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变异性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2014-05-28 07:21孟冠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窦性心标准差变异性

沈 俊,杨 田,刘 星,孟冠南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逐次心搏间期的微小差异,其实质是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分析HRV 的大小,可间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HRV 是判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也是判断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相关性较好的指标[1]。关于HRV 与心功能的文献早有报道,但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文献少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比较43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和26例左室舒张功能正常患者HRV 时域指标,探讨心率变异性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心内科2010 年—2013 年住院患者69例,男性37例,女性32例,年龄1 6岁~8 4岁(6 0.7 4岁±16.13 岁)。病因:冠心病57例,高血压25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23例,病毒性心肌炎9例,高脂血症9例,脑梗死5例,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病2例。排除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房纤颤、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及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患者。按E/A 比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左室舒张功能正常26例)和异常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43例)。

1.2 方法

1.2.1 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测定 采用美国GE 公司VIVID7-PRO 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3.5 MHz,所有研究对象均取左侧卧位,探头置于心尖处,取心尖四腔切面和两腔切面,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将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上,检测二尖瓣血流并记录左室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取三次结果所得的平均值,计算E/A 比值。

1.2.2 HRV 测定 所有病例均按标准方法记录3通道24h动态心电图,心电分析系统,应用人机对话方式检出24h窦性心率进行HRV 时域分析。观察指标为[2]:①总体标准差:24h全部窦性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②均值标准差:24h每5分钟窦性心动周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③差值均方根连续窦性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④百分比:即24h窦性心动周期标准差>50 ms 的数量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和SPSS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性别、年龄、血脂、空腹血糖(FBS)、射血分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注:与正常组(左室舒张功能正常)比较,P>0.05。

组别 n 男(例) 女(例) 年龄(岁) FBS(mmol/L) EF(%)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正常组 26 13 13 52.74±19.54 5.92±2.32 61.11±6.92 4.46±1.13 1.51±1.16 2.32±0.98异常组 43 24 19 55.88±10.96 6.76±7.00 58.98±6.90 4.67±1.08 1.61±0.88 2.43±0.79

2.2 两组患者HRV 时域指标的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左室舒张功能 不 全 组HRV 时 域 指 标SDNN、SDANN、RMSSD 及pNN50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RV 时域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HRV 时域指标的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1)P<0.05

组别 n SDNN(ms) SDANN(ms) RMSSD(ms) pNN50(%)正常组 26 127.95±42.52 186.94±82.53 66.66±48.04 15.43±18.15异常组 43 100.47±36.72 1)147.62±88.22 1)27.58±31.611 )5.99±10.871)

3 讨 论

HRV 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无创、定量检测指标,其大小取决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大小及两者的平衡关系。心率变异性指标中SDNN 代表总体的心率变异程度,SDANN 代表心率缓慢变化的成分,反映了交感神经的功能,RMSSD,pNN50代表心率快速变化的成分,反映了迷走神经的功能[3]。对患者进行HRV 分析,有助于判断其自主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提供一个重要指标。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是以左室舒张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通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女性比男性多见,常发生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厚型心肌病、肾病患者,其发病机制是心肌缺血、纤维化、心室肥厚导致心肌僵硬度增加,引起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本研究资料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HRV 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 及pNN50均降低,提示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均受损,迷走神经受损更重,交感神经张力则相对占优势,这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4],但左室舒张功能与心率变异性的因果关系并不清楚,有待进一步阐明。

[1] 赵祥峰,杜晓辉,王志权,等.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清胱抑素C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3):354-356.

[2] 杨秋萍,张溪,李力,等.成人血脂变化与心率变异相关性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6(4):64-68.

[3] Grenvik A,Schaefer JJ,DeVita MA,et al.New aspects o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raining[J].Curr Opin Crit Care,2004,10(4):233-237.

[4] 田明玉,朱桢燕,张海锋,等.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2,20(1):31-36.

猜你喜欢
窦性心标准差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订正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更 正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