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活动建议(人教版)

2014-06-24 21:19柴海平马伟贵
地理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网点读图布局

柴海平+马伟贵

一、活用思维导图,建构系统知识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体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它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并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等。由于思维导图符合大脑的思维特点,为形象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使学习者处于完整的学习环境中,各个知识点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激发灵感,衍生更多思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非常有用。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可以看出两部分内容呈并列结构,通过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分布特征与时代变迁,来阐述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地理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符合“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线索。从课标来看,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而教材设计了简单、典型、有效的教学案例进行呈现,将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的培养巧妙渗透其中。结合书本与课标的要求与建议,笔者认为在进行该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时,可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图1)

解读:该知识体系表达三方面内容:①时代变化,交通运输方式变化;②交通运输方式变化,聚落分布地理位置发生变迁;③聚落地理位置变迁,聚落形态随之改变。通过学习,学生能自主地整理出学习理解的思路:交通运输如何影响聚落分布?交通运输变化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整体推理式的学习思路。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图2、图3、图4)

解读:该知识体系表达三方面内容:①商业网点选址主要考虑的基本原则与要求;②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③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剖析。通过这样的知识梳理,学生能构建循序渐进的理解思维,如“商业网点的条件有哪些→交通运输在商业网点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产生何种后果”。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生成新的问题:未来的交通发展趋势会怎样?未来的商业网点会呈现怎样的特点?家乡未来几年的商业网点会如何布局……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不仅带来知识的系统建构,更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二、妙设教学案例,激发探究热情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理念。

人教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节内容编写依据的是新课程标准,标准内容阐述为“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因此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编写了一系列生动有效的课堂案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书本案例、活动来进行,并适当结合学生身边的案例情境,可保证教学的高效、生动。课本的案例材料编写依次为“株洲市城市略图和筑波市城市略图”、“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山区商业网点和平原商业网点比较”、“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五组案例材料,让学生从材料的学习中寻找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干线延伸的关系、理解聚落形态变化与交通方式布局变化的关系、建立起交通与商业分布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联系,并学会用简练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这些案例的编写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可选择编写学生更熟悉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如在本节中设计“比较富阳市和嘉兴市聚落形态、商业网点与交通变化”,既采用了书本案例,又渗透了学生的家乡案例,能激发学习热情和爱乡情感。同时,通过对比清晰地表现出平原地区和丘陵河谷地区交通发展变化的差异对聚落形态、商业布局的影响,使学生能更深刻地解读教材、学以致用。

三、渗透乡土教学,引导关注生活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笔者提倡的地理教学是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课堂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乡土教学,如表1所示。

人教版教材本节内容设置了2个活动:一是走访当地有关部门或者访问长辈,了解历史上当地的交通运输变化以及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撰写调查结果;二是做一个关于商业网点的翔实调查,或选择城市的专业市场、或选择农村集市,实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之宗旨。这充分说明新课程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技巧,更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建议教师在设计本节教学时尽可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案例情境,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乡土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如笔者在进行该节内容教学时,就带学生走访了当地的城市规划部门,并选取“富阳城市规划演化图”来进行合作学习,反响良好。

四、强化读图指导,实现“授之以渔”

图像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图像技能。因此,加强地理读图学习的指导、提高地理读图学习的有效性,是对中学地理教师的客观要求。掌握读图程序是学生学会读图的关键。

首先应阅读图像中的辅助要素,对图像有一个初步印象。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方面:①阅读图号、图名,确定主题;②阅读图例、比例尺以及方向。图例是阅读地图的一把“钥匙”,从图例中可了解各种符号的尺寸、图形、颜色及不同规格注记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分类指标等详细内容,进而使主题更突出,阅读更省力;③阅读补充材料。如图旁、图下的文字解释及重点说明,增强对主题的认识。如教材中图5.8和图5.9,教师可这样分析讲解:首先阅读图名,本组图名为“山区商业网点示意”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可知阅读本组图的目的是理解不同地形区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接着阅读图例,关注等高线、居民点、商业点、公路与河流的表示。三是阅读示意图下方的补充材料“对比山区和平原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提示读图的重点所在。

其次是对图像的主体——地理要素的阅读,这是阅读图像的重点所在。应先进行概略性浏览,了解本图所包含的最基本地理概念,再按照主题内容详细阅读,重点是读出图中主题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变化情况。

最后,对阅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图导因”,真正读懂、掌握一幅图,及时总结心得、技巧,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又可以为以后的读图奠定基础,做到举一反三。

