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写作的女性属性之辨——伍尔夫与乔伊斯意识流写作比较

2014-07-17 01:48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西宁810000
名作欣赏 2014年18期
关键词:意识流乔伊斯伍尔夫

⊙刘 萍[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西宁 810000]

作 者:刘 萍,文学硕士,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文艺理论。

20世纪早期的作家总想突破以往的文学传统。①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如亨利·詹姆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多罗希·理查德森也善于运用这一写作技巧。恰巧的是伍尔夫曾经评价理查德森的意识流写作实为女性写作。她在自己的诸多作品中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达罗卫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海浪》(1931)。作者对伍尔夫和乔伊斯的意识流写作加以对比并证明意识流写作的女性属性。

一、意识流写作的女性化之争

路易斯·文德海姆,作为反对伍尔夫的人,他曾表示意识流写作不属于男性而是一种“女性化的艺术”,并进一步说明伍尔夫的意识流写作是一种“女性化的现象”②。理查德森是英语文学史上意识流写作的“第一人”③。伍尔夫给予了理查德森高度的评价:“以她自己的方式发明,发展和运用了一种语言,这是一种属于女性的心理语言。”④对伍尔夫而言,意识流写作是它表达内心体验的最佳方式:“意识流写作,如果成功了,应该让我们觉得身处另一个人的脑海之中,传统的方法(现实主义)看上去更深刻、经济,但我们想抛弃它,进入到在这之下的更深的一个领域。”⑤

男性作家也可以自如地运用意识流写作,但仍不能令人满意。伍尔夫在她对乔伊斯的评论中证明了这一点:“不惜代价来揭示内心火焰的闪光。”⑥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正是运用了意识流技巧。《尤利西斯》中最后一节是布鲁姆夫人的直接内心独白。阿诺德·贝内特给这一节高度评价:“说到理解‘女性心理’!……我从未读过比这更好的作品。”⑦显然贝内特相信乔伊斯非常善于通过意识流来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理查德森评价乔伊斯的写作为“女性散文”。⑧即便乔伊斯的作品被女性主义作家理查德森评论为具备女性写作特征,但在伍尔夫看来,乔伊斯的意识流写作仍然不够“女性”,而女性作家则更善于意识流写作。⑨

二、通往内心真实

1919年,伍尔夫的《论现代小说》出版。散文《贝内特先生和布朗夫人》于1924年发表。两部作品都有关于现代的小说。伍尔夫认为,在20世纪早期传统小说已经落伍。传统小说多关注现实生活,很少表现人物的内心生活。但当时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对人的内心世界感兴趣。伍尔夫也是其中之一。她曾在《论现代小说》中肯定地说,人们心中所想的才更接近真实,现代小说应该描写人们的内心世界。⑩她在创作实践中采用了意识流技巧来佐证她的论点,通过意识流写作,“伍尔夫向心理现实主义美学吹响了号角”⑪。在伍尔夫看来,一个人每天都在接受各种各样的细微信息,直到这个人对所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再思考以后,这些信息才会成为一个整体。一个人接受的这些细微信息,就像是“密密匝匝的原子雨,当它们下落时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⑫。所以,人的内心世界才是最真实的生活。

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运用了内心独白、感官印象及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故事贯穿于主人公斯蒂芬的情感、精神、心理的各种疑惑和不解。小说没有按照传统的历时叙述,也没有具体的情节,取而代之的是节奏。这种节奏表现为意象的更迭和语言风格的变化。

三、间接内心独白——公众声音和私人声音的协商

伍尔夫认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描写是形象塑造的关键。她发现,乔伊斯与她拥有相同的观点。虽然两人都把这一观点运用于意识流写作,但是他们的具体方法不一样。乔伊斯遵循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理论,打破物理的时间概念,使故事在过去、现在与未来这条线上穿梭,以此淡化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各种心理活动及现象,在同一时间展现不同人物的意识,进行共时性写作。但在《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几乎只有斯蒂芬一个人内心的声音。在《尤利西斯》的最后一部分,乔伊斯采用了直接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玛莉恩,整个部分没有标点。著名的意识流评论家瞿世镜认为这一部分是直接内心独白的经典。与乔伊斯的意识流写作方式不同的是,伍尔夫采用了间接内心独白。弗吉尼亚布·莱恩说过:“在男性主导的传统作品中,从一个全知全能的角度叙述故事完全就是一种男性化的语调。”⑬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一个人做到全知全能。所以伍尔夫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她的角度会从一个人物跳到另一个人物,作家本人也没有把自己的观念和意志强加到这些人物身上,而是让他们自由发展。比如在《到灯塔去》的第一部分“窗”中,一个段落中,她采用了四个叙述视角。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全知全能,第二句则是拉姆齐夫人的角度,最后一句是拉姆齐先生的回忆。通过多角度叙事,伍尔夫从多个角度让人们了解到了真正的拉姆齐夫人。这与乔伊斯的单角度叙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伍尔夫还利用叙事视角转换、内心独白、回忆、自由联想、感官印象等技巧及语言实验,如新句法(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对作品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在艺术形式上求新求变。

四、时间蒙太奇

蒙太奇是一个法语词,意思为缝合。它指把“蒙太奇照片和声音缝合在一起”⑭,或者把不同的场景缝合在一起来表达电影的主题。伍尔夫成功地借用这个电影拍摄方法进行意识流写作。一个人的意识流不可能停在一处或某刻。它总是像水一样到处流走。时间蒙太奇可以让一个人物的意识和另外一个人物的意识融合。这就使得一个人物的性格拥有多个“切面”,就像钻石一样。在许多伍尔夫的作品中有“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之分。《达洛维夫人》有两条平行的线索:达洛维夫人在伦敦街头的沉思冥想与史密斯的精神错乱通过蒙太奇的共时性写作,使小说形成了内在抽象结构的和谐与统一。小说充分运用了心理时间来表述人物的意识流程与各种感性经验,但是故事叙述上遵循了物理时间,以心理时间为主,以物理时间为辅。

乔伊斯和伍尔夫两位作家的意识流写作是现代主义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人都强调现代小说要通往内心真实,而不是如传统小说一样注重客观描述物质世界。两人都是以柏格森直觉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心理时间的文学应用,即随意识流动的非理性、非逻辑的时间认知。

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伍尔夫认为意识流写作的属性是女性的,乔伊斯的意识流写作还不够女性。乔伊斯的作品擅长以直接内心独白以及单一的叙事角度,而伍尔夫重视连通公共和私人领域的间接内心独白和多角度叙事,使叙事更完满。

①③⑧⑪ Hussey,Mark.Virginia Woolf A to Z[M].New York:Facts on File,Inc.,1995:163,228,133,162.

② Net.1.Lewis Wyndham.http://mural.uv.es/jojise/narZmin dand.html.

④⑤⑨ Michele Barrett.Women and Writing[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9:190—191.

⑥⑩⑫ Collected Essays (4 vols.)London:Hogarth Press,1966:107,103,106.

⑦ Chen Jia.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4 vols.).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2003:437.

⑬ Snaith,Anna.Virginia Woolf’s Narrative Strategies:Negotiating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Voices[J].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20,1996:133—148.

⑭ Net.2.The Montage.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tage.

[1]瞿世镜.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2]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Bevis,Dorothy.The Waves:A Fusion of Symbol,Style and Thought in Virginia Woolf[J].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2,1956.

猜你喜欢
意识流乔伊斯伍尔夫
一张废纸毁掉一条河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