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兰陵县大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7-10 02:41
河北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兰陵大蒜栽培

王 琳

山东省兰陵县大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 琳

一、兰陵县大蒜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兰陵县作为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十几年来,围绕建设生态名县、现代农业县的总体目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采取了建市场、活流通,抓典型、建基地,抓服务、促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培育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蒜产业,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大蒜生产出口基地和流通中心,形成了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靠市场带动大蒜产业发展的新路子。2007年全县大蒜种植面积均达到4万公顷,蒜出口创汇达2亿美元,成为全国县级单一农产品出口创汇的第一大县,形成了集大蒜生产、冷藏、加工、流通、对外贸易于一体的区域规模经济。

1、大蒜种植规模较大,但绿色、有机生产基地面积较小

2006、2007年兰陵县大蒜种植面积均超过4万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5%,但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只有6个,种植面积不足8000公顷;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1个,种植面积为720公顷;有机大蒜生产基地1个,面积不足200公顷;无公害和有机生产认证面积仅占全县大蒜面积的2.5%。

2、大蒜品种质优,但种质资源单一

兰陵县大蒜品种以兰陵白皮和红皮杂交蒜为主,规格高、质量好,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但多是头用蒜,薹用蒜面积小,2006—2007年,薹用蒜种植面积为967公顷,只占大蒜总面积的2.4%。可供选择的品种甚少,产业缺乏后劲。种质资源的匮乏与退化,必将严重制约兰陵县大蒜产业的发展。

3、大蒜种植技术基本成型,但纵深研究少

兰陵县种植大蒜历史悠久,种植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1套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栽培技术体系(增大投入、精耕细作、化学除草、应用地膜、肥水管理、科学拔薹、适期收获等)。特别是近几年来,兰陵县秋季雨水较多,种植户通过摸索种植,总结经验,探索出一套免耕栽培法,丰富了兰陵县大蒜栽培技术体系,但皆为秋播覆膜平作栽培,栽培方式单一。对这种栽培方式下的某些技术环节如出苗水的用与否,不同土壤质地肥料用量的多少,浇返青水时间的确定等还缺乏纵深研究,特别是台式栽培、双膜覆盖等新技术还没有充分应用到生产中去,使大蒜种植技术缺乏立体层次。

二、对策建议

1、加强经营理念与创新意识

兰陵县作为全国大蒜主产区,龙头老大的地位已经确立,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是任何一个大蒜产区都无法比拟的。基于此,要尽快成立以兰陵为主导的全国性的大蒜产业行业协会,进一步提升大蒜产业的层次,要在大蒜深加工上有所突破,实现由种植中心、冷藏中心、销售中心到加工中心的转变,实现由大蒜农业向大蒜工业化的转变,提高市场占有率,由加法式大蒜产业变成乘法式大蒜产业,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增值。确保兰陵成为世界大蒜生产冷藏加工中心、物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销售中心、产业集聚中心。

2、大蒜提纯复壮与新品种培育

成立大蒜繁育中心,建立大蒜栽培示范园。农业相关部门成立大蒜品种培育技术小组,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人才优势,全面动员农技站农技人员,逐级分配任务,培育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1)收集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大蒜种质资源,建成世界级大蒜种质资源库,对比择优选择,为大蒜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优质种源;采用异地换种、气生鳞茎繁殖、改善栽培条件建立种子田、茎尖离体培养等措施,对大蒜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以保持大蒜的产量及品质;采用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化学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培训大蒜新品种。

(2)研究改进栽培方式。①轮作换茬。同一地块一般每种植3年大蒜便应换茬种植3年小麦或其它非葱蒜类作物。②起垄栽培。起垄栽培可以有效地保持大蒜苗周围的水份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应加以研究、探讨。③高畦栽培。有的大蒜种植区采取高畦栽培,我们可以将此技术引进,与覆膜低畦栽培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并加以改进,使之为我县所用。

3、区域化管理与质量安全区建设

从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大蒜产业规模越大,风险就越高,没有质量安全作保障的出口农业产业,迟早要被挤垮、被淘汰。区域化管理就是要在全面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化”的基础上,在重点区域内,从强化食品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和经营理念入手,提升出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综合素质,推广先进的出口农业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技术,注重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结合。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保持出口农业的发展后劲,实现现代出口农业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基本目标。

山东省兰陵县农业局)

猜你喜欢
兰陵大蒜栽培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油麦菜栽培要点
山东兰陵县鲁城地区BIF型铁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中东省兰陵县尚岩镇初级中学红色文峰文学社
山东省兰陵县庭院经济研究所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
自然栽培的味道
防病抑咳话大蒜
兰陵∶圣王高地的精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