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4-05-30 08:40董文平徐春芳
中国临床护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内壁微量气管

董文平 徐春芳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气道湿化的成败也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气管切开后,患者气道的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导致整个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进而引起气道纤毛运动受限、黏膜损伤出血、分泌物不易排出、痰痂堵塞及肺部感染等问题[1]。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的通畅和湿润,维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笔者对我院重症监护室的6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和单纯间断滴注气道湿化的方法,并比较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12年1月1日-2013年6月31日收治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16~88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其中呼吸衰竭15例、心力衰竭12例、颅脑疾病12例、多发伤10例、中暑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气管切开时间3~32d,平均12.2天;住院天数3~48d,平均18.5天。排除标准:有误吸史者,有慢性肺源性疾病者,已有肺部感染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昏迷程度、呼吸机功能及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气道湿化的方法

实验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方法,即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0.45%氯化钠注射液50mL,连接一次性输液头皮针,剪去针头,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cm,用微量注射泵24h持续从气管切开处注入湿化液,输注速度2~12mL/h[2],也可视痰液黏稠度调整注入速度。对照组采用单纯间断气道湿化方法,即用5mL注射器抽取0.45%氯化钠注射液3~5mL,在患者吸气时每2h沿气管切开导管内壁缓慢推注湿化液,也可根据患者痰液的黏稠情况调整湿化液量和间隔时间。2组患者湿化时间至闭合气道为止,观察2组患者湿化效果、肺部感染情况、气道黏膜出血情况、刺激性咳嗽情况、对血氧饱和度有无影响。

1.3 判断标准

①痰液黏稠度。Ⅰ度(稀痰):即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黏痰):即痰的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黏痰):即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呈黄色并伴有血痂,吸痰时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有大量痰液,不易用水冲洗[3]。②痰痂形成:吸痰时吸痰管内壁附着微小痰痂;吸痰时吸痰管内壁黏有痰痂;用棉签擦拭气管套管内腔后,消毒棉签上有黏痰痂。有上述3项其中之一即可判断痰痂形成[4]。③肺部感染。评估患者痰液的颜色、量、性质、肺部啰音、体温等,结合血常规变化、胸部X线检查及痰液细菌培养结果。④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以湿化时在原有血氧饱和度基础上下降5%作为判断标准。⑤刺激性咳嗽。吸痰时患者有咳嗽。⑥气道黏膜出血。吸痰时发现患者痰中带血丝或吸出血性痰液。

表1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校正χ2检验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实验组在湿化效果、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利用微量注射泵持续从气管切开处注入湿化液,每滴的湿化液量极少,且在滴注过程中湿化液被呼吸机送进的气流冲散成更小的液滴,使呼吸道处于近似生理的湿化状态,充分改善了人工气道的湿化环境,利于痰液稀释排出,减少或避免了痰痂形成和痰阻情况的发生,保证了良好的湿化效果。

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采用的是密闭式持续滴注法,不需要重复操作和反复开放气道,通常每天只需操作1次,避免了间断湿化中需反复抽取湿化液、频繁打开气道的操作,加之持续微量泵湿化充分,分泌物引流通畅,从而减少了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和护理操作的时间。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保持了气道的良好湿化状态,痰液稀薄易吸出,减少了反复而较长时间的吸痰,减少或避免了吸痰对患者气道的刺激和损伤,从而减少了对气管黏膜的损伤。持续微量泵湿化方法,降低了吸痰次数,保证了患者气道的通畅。有研究显示[5],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的方法,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好于单纯间断气道湿化。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的方法,简化了护理工作程序,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并能够准确均匀控制流速,不但保证了每日气道所需湿化量和湿化效果,也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1]Kola A,Eckmanns T,Gastmeier T.Efficacy of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s in prevent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05,31(1):5-11.

[2]李育书,谭丽萍.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81-1982.

[3]杜春艳,栾敏,刘长芳.气管切开脱机锻炼病人应用人工鼻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8,22(4B):1007-1008.

[4]吴芳.2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临床效果的比较.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10):8-9.

[5]范盛英.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76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4):441-442.

猜你喜欢
内壁微量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压水堆二回路凝汽器母管内壁的成膜胺保养工艺研究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青铜匽姬甗(M3:10)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膀胱内壁子宫内膜异位1例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微量滚转力矩天平测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