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2014-07-12 06:45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3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士大夫文人画文人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30000)

一、文人画的概念

什么是“文人画”?顾名思义就是指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们的绘画,也称为“士夫画”。由于文人画的作者们都是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所以他们的绘画不同于画工画匠们的绘画。他们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作画的目的也只在于抒发个人性情志趣。近代陈衡恪说过:“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情,此之所谓‘文人画’”。1因此绘画作为文人士大夫们抒发胸中臆气,表达心灵世界的手段,它相对于画工画就少了一份功利心,更多的则专注于“意”的表达。

最早在理论上提出“士夫画”这一理念的是北宋的苏轼,他认为士夫画是能“取其意气所到”的绘画,而这里的“意气”又与谢赫所提出的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之中的“气”相通。“气”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深厚内涵的哲学体系,他源自于老庄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思考问题有他独特的方式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象”。“得意忘言”原意是指言辞是表达的意思,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需要言辞了;“得意忘象”指只取精神而无视外在的形式,由此可见“得意”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只要知道其中的“意”就够了,没有必要执着于表面的形象和言语。所以,苏东坡在题跋中借用了《列子·九方皋相马》的典故:“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这一观点就如同士大夫绘画一样,去观察它内在的精粹,而忽略它的外表,借画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强调自我的表达。而就“工匠画”而言则更加注重于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

文人士大夫阶层将绘画作为他们为官之余的一种自娱,将士大夫的身份与画家的身份合二为一,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审美趣味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在中国绘画史上形成了独特的“文人画”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其鲜明的艺术风格。

二、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一)重意轻形的审美倾向

最初的中国画,对形似的追求一直占主流地位,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自隋唐以后,画家们渐渐不满足于对形似的描摹,逐渐形成了重“意”、重“简”的文人画审美倾向,强调的是“笔不周而意周”、“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清代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云:“故善画者必意在笔先,宁可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意到而笔不到,不到即到也;笔到意不到,到犹未到也”。2清晰的阐述了文人画家崇尚率真意气而轻视功力的美学追求。黄公望也曾在《写山水诀》中说过:“画不过意思而已”。由此可见文人画重简,在技法上取的是以少胜多,只求“意到便已”。不被客观对象困扰、不被绘画技法和规矩所拘束,以最简单的工具、最概括的手段表达最真切的情感。文人画家们通过作品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抒发个人情怀,追求独特的个性,他们将绘画视为诗词文章一样,通过它来表达自己胸中所想,这导致了“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成为了文人画的艺术核心,重“意”不过是为了表达心性使然。

不难看出,重“意”轻“形”是传统文人画最典型的审美倾向,主张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抓住客观对象最独特最动人的特征并加以强调表现,重神似轻形似,使创作完全成为画家抒发主观情感的手段,这一特点成为了文人画的重要特征。

(二)诗书画印相结合

自唐以来的封建社会多以科举取“士”,唐人尚辞赋,士大夫们在诗词方面的造诣自不必说。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中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强调画同诗一样都是抒发作者性情的手段。如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以诗词的形式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不胜收,鸟语花香的画面,而宋徽宗设立的国子监画学,也曾以诗为题目考察画技。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画风的鼎盛,题画诗也成了文人画的基本要求,人们并以此作为品评画家涵养和作品格调的依据。

书法向来是文人所擅长的一种技能,而文人画家几乎都是书法家,唐寅有论述:“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腕灵妙耳。世之善书者多善画,由其转腕用笔不滞也”。3张彦远也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到“夫骨气形似节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书法与绘画是相通的,苏轼、黄庭坚等大批的文人画家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以书法入画并发展了笔墨技巧,主张在绘画中一定要有书法的笔意,有意识的将创作与工匠画拉开了距离,提升了书卷气,所以士大夫们在书法上的造诣为他们的绘画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如元代的柯九思在《清閟阁墨竹图》中道:“写竹竿用篆书,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遗意”。4同时,书法与绘画的相融合还体现在题跋上,它与绘画本身相映成趣,弥补了画面上构图的不足,增加了文气,画面上的题款真正出现是在宋代,只记作画年月,到了元代,文人又将诗文题于画上使画面更加雅致。宋元之后,印章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文人画家们也将其应用在书画作品中,以用来抒发画家个人情趣。明清之后更加繁荣起来,印章以其独特的美感与书法、绘画相得益彰,成为了中国文人画特有的一个组成元素。

(三)重视内在修养

注重内在修养也是文人画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由于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阶级都是都是经过科举筛选出来的精英,他们无不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这也是其绘画格调高妙的基础之一,在他们的作品之中自然而然的会流露出一种与常人不同的对客观世界的关照与理解。所以,文学知识的积累是文人画家画好画的必要阶段。郭若虚有云“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的言论突出了文人画家的品格对其作品的影响,如果人品修养不高很难画出高品格的艺术作品。因为文人画家往往都有一种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不能施展自身抱负的特点,所以将绘画作为寄托思想与情感的手段,其作品中无不体现出作者清高、耿直的高尚品格。陈师曾曾对文人画有四点总结:“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由此可见,文人画的修养更多的是在画外。

三、小结

传统文人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如今已作为一个独特的绘画门类,成为了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人画也将会有新的定义,我们也应当以新的目光来审视传统文人画。

注释:

1.中国画研究.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52,69,106

2.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3.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560.

4.《文人画的趣味.图式于价值》.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参考文献:

[1]张启亚.《中国画的灵魂——哲理性》[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2]陈绶祥.《国画讲义》[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3]张延风.《中国艺术的文化阐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增订本》[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5]金维诺.《中国美术史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士大夫文人画文人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文人吃蛙
中山君有感于礼
当代画家 胡石
阅读拙著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