑郁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脑络闭阻不通,不通则痛,遂致偏头痛发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痰湿证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S)含量较非痰湿证组高[11],而抑郁严重度指数与皮质醇平均水平呈正相关。本结果中患者的精神健康与痰湿证、郁证关系密切,随痰湿证、郁证加重其精神健康越差,即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越差,这与西医理论相一致。

3.3 偏头痛患者中医证候数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从研究中发现SF-36的总分越高,即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越好,中医证候数越少,但随着活力的增加,即个体对自身健康精力和疲劳程度的主观感觉越深,其中医证候数越多;说明患者若能对疾病有一正确的认识,平素注意调理情志,心情愉悦则其中医证候表现的临床症状较少。王立法等[12]研究发现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能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偏头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之间相互影响,临床上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得重视,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情绪行为治疗,改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头风病证候诊断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54.

[2] John EW,Kristin KS,Mark K,et al.SF-36health survey 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The Health Institute[J].New Engl Med Center,1993:1.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ions.A manual of classification relating to the consequences of disease edition[J].Geneva,1998:2-30.

[4] 杨洪军,严华,王永炎,等.头风病病机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6(12):6-8.

[5] 关少侠,谌剑飞,马雅玲,等.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风证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1):41-42.

[6] 陈金雄,许清水,朱斌兵.偏头痛风证与非风证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08-1409.

[7] 王红坡,崔红凯,杨瑞民,等.情绪不稳致脑血管痉挛的磁共振脑血管成像研究[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1,1(1):49-51.

[8] 王昆文.浅谈因痰生风证[J].国医论坛,2004,19(4):13-14.

[9] 晏招兰,温庆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偏头痛84例[J].江西中医,2006,37(4):461.

[10] 黄粤,丁元庆.紧张性头痛病因病机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5(1):18.

[11] 丁萍,谌剑飞,关少侠.中风病痰湿证与垂体-肾上腺激素水平关系的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0,13(5):265.

[12] 孙艳,马维青,孔晓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血皮质醇水平变化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1):70-72.

[13] 王立法,戴光明.合理情绪行为疗法治疗偏头痛[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241-243.

猜你喜欢
郁证偏头痛头痛
适时调整郁证诊疗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郁证病名解析❋
头痛怎样保健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从“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探讨郁证从肺论治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偏头痛吃紫菜干
会变身的烦恼
治郁调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