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的价值生态考量

2014-06-05 15:25杨斯童
关键词:文艺马克思价值观

杨斯童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中国文艺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的价值生态考量

杨斯童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考量中国文艺,中国文艺的民族化是“中国文艺的本体价值”的体现,中国民族文艺的现代化是“对中国文艺的价值”和“中国文艺的工具价值”的体现,应当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中国文艺;民族化;现代化

人类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中国文艺受到多元价值取向的猛烈冲击。为此,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中国文艺的鲜明特色,是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昂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立身之本。所以,文艺工作者应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引领,对中国文艺的民族化和现代化进行考量;在价值考量过程中,还需对生态哲学原理和系统哲学方法论加以借鉴和应用。排除盲人摸象似的片面追索,进行“顶层设计”,以求得中国文艺的生态化发展。

一、中国文艺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的方法论基础

文艺的灵魂是美学,而美学的根本思想是哲学。关于哲学与美学的渊源关系,需进一步做出解释。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1]121。”德国哲学家W.文德尔班认为,“哲学绝对不能脱离价值的观念,它总是强烈地、明确地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2]40”;“哲学只有作为具有普遍价值的批判科学才有生命力[2]47”;“哲学就是最一般的价值理论[2]489”。

1.价值论的产生与唯心论的统摄

自文艺复兴提出“价值(value)”一词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对经济、道德、美学、知识、宗教各个领域的价值进行了考察,欧陆哲学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价值论(Axiology)”。佩里(Perry)最先把价值观分为认知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斯普兰格(Spranger)对佩里的分类进行修正,把价值观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泰勒列出了八大价值领域: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经济、政治、法律和礼仪[3]。刘易斯把价值区分为五种形式:对于某种目的的效用或有用性、外在的或作为手段的价值、固有的价值、内在的价值、参与的价值[4]。近现代资产阶级价值哲学关于价值的本质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诸如“本性说、抽象说、愿望说、兴趣说、情感说、意志说、经验说、理解说、对照说、关系说、需要说、属性说、态度说等,但所有价值学说在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

2.马克思的价值哲学阐释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价值论进行了反驳,他在批评阿·瓦格纳对价值的曲解时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然而,这也是‘价值’的概念……而价值的其他一切形式,如化学元素的原子价,只不过是这个概念的属概念[5]。”显然,马克思对不懂“价值”内涵的阿·瓦格纳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马克思又谈道:“一物的属性不是由该物同他物的关系中产生,而只是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5]。”马克思通过对科学的举例对价值“需要说”反诘道:“如果科学从人的活动的如此广泛的丰富性中只知道那种可以用‘需要’‘一般需要’的话来表达的东西,那么人们对于这种高傲地撇开人的劳动的这一巨大部分而不感觉自身不足的科学究竟应该怎样想呢[1]193?”马克思审读了《试论哲学词源学》一书,认为“价值”一词与古代梵文和拉丁文中的“掩盖、保护、加固”词义有渊源关系,是它派生出“尊敬、敬仰、喜爱”的意思才形成了价值一词的“起掩护和保护作用的,可珍贵的,可尊重的,可重视的”的基本含义[3]。只有根据马克思对一般价值论的阐述,方能用价值哲学对美学以彻底的指导。

根据生态系统论观点得知,价值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价值生态系统

当将“××的价值”作为价值系统的分系统时,在其内部又有“××的本体价值”“××的工具价值”两个要素。本体价值也叫做一次价值、内在价值、目的性价值;工具价值也叫做二次价值、外在价值、手段性价值。“××的价值”生态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的价值”生态系统

3.中国文艺的价值系统论

将价值的系统论应用于中国文艺,则如图3所示:

图3 中国文艺价值生态系统简图

将价值生态系统论应用于“中国文艺的价值”的内部分系统,如图4所示:

图4 中国文艺的价值生态系统

中国民族文艺应具有丰富多样、开放兼容、博采众长、和谐共存的特色。

二、中国文艺的民族化是“中国文艺的本体价值”的体现

在中国文艺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中国民族文艺的保护与传承的思想,这包含着价值本体论的哲理。

1.民族化是民族文艺的本体

生态是生命的生存状态,包括生命和生境。根据怀特海有机哲学,民族文艺应是生态文艺,包括民族本体,即这个民族的全体成员。生境,包括民族文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三组相关的内容。自然生态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资源;社会生态是人类现存的法学意义上的外在制度系统;文化生态是人类生存的精神依据。在此三组逻辑关系中,社会生态受文化生态的意识制约,进而影响并改变自然生态。

民族文艺唯有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的生境之中,才能确立文艺生态的本体地位,否则,民族文艺便无从谈起。

(1)人的民族性。2013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谈道:“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不同于西方将人作为单子(原子),中国自古提倡整体主义。实际上,“单子”的人是不存在的,而整体、民族才是人真正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时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8。”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判唯心史观时提出:“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而对于他的天性的力量的判断,也不应当以单个个人的力量为准绳,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6]。”

民族是一群人觉得他们自己是一个被历史、文化和共同祖先所连结起来的共同体。特质可能包括地域、语言、宗教、外貌特征或共同祖先,也包括“主观”的特质,特别是人们对其民族性认知和感情。尽管世界上迄今英雄模范产生的时代不同,背景各异,但有一个跨越时空的共同特性,那就是为民族而献身。在中国,自古就将克己奉公作为最大美德。民族英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世界各个国家,无论大小,为民族而牺牲是最大的光荣,而背叛民族利益是最大的可耻。

