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宣传思想工作要体现出“四个讲清楚”的思考

2014-06-19 01:31孙寅生
求实 2014年4期
关键词: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四个讲清楚”的讲话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体现了高度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对于传播好、阐释好、解读好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树立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宣传思想工作;文化自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4-008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在宣传思想工作中阐释中国特色要做到“四个讲清楚”,即:“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1]“四个讲清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体现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为做好新形势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指明了着力点和切入点,为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指明了方向与道路。

一、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在“文化自觉”上的优良传统,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体现出“四个讲清楚”,其实质和意蕴在于提醒政工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做宣传思想工作要充分体现“文化自觉”意识,即费孝通先生所言: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做到知源明流,以洞察事物的发展。笔者认为,“文化自觉”是对自身发展及其缘由的深刻反思,是为洞察自身的发展所作的刨根问底,是对自身纵向的历史方位以及横向的世界方位所构成的坐标的准确定位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与觉醒,是支撑、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的觉醒、传播与壮大,是不断地与时俱进、向事物的根底处探索、寻求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觉”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成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的目的。”“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2](P345)毛泽东关于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理论,关于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原则,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实行“双百”方针以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都反映了我党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

邓小平提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更好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培养公民成为“四有”公民。这都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主动担当的殷殷情怀,反映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江泽民提出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描绘人民奋斗的多姿多彩的图景,奏响祖国发展的昂扬高亢的乐章,创作出更多的反映时代精神和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它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反映了我们党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对发展先进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和文化自觉,反映了我们党在跨入新世纪的新形势下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胡锦涛提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是全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之举,指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反映了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及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文化自觉的与时俱进和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体现出“四个讲清楚”,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在“文化自觉”上的优良传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体现了高度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对于传播好、阐释好、解读好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树立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和现实表明,大国崛起的力量,不仅需要硬实力,而且需要软实力,需要有引领世界潮流的文化与价值观以及与之对应的被世界所认同的话语体系。

历史和现实还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一个政党的觉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就当今世界而言,是一个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是一个迅速发展、激烈变化的时代。只有坚持真理原则,有高度的文化自觉,透析现象,把握本质,从事物的根柢处思考问题,知源明流,洞察事物的发展,高瞻远瞩,才能有自己的主心骨。一个失去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觉的民族也就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前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公开否定马克思主义,放弃思想阵地,自乱阵脚并搞乱了人民的思想。这样,苏共凝聚人民的指导思想、价值体系瓦解了,凝聚人心的合法性资源丧失了,苏共下台,苏联解体。”[3]

苏联解体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苏联解体的前奏是苏共不坚持真理原则,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苏联社会主义文化被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所瓦解,使苏联失去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和主体文化,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和民族凝聚力,被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牵着鼻子走,最后在“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的过程中分崩离析、走向解体。苏联解体的沉痛教训,从反面证明了“文化自觉”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回答了我们之所以有“文化自信”是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只有把中华文化的传统和优势讲清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讲清楚,才能使我国各族人民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真正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才能真正尊重我们的文化,尊重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中华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是团结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和全球华人的内在黏合剂。我们自己的文化优势是任何文化所无法替代的,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独特法宝。

中华民族向来就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依靠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遇磨难而奋进、永不沉沦的精神法宝,是中华文明数千年长盛不衰的“文化密码”。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生不息、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蕴涵和体现着民族心理、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是促进我国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内在力量,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支撑力量。只有站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优势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才能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也惟其如此,才能够真正赢得世界的认可和尊重。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其实质是企图借经济全球化之名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从而为干涉别国内政、损害别国主权而灌“迷魂汤”,布设“一体化”的陷阱。保持“文化自信”,才会有清醒的头脑和主心骨,才不会落入西方“一体化”的陷阱。同时向世界宣传: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

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指明在新形势下做好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要体现出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指明:宣传思想工作要体现出道路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回答了我们之所以有“道路自信”是因为: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国情相适应。“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一论断,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广泛现实基础和客观发展规律,对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因为独特的文化传统,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基;独特的历史命运,使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探索和反复比较中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宣传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同,展示我们开放从容自信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对于帮助广大人民深入把握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全面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增进了解和理解,加强交流与合作,更好地融入世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对外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的基本逻辑。

现在我们选择的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如果不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而是亦步亦趋步人后尘或被“新自由主义”所忽悠,中国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今天,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说明,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根本原因是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惟其如此,才能够让国内外客观公正地认识和对待我们,增进理解和互信,增进友谊与合作。国情因素是决定一国发展道路的“实际”,任何脱离国情、脱离“实际”的发展模式,注定是不现实的,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有可能导致“邯郸学步”或“东施效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要体现中国的传统和历史经验,这也是“中国特色”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的充分体现。