一、活用思维导图,建构系统知识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体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它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并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等。由于思维导图符合大脑的思维特点,为形象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使学习者处于完整的学习环境中,各个知识点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激发灵感,衍生更多思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非常有用。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可以看出两部分内容呈并列结构,通过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分布特征与时代变迁,来阐述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地理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符合“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线索。从课标来看,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而教材设计了简单、典型、有效的教学案例进行呈现,将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的培养巧妙渗透其中。结合书本与课标的要求与建议,笔者认为在进行该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时,可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图1)

解读:该知识体系表达三方面内容:①时代变化,交通运输方式变化;②交通运输方式变化,聚落分布地理位置发生变迁;③聚落地理位置变迁,聚落形态随之改变。通过学习,学生能自主地整理出学习理解的思路:交通运输如何影响聚落分布?交通运输变化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整体推理式的学习思路。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图2、图3、图4)

解读:该知识体系表达三方面内容:①商业网点选址主要考虑的基本原则与要求;②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③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剖析。通过这样的知识梳理,学生能构建循序渐进的理解思维,如“商业网点的条件有哪些→交通运输在商业网点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产生何种后果”。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生成新的问题:未来的交通发展趋势会怎样?未来的商业网点会呈现怎样的特点?家乡未来几年的商业网点会如何布局……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不仅带来知识的系统建构,更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二、妙设教学案例,激发探究热情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理念。

人教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节内容编写依据的是新课程标准,标准内容阐述为“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因此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编写了一系列生动有效的课堂案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书本案例、活动来进行,并适当结合学生身边的案例情境,可保证教学的高效、生动。课本的案例材料编写依次为“株洲市城市略图和筑波市城市略图”、“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山区商业网点和平原商业网点比较”、“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五组案例材料,让学生从材料的学习中寻找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干线延伸的关系、理解聚落形态变化与交通方式布局变化的关系、建立起交通与商业分布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联系,并学会用简练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这些案例的编写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可选择编写学生更熟悉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如在本节中设计“比较富阳市和嘉兴市聚落形态、商业网点与交通变化”,既采用了书本案例,又渗透了学生的家乡案例,能激发学习热情和爱乡情感。同时,通过对比清晰地表现出平原地区和丘陵河谷地区交通发展变化的差异对聚落形态、商业布局的影响,使学生能更深刻地解读教材、学以致用。

三、渗透乡土教学,引导关注生活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笔者提倡的地理教学是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课堂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乡土教学,如表1所示。

人教版教材本节内容设置了2个活动:一是走访当地有关部门或者访问长辈,了解历史上当地的交通运输变化以及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撰写调查结果;二是做一个关于商业网点的翔实调查,或选择城市的专业市场、或选择农村集市,实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之宗旨。这充分说明新课程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技巧,更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建议教师在设计本节教学时尽可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案例情境,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乡土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如笔者在进行该节内容教学时,就带学生走访了当地的城市规划部门,并选取“富阳城市规划演化图”来进行合作学习,反响良好。

四、强化读图指导,实现“授之以渔”

图像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图像技能。因此,加强地理读图学习的指导、提高地理读图学习的有效性,是对中学地理教师的客观要求。掌握读图程序是学生学会读图的关键。

首先应阅读图像中的辅助要素,对图像有一个初步印象。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方面:①阅读图号、图名,确定主题;②阅读图例、比例尺以及方向。图例是阅读地图的一把“钥匙”,从图例中可了解各种符号的尺寸、图形、颜色及不同规格注记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分类指标等详细内容,进而使主题更突出,阅读更省力;③阅读补充材料。如图旁、图下的文字解释及重点说明,增强对主题的认识。如教材中图5.8和图5.9,教师可这样分析讲解:首先阅读图名,本组图名为“山区商业网点示意”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可知阅读本组图的目的是理解不同地形区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接着阅读图例,关注等高线、居民点、商业点、公路与河流的表示。三是阅读示意图下方的补充材料“对比山区和平原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提示读图的重点所在。

其次是对图像的主体——地理要素的阅读,这是阅读图像的重点所在。应先进行概略性浏览,了解本图所包含的最基本地理概念,再按照主题内容详细阅读,重点是读出图中主题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变化情况。

最后,对阅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图导因”,真正读懂、掌握一幅图,及时总结心得、技巧,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又可以为以后的读图奠定基础,做到举一反三。

