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港市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2014-07-08 15:17姜靖宇陈远
河北渔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刺参藻类苗种

姜靖宇+陈远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2.013

刺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仿刺参属(原为刺参属)。刺参营养丰富,质佳味美,远在几百年前就被视为一种珍贵海味而被誉为“海八珍”。它是我国有记载的21种食用海参中唯一分布于黄渤海区的温带种类[1]。

据分析,每百克生鲜刺参含蛋白质21.5 g,其主要组分是大量的粘蛋白及多种氨基酸。刺参还含有防衰老的酸性粘多糖。初步研究证实,刺参内脏中所含有的较多的酸性粘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及抗凝血作用。刺参不仅品质佳,且药性甘温无毒,具补肾阴、生脉血之功效,可用于治下痢、溃疡、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2]。

近些年来,我国海参(刺参,下同)养殖产业发展迅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加之国人对海参作为药食两用的滋补品的青睐,人们对海参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海参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大大刺激了海参养殖业的发展。

据统计,2008年我国海参的养殖面积已达11万hm2,产量约10万t,产值约为150亿元人民币。其中辽宁省的养殖面积约为8万hm2,产量约为4万t,产值约为50亿元人民币;据2011年的报导,全国的海参养殖面积约为13万hm2(约为200万亩),产量约为11万t,产值约为200亿元人民币。近年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其特点是大力开发新区养殖,如辽宁的锦州、营口、丹东沿海;山东的东营沿海等[3]。

海参养殖业在推动东港市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增加渔民收入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东港市沿海地区,随着海参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海参养殖业出现了盲目发展的趋势。池塘养殖过程中出现技术人员短缺,养殖技术工艺落后、水域环境指标不稳定、病害频发、用药不规范等问题。而且苗种投放不规范、产量不稳定,使养殖效益达不到预期效果,制约了该养殖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养殖业户的积极性。因此,规范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提高海参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势在必行。下面就海参池塘生态养殖谈几点体会。

1 池塘选择及处理

1.1 池塘选择

海参养殖池塘要求水源无污染,无淡水注入,无工业污染,水质清新,水环境稳定。底质为泥沙底(或经改造),进排水方便,水深在1.5 m以上,池塘面积3.3 hm2左右为宜。

1.2 池塘整理

彻底清除淤泥和杂物,平整池底,不留环沟,用碎石或棉毡等护坡。池塘两端设进、排水闸门,并设排淡闸板,排水闸门基面略低于池底。

2 造礁

池塘养殖刺参所用的参礁种类繁多,材料主要有石块、遮阳网、聚乙烯网和鳕鱼袋等。目前采用石礁效果最佳,礁体高度0.5~0.6 m,每堆0.5~0.8 m2,间距1.5~2.0 m,行距2.5~3.0 m,礁体要形成礁洞,利于海参栖息和夏眠。网片(网眼0.5 cm以下)礁走向与进排水方向垂直为宜,用硬塑料管搭架支撑网片呈“W”字形,最高点0.6~0.7 m,管架间距1.5~1.8 m,上面再平铺一层网片,幅宽0.7~1 m,行距1.5~2 m。

3 消毒

池塘建好后,进行清塘消毒,杀灭蝼蛄虾、蟹等敌害。用漂白粉(50~100 mg/L)均匀泼洒,2 d后将水排掉。

4 施肥培养饵料生物

在闸门处安装60目过滤网。进水0.5~0.6 m,用发酵好的鸡粪水进行肥水,鸡粪用量225~300 kg/hm2(干重),充分发酵后,取其上清液均匀泼洒。通常肥水后20 d左右(5月或10月份)底栖硅藻即可生长繁殖,投放参苗。

5 苗种选择及投放技术

5.1 苗种的形态选择

选择健康的参苗标准应为:体表无损伤,伸展自然,活力好,管足附着力强,色泽鲜亮,肉刺尖而挺,粪便干燥粗条状,避光能力强。

5.2 苗种质量的选择

苗种必须经过有资质的检疫部门检疫合格,以确保海参苗种来源绿色无公害。

5.3 投放时间确定

春夏季(4-6月份)放苗,保证苗种在适宜温度(10~20 ℃)环境时间达到两个月以上,晚秋投苗应尽可能投放规格大一些的参苗,体长不低于3 cm,以确保商品参的产量。参苗投放时的水温不低于8 ℃,放苗温差控制在2 ℃内,盐度差控制在3个千分点以内。

5.4 投苗密度

放养参苗的季节,一般为春季或秋季。第一种为秋苗,即人工培育的当年苗种,400~2 000头/kg,投放9万头~15万头/hm2,1.5~2年可收获。第二种为春苗,即上年人工培育的苗种经室内人工越冬,个体大小200~1 000头/kg,放苗6万~12万头/hm2,第二年秋天即可收获1/4~1/3。

5.5 投苗方法

投苗方法采用直接投放法和网袋投放法。直接投放法,将参苗直接撒到参礁上。网袋投放法是将参苗装入网袋,袋内装一个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移动,将参苗投放到指定位置,使参苗自行爬出。