(2)文艺的民族基因。黑格尔说过:“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乃是由于我们有历史[7]。”历史是以文化传承的。美国过程哲学家怀特海说,“人最显著的特征是文化”,“是文化向他提供作为人类一员的方式和内容”。世界历史上,一个民族的盛衰存亡最后起作用的是文化基因。例如,印度多次被沦为殖民地,但这个国家没有灭亡,是因为民族文化难以泯灭。再如,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两千多年,又回到了故地,建立以色列。朝鲜被日本侵略成为殖民地,但一首气壮山河的《阿里郎》唤起了民族抗战的巨大斗志,最后将日本人赶出了朝鲜半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世界两千个民族不分大小,都具有最本质的特性和最长久的生命力,它们是特有的文化符号,记忆着每一个民族的“遗传密码”,永远保持独特的民族个性。而文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香港歌手张明敏在《我的中国心》中唱道:“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这“中国印”“中华的声音”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古老的神话传说、歌曲、舞蹈、戏剧、绘画、器乐、曲艺、秧歌、雕刻、剪纸、染织、皮影、木偶、剪纸、皮影、年画、泥人、布艺、口技等,无不蕴藏着珍贵的文化基因,它们共同构成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

2.中华民族文艺的历史开创

作为民族文艺本体,必须是开创历史的主体。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事实证明,即文艺的价值创造。“文艺的价值”即文艺的生产价值,人类的历史首先是一部生产史。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自身生产。而文艺不单纯地是精神生产,除了产生直接的精神生产的价值之外,又通过精神生产间接地产生物质生产和人的自身生产的价值。而中国上古历史主要是文艺实践写就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传承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文艺在人类文明宝库中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例如,女娲的传说是先民通过文艺形式传递下来反映中国母系氏族的生产生活状况的缩影。“女娲造人”实为在横向排列的绳子上用小泥球表示族内每个普通人。这其实是中国氏族最早的“户口”登记。古代秘鲁人也是用类似的方法来记录族系的人口。《诗经》对绳高度赞美:“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还有“昭兹来许,绳(继续)其祖武(足迹)。于万斯年,受天之祜”。而“女娲补天”是用火锻烧石灰修补房顶,至今人们还习惯地称房顶为“天花板”。女娲编制“充乐”“高媒”。“充乐”是歌颂女娲教民嫁娶、婚配之绩的舞蹈;“高媒”则是以登高做媒,择偶、置婚配的歌舞活动,是母系氏族外婚制的记录。文献记载,女娲作笙簧。据《魏书·僚传》载:“用竹为簧,群聚鼓之,以为音节。”至今在我国西南和西北少数民族的女性中仍随身佩带口弦(簧)乐器。

春秋时期,是由血亲氏族制向地缘民族制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类步入“轴心时代”,产生了终极关怀。在中国出现了孔子,孔子对音乐提出修德立身治理国家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体要求,将乐提到政治哲学的高度。在《论语》中,有一章特别重要的“侍坐”对话,通过“沂水春风”与“曾点气象”道出了孔子的以乐治国创建和谐社会的方略。

正是在上古和孔子的文艺根基,中国古代曾有过文怀远人、和睦万邦的历史。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谈道:“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中国民族文艺的现代化是“对中国文艺的价值”和“中国文艺的工具价值”的体现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文艺。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根据德国底特利希·本纳对实践的分析研究得知,劳动、政治、伦理、教育、宗教、文艺本身“对中国文艺的价值”是文艺价值生态的外部生境,而“文艺的工具价值”则是文艺价值生态的内部生境。由此推知,“对中国文艺的价值”包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创造的劳动、政治、伦理、教育、宗教和文艺本身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国文艺的工具价值”实则构成中国文艺的内部生境。综观中国文艺生态系统,如图5所示:

图5 中国文艺价值生态系统明细图

在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劳动实践、政治实践、伦理实践、教育实践、宗教实践和文艺自身实践为中国文艺提供生态资源和动力。

通过理论和技术提供工具性价值生态资源,如杨丽萍原生态的“孔雀之灵”即是中国特色的“天鹅湖”。外国文艺现代化进程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外是通融开放的。2014年6月18日,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中谈道:“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家喻户晓,汤显祖的《牡丹亭》也登上了英国的舞台。”

文艺工作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中国文艺民族化为本,广泛借鉴世界上现代文艺精华,善事利器,为我所用,全面促进中国文艺的创新与发展,为中国增光,为人类添彩。

在保持中国民族文艺鲜明特色前提下,必须全面加快中国文艺现代化步伐。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谈道:“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才能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从来就具有世界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而世界文化是通融的,在大数据与全球一体化时代尤其是这样。人类得以空前的创新发展,在保持民族性鲜明特色的前提下必须冲破狭隘的眼界。这也是人类迅速发展的新的动力所在。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全增嘏.西方哲学史: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卓泽渊.法的价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

[4]《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上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344-34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06.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67.

[7]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7-8.

The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of the Value of Nation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YANG Si-tong
(Art and Media Department,Bohai University,Jinzhou121000,China)

Using the marxist value philosophy to study Chinese literature,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Chinese literary ontology value”,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is the“value”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embodiment of the“Chinese literary tool valu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hould be handled well.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nationalization;modernizati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Nationalization;modern

J021

A

1672-9617(2014)04-0433-03

(责任编辑 伯灵 校对 伊人凤)

2014-06-20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ZW016)

杨斯童(1980-),女(满族),辽宁锦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艺马克思价值观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我的价值观
1942,文艺之春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