一、活用思维导图,建构系统知识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体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它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并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等。由于思维导图符合大脑的思维特点,为形象化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使学习者处于完整的学习环境中,各个知识点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激发灵感,衍生更多思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非常有用。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可以看出两部分内容呈并列结构,通过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分布特征与时代变迁,来阐述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地理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符合“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线索。从课标来看,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而教材设计了简单、典型、有效的教学案例进行呈现,将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的培养巧妙渗透其中。结合书本与课标的要求与建议,笔者认为在进行该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时,可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图1)

解读:该知识体系表达三方面内容:①时代变化,交通运输方式变化;②交通运输方式变化,聚落分布地理位置发生变迁;③聚落地理位置变迁,聚落形态随之改变。通过学习,学生能自主地整理出学习理解的思路:交通运输如何影响聚落分布?交通运输变化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整体推理式的学习思路。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图2、图3、图4)

解读:该知识体系表达三方面内容:①商业网点选址主要考虑的基本原则与要求;②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③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剖析。通过这样的知识梳理,学生能构建循序渐进的理解思维,如“商业网点的条件有哪些→交通运输在商业网点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产生何种后果”。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生成新的问题:未来的交通发展趋势会怎样?未来的商业网点会呈现怎样的特点?家乡未来几年的商业网点会如何布局……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不仅带来知识的系统建构,更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二、妙设教学案例,激发探究热情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理念。

人教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节内容编写依据的是新课程标准,标准内容阐述为“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因此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编写了一系列生动有效的课堂案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书本案例、活动来进行,并适当结合学生身边的案例情境,可保证教学的高效、生动。课本的案例材料编写依次为“株洲市城市略图和筑波市城市略图”、“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山区商业网点和平原商业网点比较”、“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五组案例材料,让学生从材料的学习中寻找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干线延伸的关系、理解聚落形态变化与交通方式布局变化的关系、建立起交通与商业分布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联系,并学会用简练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这些案例的编写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可选择编写学生更熟悉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如在本节中设计“比较富阳市和嘉兴市聚落形态、商业网点与交通变化”,既采用了书本案例,又渗透了学生的家乡案例,能激发学习热情和爱乡情感。同时,通过对比清晰地表现出平原地区和丘陵河谷地区交通发展变化的差异对聚落形态、商业布局的影响,使学生能更深刻地解读教材、学以致用。

三、渗透乡土教学,引导关注生活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笔者提倡的地理教学是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课堂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乡土教学,如表1所示。

人教版教材本节内容设置了2个活动:一是走访当地有关部门或者访问长辈,了解历史上当地的交通运输变化以及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撰写调查结果;二是做一个关于商业网点的翔实调查,或选择城市的专业市场、或选择农村集市,实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之宗旨。这充分说明新课程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技巧,更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建议教师在设计本节教学时尽可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案例情境,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乡土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如笔者在进行该节内容教学时,就带学生走访了当地的城市规划部门,并选取“富阳城市规划演化图”来进行合作学习,反响良好。

四、强化读图指导,实现“授之以渔”

图像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图像技能。因此,加强地理读图学习的指导、提高地理读图学习的有效性,是对中学地理教师的客观要求。掌握读图程序是学生学会读图的关键。

首先应阅读图像中的辅助要素,对图像有一个初步印象。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方面:①阅读图号、图名,确定主题;②阅读图例、比例尺以及方向。图例是阅读地图的一把“钥匙”,从图例中可了解各种符号的尺寸、图形、颜色及不同规格注记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分类指标等详细内容,进而使主题更突出,阅读更省力;③阅读补充材料。如图旁、图下的文字解释及重点说明,增强对主题的认识。如教材中图5.8和图5.9,教师可这样分析讲解:首先阅读图名,本组图名为“山区商业网点示意”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可知阅读本组图的目的是理解不同地形区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接着阅读图例,关注等高线、居民点、商业点、公路与河流的表示。三是阅读示意图下方的补充材料“对比山区和平原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提示读图的重点所在。

其次是对图像的主体——地理要素的阅读,这是阅读图像的重点所在。应先进行概略性浏览,了解本图所包含的最基本地理概念,再按照主题内容详细阅读,重点是读出图中主题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变化情况。

最后,对阅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图导因”,真正读懂、掌握一幅图,及时总结心得、技巧,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又可以为以后的读图奠定基础,做到举一反三。

猜你喜欢
网点读图布局
数字化时代的银行网点转型
达州银行:两机构获评“金融消费示范网点”
快递小哥的一天
读图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读图
读图
读图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