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他者:《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命运解读

2014-07-17 01:48刘宝华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济南250022
名作欣赏 2014年18期
关键词:伊莎贝拉呼啸山庄凯瑟琳

⊙刘宝华[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济南 250022]

一、引言 《呼啸山庄》是英国天才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作品,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个来源不明、身份不清的弃儿,是一个异于呼啸山庄,更异于画眉田庄的十足的他者,他深受主人老厄恩肖的宠爱,但又遭受了呼啸山庄少爷亨德雷的欺负和凌辱,与主人的女儿凯瑟琳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两人爱得充满激情,死去活来,然而又因爱生恨,变得残忍、褊狭,人性扭曲,成为了一个异化的他者。

二、无奈痛苦的他者 他者被认为是自我的对立面,正是他者才能体现自我的存在,自我总是用他者的弱势地位凸显自我的优势地位,作为来自帝国之外的希斯克利夫以他者的身份和地位出现在呼啸山庄的视域之中,“外来者是他者,是窗口,是镜子”。希斯克利夫在显示自己的同时,映射出了一个残忍、虚伪的英国。

英国历史的发展是从跌跌撞撞开始的,到逐渐强壮,最后发展成为一个日不落帝国。安茹王朝初具帝国雏形,到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开始在世界上横冲直撞了,“1562年,约翰·霍金斯,一个普利茅斯商人的儿子,航海去几内亚,买了四百名奴隶,把他们带到海地,然后与一些英国商品一起出售”“,1573年,弗朗西斯·德雷克在越过巴拿马地峡时,劫取了秘鲁的白银,价值两千英镑。然后他航行经过麦哲伦海峡,袭击了无防卫的太平洋海岸以掠去白银。”这些名副其实的海盗手中持有伊丽莎白女王许可的“私掠许可证”,在世界范围内掠夺。1699年,利物浦成为一个堂区(parish)。同年,利物浦商人的第一艘奴隶船进行非洲航行。1771年夏日一个晚上十一点左右,老主人厄恩肖从利物浦码头抱回来了一个“黑得就像从魔鬼那里过来的”弃儿希斯克利夫“,一个脏兮兮破破烂烂的黑头发的孩子,已经挺大,能说会走了,真的,那孩子的脸看上去比凯瑟琳的脸更要老气。可是,一把他放到地上,他只是瞪着眼四下里张望,一遍遍重复着一些莫名其妙没人能够听懂的话。”希斯克利夫也许是英国殖民者私掠到利物浦码头的,从异国来的他,乍一出场就给人污浊的感觉,脏、老气、莫名其妙的语言,就连生活在底层的艾伦都有厌恶之感,被山庄的人定位到他者的位置上。然而老主人对他却是宠爱有加,而这种偏爱引起了山庄少爷亨德雷的嫉妒,认为希斯克利夫篡夺了父亲对他的疼爱和特权,老主人对希斯克利夫的放任更不啻于在亨德雷的妒火上撒上火药,当希斯克利夫成功要挟用自己瘸腿的小马换亨德雷的小马时,亨德雷怒骂他是“吉卜赛人”“要饭的强盗”“撒旦的徒孙”,吉卜赛人一直是在欧洲居无定所,没有固定职业,靠着装神弄鬼和算命要饭生活,然而靠着在海外海盗掠夺发家致富的英国人有时也会无可奈何地把外来者骂为强盗和魔鬼。

成长中的希斯克利夫从来就没有脱离他者的泥淖。老主人去世后,回归的亨德雷把希斯克利夫打回了“原形”,让他干仆役的活,整天在田里劳作,辛苦的劳作也窒息了他求知的欲望,他也在自暴自弃中沉沦。直到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到画眉田庄惹祸,将埃德加·林顿引到了呼啸山庄,埃德加被凯瑟琳所吸引开始追求凯瑟琳时,希斯克利夫终于在圣诞节来临之际精心打扮一番,本想在聚会上亮相,却迎来了亨德雷锻炼身体和暖身的机会,送出这份让希斯克利夫铭记在心的仇恨的圣诞“礼物”。当希斯克利夫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打着如意算盘欺骗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的感情时,凯瑟琳通过劝说她的言语,给希斯克利夫的他者形象绘制了一幅彻底的画像,“一个没有开化的东西,没有教养,没有文化。通过一片不毛的荒野,荆棘丛生,岩石裸露。别以为他那冷峻的外表底下深藏着仁爱和感情!他不是一块原始的钻石,粗人当中的一个含珠之蚌,他是个残暴无情,狼一样的人。……他会捏碎你就像捏碎一个麻雀蛋,伊莎贝拉,要是他发现你是个讨厌的负担的话。”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算是心知肚明的,除了对他爱,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评价是一无是处,深知没有人能够驾驭这匹未被驯服的野马,除了她自己。而伊莎贝拉终于弄懂希斯克利夫并不爱她时,才发现他一直在向他的“恶鬼父亲”撒旦在祈祷。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每一个人的眼里,从来就没有被当作同类,而是一个“狼”“撒旦的儿子”一样的他者。