2.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指明:宣传思想工作要体现出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回答了我们之所以有“理论自信”是因为: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科学理论,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之所以有理论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其科学性在于,我们的理论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系统回答了当今中国发展、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能够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以科学的理论不断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始终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之所以有理论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我们科学理论的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等方面的事实昭示:我们对自己的理论没有理由不自信。理论自信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批驳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封闭僵化的观念等错误思潮。因为这些理论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反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的发展道路和正确的发展方向。

我们之所以有理论自信是因为我们的理论“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广大人民群众从实践中切身感受和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能够给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

3.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指明:宣传思想工作要体现出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回答了我们之所以有“制度自信”是因为: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了的切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体现了和平、发展、创新、合作的时代潮流,顺应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汲取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因而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制度自信?因为历史证明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表明: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国梦”变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中国特色”的重要方面就表现在,它深深扎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是在吸收、融合、提升中华文化优秀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它的血脉中流淌着大量的中国“文化基因”,骨子里融入、蕴含着“中国精神”。历史的梦、民族的魂,都已深深地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中。中国的国情,是中国选择自己制度的根本依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圆中国梦的征程中,有了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和定心丸,就能够排除外界不良思潮的影响,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三、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体现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做好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简称8·19重要讲话)是进一步做好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这就是说,深化“四个讲清楚”教育,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需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这是因为:中国崛起的伟大实践是西方话语所不能诠释或者是不愿公正、客观诠释的,这种实践呼唤中国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我们应该借鉴世界一切有益经验和知识,但一定不要失去自我,坚决不能做西方话语的“传声筒”和“鹦鹉学舌者”。为了更为有效地防止西方的话语忽悠,我们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我们需要进行话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构建包括民间话语、学术话语和国际化话语在内的全面覆盖的话语体系,构建能与世界各国人民易于沟通的、有学术含量的、能与国际社会进行沟通和对话的崭新话语体系。总而言之,在全球化背景下宣传思想工作要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

在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既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要让中国了解世界。习近平要求对外宣传工作要不断创新、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宗旨在于让世界客观、公正、正确地认识中国,纠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扭曲宣传,摘掉一些人的“有色眼镜”。在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情形下,在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用世界喜闻乐见的传媒形式、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用世界熟悉并认同的逻辑传递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避免被误解、被边缘和被孤立。如果不考虑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价值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视角换位思考,不努力从受众价值观的共享视角进行对外传播,就无法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这就需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要“知己”,还必须要“知彼”,即了解每个国家民族的个性特点与发展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别人,及时、充分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潮流、新思想、新观点,以博大的胸怀、清醒的头脑、明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我们才能做到知彼知己,做出科学、正确的应对,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并更好地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认同中国,揭露带着“有色眼镜”妖魔化中国的险恶用心,以正视听,需要有引领世界潮流的文化与价值观以及与之对应的被世界所认同的话语体系,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所谓舆论环境,就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评论,大部分是通过媒体表达的,大多数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形成对该国的舆论,并产生影响,这就是舆论环境。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要求:“向全世界阐明我们党和国家的内政外交的方针政策和对国际重大事物的原则立场,介绍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舆论的斗争,这样才能树立和维护好中国的国际形象,才能创造出对我们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笔杆子和枪杆子结合起来,事情就好办了。”

拿破仑也说过:“一支笔杆子胜过两千条毛瑟枪。”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一美元的外宣费用等于五美元的国防费用。”他任总统期间,建立了美国新闻署,提出“美国之音”要越过国境越过海洋,穿过铁幕和石墙,同共产主义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尼克松说:“媒体已经成为国家权力的重要资源。”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历届总统愈来愈认识到舆论的作用,将其作为对外战略的一个手段。1987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他做了一个大动作:在美国的压力下取消了对“美国之音”的干扰、对自由亚洲广播电台的干扰。美国舆论对此大加赞扬,认为他这个行动比他决定从东欧撤走50万苏军还要重要”[4]。

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范围内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加剧,多种思想文化交流、接触、交锋日趋频繁。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就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宣传思想工作要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宣传思想工作要覆盖全球,不断提高国内国外舆论引导力,始终赢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舆论话语权。中国的崛起不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军事实力的增强,而应伴随中华文化的弘扬。这就必须实施中

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挑战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不断占领文化市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与竞争中,赢得市场、赢得话语权、赢得主动权。让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把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真实的中国呈献给世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2]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孙祥生,孙寅生.先进性:执政党合法性的真谛[J].理论导刊,2006,(10).

[4]赵启正.努力建设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J].外交学院学报,2004,(1).

猜你喜欢
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呼唤更多细节创新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特点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