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膏敷脐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40例疗效观察

2014-07-02 01:45商发科宋大桥张长志朱文俊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义乌322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尿频源性尿量

赵 玲 商发科 宋大桥 张长志 朱文俊 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 义乌322000

丁桂膏敷脐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40例疗效观察

赵 玲 商发科 宋大桥 张长志 朱文俊 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 义乌322000

神经源性膀胱;脑卒中;丁桂膏;敷脐疗法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是卒中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之一。国外研究发现,中风患者6个月随访时的尿失禁比例可达11%~19%,其中大部分均为神经源性膀胱[1]。神经源性膀胱治疗除导尿、针灸等方法,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我院自制丁桂膏敷脐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中风科住院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其中脑梗塞68例,脑出血12例;卒中病程均1周以上,均意识清楚,能表达症状。80例按照入院日期,单日为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双日为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白天(8:00~20:00)排尿次数及治疗前残余尿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1.2诊断标准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WHO发布的相关诊断标准[3],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单次排尿尿量减少等症状,治疗前经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均>100mL。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后均常规给予托特罗定片(商品名:宁通)2mg,口服,1天2次。对照组在常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由我院针灸科医师负责,针刺关元、中极、气海、命门、肾俞(双)、膀胱俞(双)、三阴交(双)穴位,连接G6805-2A低频脉冲治疗仪,频率50Hz,连续波,留针30min。治疗组在常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丁桂膏(药物组成:丁香、肉桂、吴茱萸、五倍子、芡实各等分,研粉过80目筛,黄酒调和如糊状)敷脐,用法:以酒精棉球清洁脐部,取药糊一勺约5g,贴敷脐部,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

观察指标:患者自觉症状、白天排尿次数及治疗前后彩超测膀胱残余尿量。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排尿通畅,无排尿不尽感,白天排尿次数下降至正常(6次以下);残余尿量<100 mL。有效:排尿功能好转,仍有排尿不尽感,白天排尿次数下降30%以上,残余尿量100~200mL或减少30%以上。无效:治疗2周后排尿无改善,残余尿量200mL以上。

3.2结 果 两组治疗后白天排尿次数及B超检测膀胱残余尿量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天排尿次数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比较() m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比较() m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白天排尿次数比较() 次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白天排尿次数比较() 次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

表4 两组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最早在脊髓损伤患者中较多见,可因尿路感染及排尿功能障碍导致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后继发神经源性膀胱,既给患者的护理带来困难,又加重患者的痛苦,不利于患者康复锻炼,部分患者甚至因此出现焦虑、抑郁、厌世等心理。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奥昔布宁、托特罗定、三环类抗抑郁性)、手术治疗、电刺激治疗、膀胱神经支配的重建以及导尿术的应用,此外还有膀胱内给药体系、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结合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如清洁间断自家导尿术,GIC),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目前尚无肯定可以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法[4]。

该病属中医“癃闭”、“劳淋”范畴。由于卒中患者多为中老年病人,中医辨证多为肾阳不足或肝肾亏虚,或致膀胱气化无权,或致膀胱不能约束,而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少及尿失禁等症状。中药及电针治疗有一定的效果[5],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43种病症中包括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6],但疗效同样并不满意,且患者需住院或定期到医院接受治疗,加重患者及家属的负担。

脐部为神阙穴,具有疏通十二经脉,联络五脏六腑之功。脐部周围血管丰富,给药区渗透性强,易于吸收,故素有隔盐灸、隔姜艾柱灸、食盐脐疗等各种外治法,并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肠梗阻、小儿腹痛及妇科疾病[7]。丁桂膏中丁香、肉桂、吴茱萸味辛性温,归脾肾经,具有温补脾肾、温通经脉之功,因含有较多挥发油,外敷容易透皮吸收;五倍子、芡实味酸涩性固涩,可用于遗精带下小便不禁[8];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温下元、固小便之功,则尿频自止。而临床报道以丁香、肉桂为主药做散剂敷脐用以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有良好疗效[9],以该方敷脐治疗小儿夜尿也有肯定疗效,且未见有任何毒副作用[10]。小儿为稚阳之体,尿频及夜尿也多由肾阳不足、脾肾亏虚所致,基于此,笔者采用我院药剂科自制丁桂膏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觉症状、白天排尿次数及B超检测膀胱残余尿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白天排尿次数的减少,提高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残余尿量的减少,则减少患者导尿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也相应减少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往敷脐治疗多采用散剂,本院对剂型进行改进,使其便于携带、保存及使用,且价格低廉,可在家中实施,值得推广应用。如结合药物治疗、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及电针治疗,则可得到更佳效果。

[1]南登崑,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02.

[2]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9.

[3]石锋,吴永新,林霖.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36(5):46-47.

[4]赵颖川,李泽兵.神经源性膀胱现代治疗及康复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4):242-244.

[5]黄东挺,蒋瑞舟,刘文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1,6(4):356-357.

[6]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43种病症[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6):519.

[7]史华.脐疗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5):74-75.

[8]张廷模.中药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5.

[9]王绍洁,矫承媛,赵文华.敷脐疗法治疗儿童尿频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1):34.

[10]贾红玲.脐疗治疗小儿遗尿46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1):100.

修回日期:2014-01-16

2013-12-21

猜你喜欢
尿频源性尿量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老了就应该尿频吗
尿频都是前列腺炎引起的吗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膀胱的谎言——尿频、尿急、尿失禁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
甩手操缓解尿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