无奈痛苦的他者希斯克利夫一直处在自我发现的焦虑和自我追求的挣扎之中。根据拉康的理论,婴儿出生初期,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且主客体不分,其生活在幸福满足之中,即想象性模式阶段;接着进入镜像阶段,即幼儿通过辨识和观察镜子中的影像,逐步了解自我与他者的区别,而且他者会不停地向自我发出约束信号,由于这个阶段也是语言形成期,语言具备的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对立特征,使得自我的确立具有分裂破碎的特点,使自我处于焦虑和痛苦之中。初入呼啸山庄的希斯克利夫在老主人厄恩肖的照顾之下,无忧无虑地生活,可以享受主人子女同样的待遇,甚至更受宠爱,能够毫无拘束地与凯瑟琳平等交往,并没有他者的感觉。然而老主人去世后,亨德雷残酷的折磨和羞辱,逐渐使他意识到自己他者的身份,希斯克利夫失去了享受教育的权利,辛苦的劳作甚至使他开始自暴自弃。直到凯瑟琳的一句话刺醒了他心中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他充满了侵略性和报复心,他要撕碎他心中的自我——镜中他者的凯瑟琳,还有凯瑟琳周围的一切。凯瑟琳的死使他的天堂崩塌,也彻底失去了自我的追求。他在焦虑和彷徨之中,无力继续报复下去,在悲哀中死去。

三、扭曲异化的人性 希斯克利夫这个外来者,不仅得到了老主人的宠爱,而且凯瑟琳·厄恩肖也深深地爱着这个舶来的他者。这份爱,如果不加入任何杂质,可能就变成了令人传诵的高尚的爱情故事,却被现实和时代打乱了原有的轨迹,从而使希斯克利夫在对亨德雷的恨的基础上添加了更多的恨,使他的人性扭曲。“人首先是独立的,一切形式的奴役都意味着人性的‘异化’”,对亨德雷的恨和对凯瑟琳的爱使希斯克利夫变得人性扭曲异化,失去自我。

首先使希斯克利夫异化扭曲的是对亨德雷的恨。亨德雷对不期而至的希斯克利夫篡夺了父亲对他的爱和特权充满了嫉恨。希斯克利夫小时候默默承受了亨德雷无数的拳头,眼睛眨也不眨,也不掉眼泪。当渐渐长大了的希斯克利夫在圣诞节之际,受了亨德雷的一次痛打之后,他誓言:“我在想怎么报答亨德雷,我不在乎我要等多久,只要最后能够报仇,我希望亨德雷不要在我动手之前死掉!”这种复仇之情已经深入到希斯克利夫的骨髓里,所以出走归来后,首先就把亨德雷的家产、地产悉数收入囊中,还把怨气延伸到亨德雷的后代哈里顿的身上,虽然没有肉体上折磨过哈里顿,但让哈里顿没有接触到知识的机会,让他变成一个一文不名、又一字不识的粗夫。

最使希斯克利夫人性扭曲异化的却是凯瑟琳的爱。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是日积月累起来的,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爱,凯瑟琳以为:“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林中的树叶,时光会改变它的,我很清楚,就像冬天改变了树木。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好似树底下恒久不变的岩石,给出的快乐虽然只有那一点儿,然而是必不可少的快乐。”希斯克利夫就是凯瑟琳的一切,就是她的天堂,没有人能够也没有人敢分离他们,林顿在凯瑟琳的眼里只是过眼烟云,是一个陌生的过客,在她的心里留不下刻痕。而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更甚,深深爱着凯瑟琳的希斯克利夫听到嫁给他有辱自己的身份时,不啻于摧毁了他心中的宫殿,他感到:“到那个时节,林顿一无所是,亨德雷一无所是,我从小到大的一切梦想也都一无所是。两个词可以概括我的将来——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人生就是地狱。”没有凯瑟琳的世界就是在地狱之中,所以他才愤然出走了。三年后归来,他首先试探着了解凯瑟琳的内心,发现凯瑟琳依然爱着他时,他反而成了道德的毒药,逐渐地对林顿的婚姻、家庭形成威胁。希斯克利夫自恃凯瑟琳,“每惦念林顿一回,就要惦念我一千回!”无限放大自己对凯瑟琳的爱,“林顿用那细瘦的身子竭尽全力爱上八十年,也不抵我爱上一天。要说她的全部情感被他一个人独占去,就像大海轻而易举被装进那个马槽。”对温顺而又耐心的林顿有一种把他送上天堂的冲动,他已经无视传统正常存在的婚姻,只想追求自己内心思念的实现和灵魂的释放。他由爱生恨的风暴甚至把不谙世事的伊莎贝拉也裹挟进去,折磨伊莎贝拉引起他变态的快感,“我没有怜悯心!虫子越是扭动,我越是渴望挤出它们的五脏六腑!这是在道义上出牙,越是疼痛,我就越是要用力磨。”扭曲的报复心理和贪婪的欲望能使他不顾及儿子的死活,让自己的儿子在死亡的边缘去完成自己邪恶的报复计划。幸运的是最后在爱的折磨中的希斯克利夫无力去实施对哈里顿·厄恩肖和凯瑟琳·林顿的进一步报复。

四、结语 希斯克利夫的一生无疑是悲剧的一生。其悲剧无疑源于他无奈的他者身份。但最终的结局却是由于他人性的扭曲异化,使他心中没有了爱的驱动力,而只有恨的无限堆积和报复欲的无节制膨胀,使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变成了横扫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灾难。

[1][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上册):史前—1714年[M].潘兴明等译.北京:商务印刷馆,2013.

[2][英]艾米丽·勃兰特.呼啸山庄[M].陆扬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伊莎贝拉呼啸山庄凯瑟琳
连体姐妹花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Analyses of the Roots of Protagonists’ Trag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
吃出“历史的味道”
我的伊莎贝拉
伦敦24小时
微笑着比什么都重要
完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