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言《酒国》中对酒文化的追忆与反思

2014-07-17 01:48郑希萌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12
名作欣赏 2014年18期
关键词:高粱酒饮者红高粱

⊙郑希萌[吉林大学文学院, 长春 130012]

一、对于酒之纯真的热爱

莫言极其爱酒,几乎在每一部作品里,他都赞美着这种可爱、可感、可歌、可颂的液体。莫言对酒的热爱首先表现在他对于酒的赞颂上。《高粱酒》中开门见山地就是对于酒的描写。“高密东北乡的红高粱怎样变成了香气馥郁、饮后有蜂蜜一样的甘饴回味、醉后不损伤大脑细胞的高粱酒?”①莫言对于高粱酒的热爱与对于故乡的歌颂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豪迈的气概,在字里行间融会贯通。

这种热爱还表现在他对于酒的独特与神秘性的书写上。在莫言的眼中,故乡的酒中带有着一种神秘野性的力量。“我家的高粱酒之所以独具特色,是因为我爷爷往酒篓里撒了一泡尿”,后来我奶奶“创造了用老尿罐子上附着的尿碱来代替尿液的更加简单、精密、准确的勾兑工艺”①。也许正是莫言对酒的极度热爱造就了作品中如此不拘一格的想象。

不仅如此,莫言笔下的红高粱酒中还饱含着高密乡中英雄不屈的热血与顽强的精神。《红高粱》中,“我的奶奶”戴凤莲沾着罗汉大叔头皮上的伤口的血往脸上抹,她“在平静如镜面的高粱烧酒里,看到了一张骇人的血脸”,“奶奶用烧酒洗了脸,把一瓮酒都洗红了”②。面对日本人的淫威毫不退缩的罗汉大叔,此时便代表着山东高密乡上那不可计数的抗日英雄。他不屈的鲜血,混合着奶奶的坚韧与情感,浸泡在高粱汁液酿成的美酒之中,形成了最震撼人心的意象。高粱酒中蕴含英雄不屈的灵魂,承载着大地上的生死轮回。

《酒国》中莫言对待酒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作者站在一种批判性的角度来重新审视酒。但即使是作为一部讽刺性作品,莫言对于酒的热爱还是在很多细节之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酒,是阳光,是空气,是血液。酒,是音乐,是绘画,是芭蕾,是诗……同学们,我可以告诉你们,有朝一日地球毁灭了,酒精分子还会在宇宙中飞翔!”③如此天马行空的赞美,使酒成为了酒国的立国之根基,也是作品当中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总之,硕大无比的酒坛、浸泡着童子尿的美酒、血气豪迈的民间英雄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山东高密乡上独一无二的画面。在某种意义上,几乎可以说是这馥郁芬芳、甘甜如贻的红高粱酒造就了大地上最原始也最野性、最纯粹也最活跃的生命力。高粱酒来源于大地,又在酿造发酵中哺育着大地上快意驰骋的灵魂。

二、对于酒的异化的批判

大名鼎鼎的侦查员丁钩儿一到了酒国,便事倍功半,举步维艰。初到矿上时,他还未来得及办案,就被推进了酒席。初入宴席,丁钩儿还尚能义正言辞地表示:“我是来调查情况的,不是来喝酒的。”⑤但是这看似坚定的意志,只用了一个回合,就被矿长和党委书记天花乱坠的劝酒词搅得乱了阵脚。等到红烧婴儿这道菜终于出现在餐桌上时,他的意识已经脱离了躯壳,变成了瘫软在酒桌下的一滩烂泥,“嘴角上挂着白沫,慢吞吞的,如一堵老朽的墙壁瘫在地上”⑥。

丁钩儿在酒国中的遭遇,正是当今社会官场腐败现象的艺术化缩影。莫言“造就了《酒国》世界的虚构场景,将已经发生过的、正在发生的以及即将可能发生的故事融合在肮脏的酒国市里”⑦。他融合了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手法,运用个性化的体验创造出一个既朦胧又神秘的国度。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腐败都简化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存在——善饮者与非善饮者之间的较量。善饮者以酒为剑,冲锋陷阵,让非善饮烂醉,成为阶下囚,最终溺死在酒池肉林的战场中。而胜出的善饮者以此方法掌握了酒国的种种大权,叱咤风云,为所欲为,肆意纵容着自己的欲望,将人性野蛮之内核暴露无遗。

而对于善饮者的思考,书中表现得非常深刻。金刚钻本是酒国的一个普通煤矿子弟小学教师,而如今,却平步青云,成为了酒国人人敬仰的大明星。他唯一的秘密武器,就是海量!“过去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过去的黄历不灵了,应该把‘书’改成‘酒’!”⑧的确,在官场之中,纵然平庸无能,只要海量善饮,就一定能够喝出官衔,喝出一个人人趋之若鹜的未来。这荒诞的官场腐败之现象,发人深省。

