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视觉强化测听法在人工耳蜗调试中的应用

2014-06-12 02:42银力曹永茂屠文河姚松林龙墨刘莎刘博许时昂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灯箱听阈耳蜗

银力 曹永茂 屠文河 姚松林 龙墨 刘莎 刘博 许时昂,

小儿行为测听是一种心理物理学的听力检测方法,需要测试者具备听力学、小儿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小儿听力评估不可缺失的手段。根据小儿的年龄和配合程度,小儿行为测听分为行为观察测听(behavioral observation audiometry, BOA)、视觉强化测听(visual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VRA)和游戏测听(play audiometry,PA)等,本研究结合自身工作中的体会对视觉强化测听法进行改良,用电子相框、液晶屏幕等作为视觉强化源替代传统的灯箱配景箱,用于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小儿手术后的耳蜗调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5例植入诺尔康CS-10A型人工耳蜗者为研究对象,植入时年龄12~18个月,平均15±2.55个月,术前检查均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标准,于2011年5、6月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3周±1周开机调试听反应阈值(threshold,T值)和舒适阈值(comfortable level, CL),开机后于1个月±1周、3个月±1周、6个月±2周、9个月±2周时进行耳蜗调试(每例计4次)。调试后分别于开机3个月±1周、6个月±2周、9个月±2周、12个月±2周时进行助听听阈测试及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问卷量表(IT-MAIS)调查。5例受试者临床资料见表1。

1.2测试环境及设施 调试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设备包括人工耳蜗调试系统、电子显示仪(如电子相框、电视机或电脑屏幕、投影仪)、有线或无线控制器(控制电子显示仪)等。受试者(由家长陪伴)坐于测试者对面,距离约1米,电子显示仪与受试者面部成90°角,距离约1米。本次研究采用清华紫光F1058数码相框作为视觉强化源,支持JPEG、AVI等格式,可根据受试者兴趣选择存储动物图片、动画片等。

1.3多媒体视觉强化测听法[1,2]在检测听反应阈值即T值[单位为电流级(current unite,CU)]时用电子相框、液晶屏幕等作为视觉强化源替代传统的灯箱配景箱。其操作步骤如下:①采集受试者兴趣点:根据受试者兴趣点确定多媒体信息作为视觉强化刺激源,可由测试者制作也可由受试者家属自带;②条件化的建立:通过人工耳蜗调试软件及植入者的人工耳蜗系统给电刺激,开机时以5 CL(电流值)为步距,逐步升高直至受试儿童出现反应时,用电子显示仪进行视觉强化。随访调试时的初始刺激强度为舒适阈值(CL值)-10左右,对小儿的反应用电子显示仪进行视觉强化;③通过改变电刺激的强度得到单个通道的T值,再转到下一个通道进一步测试,本研究常规测试5个电极的T值;④当不能确定受试者是听不到或不配合时,可用骨导振子等手段建立听觉/视觉/触觉的条件化而进一步测试。

2 结果

5例受试者配合良好,20次调试均使用多媒体视觉强化测听法成功获得了T值,除1例受试者在开机后3个月时未准确获得4 kHz处的助听听阈外,其余5例各次评估的助听听阈(500、1 000、2 000、4 000 Hz处)范围均在30~50 dB HL,平均为38.03±4.72 dB HL;开机后3、6、9、12个月IT-MAIS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5.2±2.95、28.8±2.95、32.2±2.95、36.2±2.95(满分为40分)。5例受试者不同调试时间5个电极的T值见表2~5,不同评估时间0.5~4 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及IT-MAIS得分见表6。

3 讨论

视觉强化测听法适用于7至30月龄的婴幼儿,在确定其视觉和颈部运动正常的情况下,通过视觉奖励来强化小儿对声音的反应,从而根据儿童寻找视觉强化源的反应判定其听阈或助听听阈或人工耳蜗程序T值。传统视觉强化测听所需的灯箱配景仪价格高,且供货少,有时需要自己制作;灯箱占据较大空间,灯箱内玩具单一,可能会造成儿童对展示的玩具不感兴趣或惧怕;另外,需要额外连线和/或按钮控制,不便于携带和移动。本研究采用的多媒体视觉强化测听法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与传统VRA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作为视觉强化的视觉源与传统法使用灯箱不同,多媒体法用电子相框、液晶屏幕等作为视觉源,克服了传统法的缺点,并具有以下特点:①成本相对较低,容易获得;②所占空间小;③播放内容多样,可以是图片、动画片,甚至可根据受试小儿的喜好由家长用U盘自带影像资料等;④具有遥控器,可以遥控;⑤便于携带和存放。本研究结果显示,5例幼儿在人工耳蜗植入开机后不同时间调试时均能很好地配合完成检查,均获得了满意的T值,且0.5~4 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及IT-MAIS得分均满意。

表2 受试者1人工耳蜗开机后不同调试时间5个电极的T值(CU)

表3 受试者2人工耳蜗开机后不同调试时间5个电极的T值(CU)

表4 受试者3人工耳蜗开机后不同调试时间5个电极的T值(CU)

表5 受试者4、5人工耳蜗开机后不同调试时间5个电极的T值(CU)

表6 5例受试者开机后不同时间各频率助听听阈及IT-MAIS得分

可见,多媒体视觉强化测听法可应用于小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的调试并获得较准确的T值,且能够克服传统方法的设备及操作弊端,简便易行,建议可推广应用至小儿行为听力测试。

4 参考文献

1 Katz J. Handbook of clinical audiology (4th edition)[M]. New York: Williams & Wilkins, 1994.469~470.

2 韩德民,许时昂.听力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456~459.

猜你喜欢
灯箱听阈耳蜗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一种宽动态画质主观评价用灯箱
一种选秀灯箱的设计及制作
新奇的“水灯箱”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
内听道狭窄合并耳蜗神经管狭窄的影像学表现
灯箱里的小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