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困境及其市民化路径研究

2014-07-02 07:41李怀玉
中国名城 2014年5期
关键词:市民化

李怀玉

摘 要:随着流动人口的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流动人口的主力军。他们在成为支撑城市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同时,也成为新时期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事实上,多数流动人口希望市民化,尤其是新生代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意愿非常强烈。但由于受当前的制度政策、体制机制的约束,新生代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为此,应重视新生代流动人口融入的各种政策,在住、教、医保等方面给流动人口完全的市民化待遇,同时,改革其他配套政策。

关键词:新生代流动人口;市民化;代际更替

Abstract:With the generational shif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Cenozoic migrant workers has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hey are an important force to support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have been the emphases, difficulties and breakthrough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In fact, mos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hope to be townspeople, especially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But due to the current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new generation floating population is slow.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reform of various policies, by ensuring their education, health care and housing to make a breakthrough for the barriers which prevent the urbanization.

Key words:cenozoic floating population;townspeople;generation renovation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05-45(4)

当前,我国提出了以推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已经持续了20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动人口的代际更替悄然发生。新生代流动人口在流量、流向、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代表着人口流动迁移新的变动趋势。

1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1.1 新生代农民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新生代农民工既具有老一代农民工的一般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城市居民更加接近,利益诉求更加明确,维权意识更强。他们在城镇工作不只是为了打工挣钱,而且开始追求体面就业和发展机会。在对河南的郑州、洛阳、平顶山、开封、安阳、驻马店等8个地市的894个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调查数据中显示①,34.8%的认为自己已经融入务工所在的城市并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有43.9% 表示正在发展、融入阶段;有16%的人选择没有融入务工所在的城市,事业没有任何发展;也有5.3%的认为自己无法适应和融入务工所在的城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事业,认为到城市打工只是混口饭吃,发展事业这个问题离自己太遥远了。

1.2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原因多元化,发展动因增多

随着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生存状况的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发展有了更多更新的期待。老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家里改善生活条件,其经济收入主要用于盖房、子女上学等。而新生代农民工因经济原因外出的虽然占有较大的比例,但发展型的流动明显增多。寻求到城市发展的占44.6%,随父母迁移到城市的占20.3%,因学习接受培训的占22.5%。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加追求家庭团聚,更加注重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更加追求自身和未来的发展。

1.3 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稳定性明显增强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一样,他们主要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一些收入较低、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过长的工作,也同样是城市发展中最辛苦的一个群体。但与上一代农民工有活就干,“脏、累、苦”的工作都能做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喜好、环境、发展空间、福利待遇。他们大都在城市生活,基本不懂农业生产,即使经济形势波动,就业形势恶化,他们也不愿意返乡务农。在工作的选择上,他们不满足于只是糊口,而是体面、有尊严、能实现人生价值。他们大都在务工地生活稳定、工作稳定。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占一半以上。而且他们的消费和行为方式已和城镇青年一样,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城市挣钱、农村消费”。

1.4 家庭化迁移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流动的主体模式

调查中,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有643人,占57.3%,90后的有251人,占22.4%。已婚者占52.7%(已婚夫妻双方在同城务工者占38.3%,两地分居者占4.4%)。已婚者中已经生育子女的占85.2%。从数据分析看,80后显然是外出务工的主体,其次是90年代。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处在婚恋和养育子女的重要人生阶段。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亦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化流动的增多,他们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更加迫切。

1.5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意愿强烈,关注城市变化者明显增多

根据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的监测,新生代农民工在居住地长期化、家庭化趋势明显增强。2012年,流动家庭在现居住地户均规模达到2.5人。超过三成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生活时间超过5年。②长期在外务工,使新生代农民工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接近城市,对城市的依赖日益增强。本调查数据显示,78.7%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已经融入务工所在的城市;有16%的人选择没有融入务工所在的城市;也有5.3%的农民工认为自己无法适应和融入务工所在的城市;有86.3%表示,很关注居住城市的变化,并愿意融入居住城市。

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就业质量较低,不利于提高就业积极性

虽然各级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工作时间、社会保障等做了很多硬性的要求,流动人口在务工城市的整体工作状况得到改善,但总体上来看,依然存在就业收入偏低、工作时间较长、签订劳动合同和社会参保率偏低等问题。调查数据表明,从每天的工作时间看,35.2%的人员工作不超过8小时、41%的人员工作8到10小时、19.9%的人员工作在10小时甚至14小时以上,农民工平均工作时间为9个多小时,明显高于当地城市职工。在收入方面,个人月收入1000~2000元者居多,占50%;在签订合同方面,54.8%农民工的签了书面合同,28.1%的有口头协议;17.1%的既没有口头协议,也没有书面合同;在社会保险方面,41.67%的农民工未参加任何保险;在培训方面,44.9%的农民进城后没有接受过培训。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堪忧,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体面就业”具有很大的差距。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大多数人拥有高中或职高学历,对工作的期望值相对较高。但是,由于他们直接从学校到社会,大多数人缺乏老一代的那种吃苦耐劳精神,而知识、技能又不如城市人,这就决定着他们的工作状态往往比期望的差很多,对高层次的就业岗位选择余地非常小,绝大多数人只能从事脏、累、重、苦、险这些城市人很少问津的工作。而在面对与城镇同龄就业者相比较差的就业环境和待遇时,新生代更容易成为失业者或无业者,这样不利于形成稳定的、不断积累技术和经验的产业大军。

