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校园文化景观营造探析

2014-07-12 06:45枣庄学院277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枣庄文化景观营造

(枣庄学院 277000)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高等教育正渐渐实现着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中国的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高校通过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合并等措施来迅速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分析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及高校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校园景观开始呈现出一些崭新的面貌,体现地域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特色的优秀案例不断涌现。枣庄学院作为鲁南文化名城枣庄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营造具有突出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一、枣庄学院校园景观建设现状分析

1.学院扩建项目概况

枣庄学院位于“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之称的枣庄市,是枣庄市唯一的一所高等本科院校,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学校基地虽处郊区但通往市区十分便捷,基地西侧紧邻枣木高速并直接京福高速,交通便利。校区场地东部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冲沟,与周边地势形成落差,这一地理优势也成为项目扩建中塑造校园景观的关键所在。学院周边环境多以农田、山林为主。此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校园景观的营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学院规划项目设计理念

学院的景观规划方案整体设计理念要求呈现区域文化特色、表现校园文化主题、尊重校园使用主体,体现当代精神,创造适宜师生开展科研教学的多层次景观环境场所,采用多样的景观营造模式,打造鲁南特色文化校园。

3.校园规划分区设计思路

学院教学区景观设计主要集中在校园场地的中部以及南部,并逐步向外围扩散呈点状分布。扩散部分在整体的设计思路上考虑采用一致的景观营造模式,这样在统一的设计理念下又不失鲜明的个性。

核心景观区分别位于校园的东部和西部两块区域,东部结合自然形成的冲沟主要打造以水系湿地为主的自然景观区。西区多邻教学场所,设计中融合多样的区域文化、校园文化营造以人文教育为主的尽管环境框架。

宿舍区的景观营造主要考虑教工家属与学生在行为活动上的差异,景观的布置结合行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改造设计。

二、现存校园文化景观问题分析

1.设计元素内容取材过于单调

文化景观的营造可以通过多种景观元素文化符号来表现,人物、动物、植物、民俗、艺术、科技创新等等取材的范围比较宽泛。枣庄地区作为文化古城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题材可提供作为设计元素,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院的校园文化景观题材比较狭窄,仅有的以当地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石雕作品之外,其他民俗、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几乎没有涉及到。

2.文化景观表现方式不够多样化

校园文化景观的营造除了在取材方面要求丰富多样,同时对这些取材在处理方法上的灵活运用也非常重要。一组优秀的设计素材可以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向受众传达意念。这里所说的多种表现形式是指,文化景观所展现出来的外在形态。比如我们可以将一组文化符号处理成静态景观小品的形式,也可以处理成动态场景演示的形式;可以作为主体景观作品呈现,也可以作为主体景观作品的局部辅助符号出现;可以作为纯装饰性的艺术作品,也可以是强调功能性更多的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应该针对校园中不同场所的特质,分析取材营造出丰富多样文化景观形式。枣庄学院景观建设过程中多样化的景观表现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展现。景观小品多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并且纯装饰性的景观要多于功能型的景观。

3.校园建筑缺乏个性

校园建筑的个性化体现主要是指在区域文化个性和校园文化个性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一些本身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遭到了破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了各地文化的趋同,原本风格各异的城镇文化、城镇历史渐趋消逝,与城市化进程同步的校园建筑也同样面临这一尴尬的局面。另一方面校园中过多的商业化建筑的出现,使得校园建筑应该具有的内在文化特质也越来越受到冲击。从学院现有的文化景观分析我们不能直观的区别其与其他地方院校明显的地域差异,或者校园文化气质上的明显区别。这应该也是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若干新建院校共同遇到的难题。

4.区域文化特质不明显

枣庄地区丰富的区域文化遗存为学院的文化景观营造提供的良好的文化台基,比如枣庄地区出现的众多的先秦两汉历史名人、名扬天下的运河文化、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千年的民间瓷窑、题材丰富的石刻艺术瑰宝、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等等。然而这些独有的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在校园景观的建设中并没有被充分的利用。校园改扩建的工程中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宏伟的教学楼建设中、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中,而应一直贯穿始终的文化建设却被忽略了。

三、枣庄学院校园文化景观营造策略

1.地域特色的融入

校园文化景观对地域特色的融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地文化,另一方面是当地的自然景观。

以枣庄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素材为例,解析枣庄学院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策略。枣庄地区在近七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如夏代造车鼻祖奚仲、科圣墨子,巧匠鲁班,荀学的创始人荀况,以儒家理念治理国家的滕文公,战国四公子孟尝君,“毛遂自荐”主人公毛遂,经学大师叔孙通、眭弘、匡衡等。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名人题材,在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中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目前校园中新建综合楼与旧办公楼之间的硬质至地面上就有一组以鲁南地区历史文化名人为创作题材的大型雕塑群,这件雕塑作品由学校美术学院的部分老师集体创作,以先贤名人墨子、匡衡、奚仲为主题人物结合历史文化场景组合而成,在人物的塑形方面采用立体与平面结合的形式,造型独特、寓意深刻。雕塑作品在十几年的过程中经过风雨的洗礼、文化的积淀更好的融于校园文化环境,成为借鉴地域文化营造校园景观成功的案例。但比较遗憾的是,这类历史文化题材的景观在校园里存在的数量并不多,学院应该借助于如此丰厚底蕴的城市文化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2.旧校区历史文化元素的再运用

枣庄学院至1971建立枣庄教师培训学校始,至今经历了约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整个过程中学校经历了若干次变革,留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元素,但这些文化元素多以图片或史料的形式存在,因此对于枣庄学院历史文化元素题材的创作方式更多的还是考虑旧元素的创新利用上面。比如可以采用校园旧元素作为辅助装饰符号配合主体景观营造出一个新的设计主题,同时也可以赋予旧文化元素以新的诠释。例如具有纯粹功能意义的旧建筑构件,在现代文化景观的设计中可能会成为象征意义的独立元素存在,而忽略其之前的功能价值体现。

3.塑造互动性强的文化景观场所

著名景观设计师约翰·O·西蒙兹曾经提出过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说“我们营造的景观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某个东西,而是一种体验。”这一观点主要向我们诉说的是景观场所中主体的参与性、互动性。我们所营造出来的高校文化景观应该更多的调动校园师生的与环境的互动性,校园文化景观本身存在的价值就是要服务于校园主体的,因此优秀的景观作品实现与体验者的最大沟通方式,就是将景观作品设计成为动态的由主体人物参与的、操作的景观作品。例如将课堂上形式感较强、互动性强的学习内容、实验项目等创作成为景观作品,侧重娱乐性与参与性。让校园主体在参与中体会到景观的存在。

四、总结

校园文化景观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反映着一所大学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映射着大学的品格。借助当下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热潮,重点从分析区域文化特色入手,研究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这一课题,特别是针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景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查别林.景观学的一些问题[A].景观概念和景观学的一般问题[C].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王杰峰.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之我见[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4).

[3]徐静波.论文化景观的特性[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4).

[4]曹坤梓.当代高校校园规划初探[J].四川建筑,2004(8).

[5]RJ约翰斯顿.人文地理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33.

猜你喜欢
枣庄文化景观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4D空间下文化景观粒子的形态价值与应用场景分析
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文化景观粒子云的界定与度量
文化景观的粒子界定及其度量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绿洲》读者见面会在山东枣庄、临沂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