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策略

2014-06-05 14:36李伟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糖尿病差异心理

李伟红

(即墨市龙山卫生院,山东 即墨 266205)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策略

李伟红

(即墨市龙山卫生院,山东 即墨 26620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策略与效果。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接受常规的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常规健康宣教、护理指导,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周期为4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焦虑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老年人;糖尿病;心理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当前在老年人的发病率比较高。糖尿病的病程长,其伴随的并发症可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多伴随有应激反应,表现为焦虑抑郁症状,从而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给社会和家庭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1]。目前临床除了药物干预外,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能提供科学的认知方式,减少患者的应激作用,从而改善预后[2]。同时在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问题,为每一个患者提供一个量化的衡量指标,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且通过心理干预让患者逐渐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治疗的主动性[3-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策略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选择确诊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入选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能够接受定期随访、门诊复查及配合各种干预;能理解调查表所述内容。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精神疾病史;临床与随访资料不详细者。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8.33±2.13)岁;已婚者98例,离异9例,其他13例;病程为2~24年,平均为(14.55±0.67)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5.33±2.12)年;平均BMI(体质量指数)为(21.23±3.12)kg/m2。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干预方法:两组都接受常规的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常规健康宣教、护理指导。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由糖尿病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个性化指导,进行与糖尿病有关的心理护理观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影像学资料,内容包括糖尿病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相关药物的介绍,持续30 min左右。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应对方案。主动询问病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行为干预,每两组组织一次糖尿病联谊会,鼓励患者自我护理,恢复自信,重返社会;同时组织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组织护患共同参与的娱乐活动。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行为方式,嘱患者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及放松训练,积极进行全身分段肌肉放松训练;提供或帮助寻求社会支持,使患者建立“求助”的应对方式。两组的干预都持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疗效标准:显效:空腹血糖恢复正常,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好转;有效:血糖达到糖耐状况,临床症状有好转;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生活质量:所有患者在干预后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分,选择简化的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分,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焦虑等五个维度,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与计数数据的组间对比采用χ2分析与t检验等,P<0.05代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3%,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焦虑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 论

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5%左右的人群患有糖尿病。目前糖尿病发病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剧增,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性极大和经济负担沉重[5]。同时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差,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紧张等,其能够延缓疾病的康复,而且显著影响了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6]。

在干预中,当前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但是依赖性比较强,血糖容易波动,导致预后效果不好。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良的情绪可使病情更加难以控制,而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策略使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有正确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良好的控制血糖[7]。在具体的应用,我们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采取不同的交流技巧,让患者主动参与、相互交流的教育形式,对不同患者采取的教育侧重点不同,对接受能力低的患者,有效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其在临床上能有效地处理因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补充个性化护理缺乏和个性化护理常规化。同时积极加强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个性,提高患者心身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另外对糖尿病患者的家属进行指导也很重要,让家属监督患者完成对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也提高了患者的社会支持力度。本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3%,对比差异明显(P<0.05)。

在心理护理干预策略中,患者愿把自己的一切情况及时向护士诉说,能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致使患者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心情舒畅,提高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终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8]。本文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焦虑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总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1] Flowers M,Wright S.The development of a nurse-led outpatient orthopaedic clinic[J].Nurs Times,2013,99(37):32-34.

[2] 罗晓玲,余丽芳,郭昆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J].职业与健康2014,30(6):855-857.

[3] 戴莉敏,马丽,杲安然.问题跟踪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4,28(5):563-564.

[4] 郭英,李琰琳,张爱华,等.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现状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29(2):168-169.

[5] 周佩如,黄洁微,陈伟菊.糖尿病患者个人档案的建立与使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C):5-6.

[6] 姜元芳,马玉凤,于翠凤.个体化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61-62.

[7] Varma R,Macais GL,Torres M,et al.Boilogci risk factors associaetd wtih daibetic reitnopahty,The Los Angeles Latino Eye Study[J].Ophhtamloolgy,2013,41(2):332-340.

[8] 童奥,袁群,唐红,等.病程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探讨[J].护理学报,2007,14(3):13-15.

R473.5

B

1671-8194(2014)28-0318-02

猜你喜欢
糖尿病差异心理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相似与差异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找句子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