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休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5-30 17:24吕岩张凤宁曹暕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需求供给

吕岩 张凤宁 曹暕

摘要以北京市怀柔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对怀柔区休闲农业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怀柔区发展休闲农业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对怀柔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供给;需求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630-02

基金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122007)。

作者简介*共同第一作者:吕岩(1985- ),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张凤宁(1990- ),女,宁夏石嘴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通讯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农产品市场与政策、畜牧经济研究。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方式的转变、新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为休闲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绿色、可持续的休闲农业能够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保持一致。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

1怀柔区休闲农业的优势分析

1.1区位优势怀柔区距北京市区50 km,总人口约37万,处于首都上风上水的地理位置优势,带来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全区除东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缘的平原区外,其余均为山地,地势自南向北逐步提升。由于受到山脉阻隔的影响,全区地貌类型丰富,主要包括了山区、丘陵、平原、河谷、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全区总面积2 128.7 km2,其中约97%的面积为北京一、二、三级水源保护区,水质优良,地表水质量达到国家饮用水二级标准。

1.2环境优势怀柔区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0~13 ℃,全年无霜期约180 d,年平均降水量约600 mm,为北京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 mm以上,大量的降雨和较高的林木覆盖率使得怀柔区夏季平均气温较市内有明显降低,更加适合市民前往消暑纳凉。

1.3交通优势怀柔区位于北京市北部,距市区50 km,距首都机场27 km,101、111国道与京承高速公路穿区而过,使其融入首都半小时经济圈。916、861、862等多条公交线路与北京市中心区相连接,为首都市民前往参与休闲农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环境。

1.4产业优势怀柔区立足京郊优势,多年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根据平原小、山区大、耕地少、山地多、林果资源、水资源丰富的特点,怀柔以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为基点,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经济作物,促进以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向以农业为依托,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延伸,加快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发展精品、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积极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步确立了采摘、餐饮、观光三大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方向。

2怀柔区休闲农业的劣势

2.1相关软硬件体系尚不健全休闲农业是一种城乡融合并且不断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渗透的过渡型产业[1]。郊区休闲农业的广泛开展作为实现京郊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途径,需要以发达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依靠发达的信息服务、农业组织形式、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信用服务等为休闲农业的广泛开展提供体系保障。然而,目前北京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农村相应的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农业组织形式单一,信息落后,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优势资源未能得以有效整合利用,使得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要素不能得到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便捷的交通通信设施尚有待完善:休闲农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引导服务设施、休息设施、餐饮住宿设施都不完善,给游客带来不便,与相对完善的城市旅游服务所达到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笔者通过对消费者满意度的调查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图1)。

图1怀柔区休闲农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2.2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受首都经济整体环境影响,北京周边休闲农业园劳动力成本较高,依托于农业生产的休闲农业属于高风险的弱质产业,加之北京市第二、三产业发达,周边农民就业机会普遍增加,农民收入日趋多元化,农业劳动力从事休闲农业产业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轻农、弃农思想日益严重,很多京郊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往往更倾向于在市区的企业工作,而不愿意将所学的经济管理知识应用于家乡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中去,从而使休闲农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偏低,也导致了消费者将服务水平问题放在了怀柔区休闲农业存在问题的第二位。严重的人才流失使得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里流动,使得休闲农业景区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农村的留守妇女、老年人和外来民工。他们的知识层次普遍较低、素质不高、缺乏经营服务意识和相关行业的管理经验,有关部门对休闲农业从业者的培训不足,导致了接待水平相对低下。由于服务落后,不但在旅游接待中给游客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怀柔区休闲农业旅游的整体形象,降低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品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今后一段时期休闲农业游客量的持续增长。

3怀柔区休闲农业的机会

3.1强化生态涵养区建设在首都大气环境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怀柔区应充分发挥生态涵养区自然资源优势,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上,严把环境保护关,打好生态涵养这张王牌,大力吸引首都市民前往怀柔区参与休闲农业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绿水蓝天(表1)。

3.2大力发展沟域经济经过几年的实践,沟域经济已经成为北京山区落实功能定位,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走上文明小康之路的正确选择。2008年12月,北京市山区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把它作为推动山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转变山区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在2010年召开的北京市山区工作会议中,更加明确了推动沟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主题。与此同时,北京市还将编制完善全市山区沟域经济5年发展规划,选择60余条沟域,列入未来发展规划的范围之中。到2015年,全市拟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沟域34条,并顺利启动28条沟域的建设工作,使之具备自主发展能力,作为沟域地理优势丰富的怀柔区,更应该把握好全市发展沟域经济的有利契机,立足本区特点,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具有本区特点的休闲农业示范沟域[2]。

4怀柔区休闲农业的威胁

4.1供给结构不合理从供给结构上来看,北京市怀柔区休闲农业的供给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大多数休闲农业观光园项目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只能提供简单的餐饮住宿服务,全区内各地区项目建设趋同,存在低档次重复建设问题。“农家乐”、观光采摘果园、垂钓园、农事体验园、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相对较多,提供的相关休闲农业体验活动基本相同或相似,大多数旅游项目都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体验农业劳动、感受农家生活、品尝绿色食品、重返大自然等内容为主题。在休闲农业服务的提供上往往仅限于让游客在农家进行餐饮、采摘、耕种、住宿、垂钓等活动,参与休闲农业的方式方法相对简单,休闲农业的服务形式趋同,缺乏特色,吸引力不强。

4.2存在靠天吃饭现象由于休闲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点,观光休闲农业也有着鲜明的季节性,一般休闲农业旅游的旺季从“五一”小长假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一”黄金周过后,这主要是由于夏、秋两季农业生产内容丰富,可以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到怀柔区消暑纳凉、休闲观光。笔者通过相关调查得知,在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消费者中,有60%的游客选择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参与休闲农业体验,有17%的游客选择在“五一”期间参与休闲农业体验,18%的游客选择“十一”黄金周期间来参与休闲农业活动,而只有5%的游客会利用春节小长假来参与休闲农业活动,这就会导致怀柔区休闲农业产业在接待旺季供不应求,而在旅游淡季则少有人问津的现象,难以形成全年均衡经营的发展态势。

4.3文化底蕴薄弱休闲农业服务中提供餐饮业服务相对较多,而可供游人亲自动手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娱乐活动相对较少,全区休闲农业活动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内涵开发得不够充分,使游人感到休闲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趋同[3]。

5怀柔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的构成中,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是两个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在市场的总供给和總需求达到平衡时,才能形成商品的均衡价格。笔者调查得知,有97.2%的受访者表示曾多次参与过休闲农业体验活动,44.6%的受访者对怀柔区休闲农业的服务情况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因此,怀柔区休闲农业活动开展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从怀柔区休闲农业市场的供给方面看,目前全区休闲农业接待点的整体分布过于集中,服务接待水平趋同,结构不合理,受时间影响较大,不能满足北京市居民全年对休闲农业服务的需求。相对同质化的发展导致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接待点供不应求。根据一般的供给和需求定理,这些知名接待点往往会提高服务的价格。同时,由于怀柔区休闲农业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使服务提供的季节性明显。旺季游客相对较多,各个接待点会根据需求情况普遍涨价,而淡季游客减少明显,又导致很多接待点关门停业,从而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需求供给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