三、对酒文化未来发展的思考

1.过犹不及的反思

莫言对于酒倾注了如此丰富的情感后,将酒文化与吃文化相结合,对于其未来发展的去向做出了认真的思考。酒国中的官员们,不仅是海量善饮,并且无一例外的都食欲健硕。饮酒与贪吃象征着人性贪婪的两个方面,在书中几乎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在本书中可以将吃文化看成是酒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

莫言对于吃文化的过度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一直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都世界闻名,但是任何一种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因此在吃文化无限发展的背后也衍生出了一些可怕的元素。

在《酒国》中,莫言将这种原本隐藏在我们民族劣根性深处的一种扭曲的欲望放大出来,变成了一种具象化的东西。酒国的官员均为善饮海量,且食欲健硕的人,专吃刁钻古怪之物。酒国中亦真亦幻的驴街,“龙凤呈祥”的名菜,金碧辉煌的特食部,一幕幕都触目惊心地挑战着人们心里的底线。最终这些官员们把触角伸向了肥嫩多汁的婴儿。这与《狂人日记》何其相似!

而酒,本来是一种美妙的饮品。由于带有着一种社交的功能,酒文化迅速地发展起来,已经从单纯的曲水流觞的美好意境演变为了一种社交手段。无数宴席上借着喝酒的名义进行着暗箱操作。酒文化的国度发展已经全然将酒变成了腐化与堕落的标志,中国官场千年累积下来的腌 都隐藏其中。

吃婴儿“可以理解为欲望的过度,更可以作为文化或者文明的过度。如果说文明的发展只是过度的或毫无节制的文明,那么野蛮残暴则同时被体现为对文明的消费和戏仿”⑨。莫言正是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种过度,在畸形欲望的驱动下,酒文化的发展正在走入一个渐行渐远的深渊。如果这种过度的膨胀不得到控制,最终就会跌入酒国的套路,走向毁灭。

2.难以企及的白日梦

“对于那些努力为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寻求定义,或是寻求某种具有一致性描述的人来说,莫言的《酒国》提供了一种想象中的解决方案,一种审美快感,甚至一种道德净化。”⑩的确,在这本书里,我们能够鲜明地体会到莫言对于酒文化未来发展的期望。

班主任队伍结构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小学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地优化班主任队伍结构,使班主任队伍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在班主任的选拔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推举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班主任。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来说,工作任务多、负担重,这就需要选择热爱学生、热爱班主任岗位的教师。同时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扩大班主任的学科代表性,不仅要选择常见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师,同时也应当选择体育、音乐等学科的教师加入到班主任队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视角,从而不断地丰富班级管理的形式。

一方面他在用丁钩儿的遭遇批判与控诉着中国的社会现实。“我想在中国能够杜绝公费吃喝哪怕一年,省下来的钱能修一条三峡大坝;能够杜绝公费吃喝三年,足可以让那些尚未脱贫的农民脱贫。这又是白日梦。”的确,现实社会已然成为了一个酒国一般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世界,要想改革,着实不易。

但是另一方面,在莫言的心中,依然有着最美好的愿望——他渴望酒还能回归到那最本真的状态,远离一切世俗肮脏,只供品味,只供珍藏。在书中,他借金刚钻之口讲述了自己儿时在六叔家听故事的经历。在那个寒风逼人、食不果腹的冬夜里,众人在极端的困苦与贫寒中向往一壶美酒而不得。最终六书灵机一动,拿兽用酒精兑水,大家一人一口地喝了起来。这样的自制酒如此低劣、粗糙,现在看来简直难以下咽。但是在莫言儿时的记忆里,却是那么的温存、美好,几乎是绝望生活中的唯一念想与希望。

莫言渴望,还能迎来一个单纯的饮酒的年代,迎来那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激情和洒脱。那时的酒,还是纯粹的香,是爱,是梦,是歌颂,是高密乡的生命与灵魂。只是不知这梦,何时才能实现。

①② 莫言:《红高粱家族》,《高粱酒》,作家出版社2012年11月版,第77页,第14页。

③④⑤⑥⑧ 莫言:《酒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22页,第42页,第76页,第31页,第287页。

⑦ 胡蓓、王梦洁:《试论〈酒国〉的叙事艺术》,《文学教育》2013年第7期。

⑨ 杨小滨、愚人:《盛大的衰颓重论莫言的〈酒国〉》,《上海文化》2009年第3期。

⑩ 张旭东、陈丹丹:《“魔幻现实主义”的政治文化语境构造——莫言〈酒国〉中的语言游戏、自然史与社会寓言》,《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高粱酒饮者红高粱
红高粱
遵义推进酒用红高粱生产环境保护立法工作
红高粱
远方
四特酒20年珍藏vs李渡高粱酒1955
乐饮
《高粱酒》的“活”与“变”
月下独酌
算命
走近红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