6 水质调控技术

养成期间每日检测水质,重点测量水温、盐度、pH和溶解氧等主要水质指标。定期检测其他水质指标,使非生物环境因子之间形成可适当调控的比较稳定的生态体系,实现海参池塘养殖成为优质高效生态养殖模式。

6.1 水位管理

放苗前期水位控制在1.2~1.3 m,换水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换水后消毒,使用0.2 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在水温达到23 ℃时,水位保持在1.7~1.8 m。高温期过后,通过换水逐渐降低水位至1.3 m左右。在汛期雨季,极易因雨量较大引起池内盐度剧烈变化,及时采取排淡措施。

6.2 水质调控

透明度保持在50~80 cm,保持水色鲜嫩,每次换水后使用0.2 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待毒性消除后,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优肽、EM6”等全池泼洒。

6.3 浮游生物的控制

适时肥水,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杂藻大量繁殖,促进底栖硅藻大量繁殖,以保证海参食物充足。

6.4 高低温期间管理

在海参夏眠前后,对养殖池进行全面杀菌防护处理。海参进入夏眠期,提高水位抑制大型藻类的繁殖,强降雨时及时排淡(设排淡孔),如果夏季外海水盐度偏低,无法换水,主要是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封冰前提高水位,改善水质,增大透明度使封冰期池塘结明冰,以增强透光率,增加水体溶氧水平。

6.5 应急调控

池塘因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改变会出现异常情况。如出现缺氧,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投放增氧剂等。安装增氧设施的池塘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时增氧;盐度突降时及时使用“应急灵”,消除应急反应,减少刺激,使养殖环境尽快恢复到适宜的良好状态。

7 底质改良技术

7.1 生长旺季

在春秋季的快速生长期,应加强对底质的调控,为控制底质有害微生物繁殖,20 d左右投放底质改良剂一次(也可视底质取样情况而定)。

7.2 高温季节

夏季高温时海参进入夏眠期,要密切注意海参状态,防范因底部缺氧导致的各种问题。通过使用底质改良剂和有益微生物等分解有机物等有害物质,以利海参夏眠。

7.3 旧池塘管理

已经使用1~2年的池塘在化冰后,海参夏眠前后及冬初温度低于5 ℃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杀菌防病处理。

对养殖期4年以上,底质已经老化的池塘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彻底清淤、消毒。

8 池塘底部微孔增氧技术

池塘底部微孔增氧技术主要是由增氧机、主输送管道、分管道及曝气管组成。增氧机主要为罗茨鼓风机,主管道与分管道为PVC管,曝气管为高分子抑菌微空管。曝气管安装方式主要分为,长条式与圆盘式,圆盘式安装及维修相对较为方便,具体安装的密度视养殖密度而定。开机时间为每天一次,每次1~2 h,冬季冰封期不开机;特殊天气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9 池塘大型藻类控制技术

池塘中少量的藻类,在高温季节可遮阳降低池水温度,有些种类还能作为海参的栖息隐蔽物,有利于海参安全度夏。池内生长的大型藻类可以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吸收池中和池底的有害物质,减少对海参的危害,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但是过多的大型藻类腐烂产生的有毒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会给海参养殖带来很大危害。

海参池塘常见大型藻类有:刚毛藻、水绵(海棉花)、浒苔(管藻)等。其中刚毛藻(青苔)、海棉花危害最大,生长旺盛时不易清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控。

9.1 物理方法控制

池塘中如发现大型藻类,在发生初期泼洒小麦麸皮,起到一定作用。小麦麸干撒入池塘水面后10~20 min内就沉入池底,覆盖在藻类表面,可有效遮挡阳光的照射,藻类因缺光照而逐渐死亡。同时,小麦麸皮腐烂后可代替为海参饵料。使用小麦麸皮要选择无风的时候进行。

9.2 通过肥水控制透明度

池塘进水后应及时肥水。春季温度13~14 ℃时,开始使用适合硅藻繁殖的营养盐进行肥水。此时是底栖硅藻繁殖的旺盛期,既可以抑制大型藻类的大量繁殖,又可以为海参提供优质天然活鲜饵料。春季降低水位后,随着水位增加,保持池水透明度低于池塘水深30~40 cm,让阳光不能照射到池底,防止和控制大型藻类的发生和繁殖。

9.3 人工清除

当池塘内出现了较多的大型藻类时,应使用工具直接捞除。尽管费时费力,无法根除,但它成本低,简单易行,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是其他方法的必要补充。

参考文献:

[1] 隋锡林.海参增养殖[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2]隋锡林,王军,张明.海参、海胆[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3]隋锡林,陈远,李华琳.我国刺参养殖产业的发展及展望[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11):54-58

(收稿日期:2013-06-03)

猜你喜欢
刺参藻类苗种
夏眠的刺参
秋食刺参正当时
江苏:全面推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
动物体内有植物
地衣是一种植物吗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刺参饲料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藻类迸发新能量
河北省农业厅督导检查沿海三市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工作
宁夏银川市成为西北最大水产苗种集散中心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