2.2 在居住地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整体水平较低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但却没有完全纳入所在务工地的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据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占13%;在父母打工地所在的公办学校就读的占24%;其他选项则代表的是在农村学校就读或失学的选项,占62.9%。可见,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学校基本上是家乡的学校和父母外出务工地的学校,也就是说,一大半以上的农民工子女在老家就读,或处于失学状态。从参加社会保障数据显示来看,16%的在现居住地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由此可见,各输入地覆盖流动人口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他们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整体水平较低,社会参与渠道狭窄。因没有城市户籍,他们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和行使政治的权利,与居住地的城市居民及当地其他社会群体交流不多,更不愿或很少参与当地活动。

2.3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压力更大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地主要通过租房子来解决居住问题。有56.9%的自己租房,25.6%住在工作的地方,10.5%在雇主安排的地方住处,7%的自己买房。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居住时间较短,有的根本没有回过农村,所以他们更加渴望在城市便利的生活。在务工城市选择租赁住房时,往往对住房设施要求比较高。比如,要有独立卧室、卫生间、厨房以及洗澡设置。 新生代农民工的租房条件要比老一代好得多,因为想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所以他们很少与家人、朋友居住,需要独立支付房租,这些原因导致新生代流动人口住房支付压力较大。为了减少租房的压力,他们大多选择那些居住成本很低的地区居住,尤其是居住环境和条件都比较差的城乡结合部的出租房。

2.4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在平等接受教育上存在困难,面临着贫困代际传承和社会阶层固化的双重风险

在教育方面,由于国家在城市和乡村有着不同的投入,直接造成农民工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农民工子女若要成功往往要付出比城市子女数倍的努力。对于已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国家已经明文规定:一切费用和各项待遇与城镇子女相同,不得以各种借口和理由收借读费。但由于户籍问题的存在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歧视现象。以各种名义收取借读费,或者以种种理由拒收、少收、不收农民工子女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将农民工子女单独分班、发展民办教育承担农民工子女教育,公立小学将不再招收外来民工子弟。一般而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程度差,又缺少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造成“农民的孩子外出当农民工,他的孙子也只好当农民工”,代际传承和阶层固化渐渐形成。由于户籍在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包括他们的子女,也只能和他们的父辈一样,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享有的医疗、失业、教育、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福利待遇,遭受许多不公平待遇,权益得不到保障,几代人的社会身份、现实遭遇仍然是相似的。

3 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未来我国流动人口还将继续增加,流动人口的代际转换也将更加深入。在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转化的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应是重点关注的人群。要大力推进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人群的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他们在城镇稳定下来,必须着眼于他们的需求和发展特征,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人口有序迁移、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运行效率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3.1 要提供有针对性、多层次的公共就业服务

近年来,流动人口失业无业问题较为突出,其中16至24岁的年轻人在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0%。③如何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就业、增强他们的生存发展能力,是当前公共服务就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有所不同,其所需要的公共就业服务需求相异,因此就业能力稍强的,可能需要的是就业信息服务;就业能力稍微弱的,如学历低的新生代农民工,更需要的是就业培训和指导。政府可根据他们的需求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公共就业服务,这样有助于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为他们在城市形成稳定幸福的生活奠定基础。

3.2 分类引导平稳有序地推进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要秉持分类指导、平稳有序的理念,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比如,对于在城市有固定工作、固定住所的新农民工优先安排落户,对于举家迁移和稳定就业的新农民工优先安排落户,对于就地就近、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的新生代农民工优先安排落户,等等。因为这些群体具有成为市民的强烈欲望,只要政府在政策力度上有所加大,他们就会平稳地进城落户居住发展,变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3.3 给予落户的新生代农民工真正的市民化待遇

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市后,要给予他们真正的市民化待遇,使其在教育、公共卫生、劳动力就业、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使其尽快融入城市。同时,要对落户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其就业创业,比如在管理上,降低他们就业创业的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减免工商登记费和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在财政上,加大对他们创业扶持的投入,建立创业专门扶持基金;在税收上,对于他们的创业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等。

3.4 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新生代农民工特别重视子女教育问题,他们当中的近八成是将子女送到公立或好一点民办学校。但是,在公办学校就读中,他们的子女有30%到40%的需要缴纳赞助费或借读费,这些费用对新生代农民工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当地政府应对流动儿童入学采取平等的政策,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这样可以减轻流动人口受教育的经济负担,这也是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需求的重要举措。

3.5 探索建立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体系

要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稳定下来,首先是应满足他们的基本住房需求。政府应探索建立覆盖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流动迁移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以及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供应范围。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需求,提供不同价位、适宜家庭居住或与当地居民混合居住的住房形式。二是探索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挥住房公积金在流动人口租房和买房中的作用。政府要加大监督管理范围,保证用人单位依法为流动人口,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缴存住房公积金。与此同时,也要完善相关服务环节,提升服务水平,为流动人口使用公积金买房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从而减轻他们购买住房的压力。三是以累进税限制住房空置,鼓励房屋出租。对人均占有限额以上住房征收累进房产税,但如果用于出租,可获得相应的税费减免。

注释:

①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2012年对河南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

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4年。

③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现状与实现过程分析》,载《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中国人口出版社,2014年。

参考文献:

[1] 陈丰. 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农民工城市化的现实路径[J]. 社会科学,2007,(2).

[2] 许传新. 落地未生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J]. 南方人口,2007,(4).

[3] 桂新,沈建法,刘建波. 中国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上海为例[J]. 人口与发展,2008,(1).

[4] 刘传江,程建林.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J]. 人口研究,2008,(5).

[5] 许慧英,巩志娟.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研究[J]. 人民论坛,2010,(26).

[6] 辜胜阻,武兢.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路径[J]. 求是,2011,(5).

[7] 李爱红.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实现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J].探索,2010,(5).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十二五 ”时期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要点[J].发展研究 ,2011.(6).

责任编辑:蒋亚林

猜你喜欢
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留农”现象反思
协同治理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