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度切入,构建多元阅读模式

2014-07-17 19:04李静亚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4期
关键词:类图书图画书绘本

李静亚

研究表明,儿童与书对话的能力及其在阅读中延伸思维的能力,都是需要学习的。阅读能力的发展有其历程,也要有一定的办法。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幼儿阅读的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笔者从三维度切入,尝试构建幼儿多元阅读的新模式,引导幼儿快乐阅读。

把幼儿带入阅读世界的第一步,就是激发他的阅读兴趣,营造一种自在、有趣的阅读情境,是引领幼儿成为爱书人的必要条件。小原国芳这样说:“如果到谁家做客,屋里没有书,就好像走进了沙漠。”可见,为幼儿创设一个多元化的阅读氛围是多么重要。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确定了幼儿的强势智能和兴趣之后,有选择地创设了以下一些环境:

(一)物质环境

1.涂鸦墙

对于视觉空间智能发展强势的幼儿来说,有一个释放内心情感的地方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教师可以将教室中任意一面墙留白(或提供工具),给孩子腾出足够的空间,让其用自己的优势与阅读对话,或画或写,释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冷硬的墙面在阅读的点缀下实现表现方式的多种化,实现“阅读无处不在,处处皆阅读”的功能。

2.图书馆

阅读最基础的环境就是为孩子创设一个内容丰富的“图书馆”,这是阅读的物质保障。专注阅读需要环境的相对清净,为此,专门的阅读区就显得异常重要。我们选择较大的范围设计成安静的阅读区——蒲公英绘本馆。在这里,幼儿可去书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独立阅读的角落静静地享受美味书香。在阅读区这个平台,幼儿更多地体现了选择图书的自主性,遵守轻拿轻放、爱护图书、安静阅读的阅读规则。

3.游戏角

游戏是幼儿非常喜闻乐见的活动,将阅读和游戏相结合,就成为了班级环境创设中的一个亮点。大班选择的是带有创作性的自主书城,中班采用的是自助式的开放书吧,小班选用的是悬挂式的半开放书屋,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特色,既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游戏之中进行阅读。每周1-2次的自主游戏角阅读让幼儿感受到了“悦读”的无穷乐趣。

4.表演区

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孩子发自内心地产生模仿的需要。因此,为孩子设立一个表演区,让他们能够尽情地模仿并创造,是多元化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表演区的创设不单单是一个舞台的形状,甚至没有舞台都不要紧,这里需要的是能够表演的道具和孩子表现自己的空间。道具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也可以是孩子表演用的道具。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多种材料,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如果实在找不到,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制作,幼儿亲身投入制作的道具,他们会更珍惜,表演时也会更有成就感。当然,除了物质表演材料之外,教师期盼的眼神、热烈的掌声、热情的参与也是表演区最重要的元素。

(二)心理环境

1.音乐的映衬

文学与音乐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人们常将两者喻为姐妹花。它们一个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和信息传递工具的语言文字,一个是经过长期和严格筛选的声音材料。虽然两者有所不同,但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两者可以传递情感的相同点,将音乐作为背景,让幼儿在背景音乐的映衬下,体验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例如在阅读作品《梨子小提琴》时,可以选择小提琴《梦幻曲》为背景,轻柔而略带梦幻般的音乐,能衬托故事的优美情节,可以带着孩子进入美妙而感人的故事情境之中。

2.宽松的氛围

出于对阅读意义的认识,有些教师会带着明显的功利性目的和幼儿一起阅读,在活动之前提出若干问题,让幼儿做好回答的准备,在活动之后,又让孩子回答、复述、练习,把原本应该快乐、轻松的氛围弄得非常紧张。因此,教师在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活动的时候,要放下心中的包袱,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氛围,让孩子带着快乐的心情愉快地投入到阅读中来,这样的阅读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能够促进孩子能力提高的阅读。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学习、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只有通过多元阅读氛围的创设,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体会“悦读”之美。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生态课堂所呈现的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氛围必定是孩子所喜爱和所向往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形式多样的互动阅读形式才能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兴趣。聘请家长、走进社区的新颖阅读模式,实现了阅读形式的突破和互动方式的多元化。

(一)多角色互动

阅读活动中,阅读互动的主体也是多变的。可以是教师和孩子、家长和孩子、孩子和孩子等等。不同的对象往往会带给孩子不同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在研究活动中,我们也力求创新突破,将"故事妈妈"阅读引入到我们的多元阅读活动中,实现多角色互动。"故事妈妈"顾名思义就是邀请妈妈来指导幼儿阅读。在每个班都寻找了1-2名符合“指导要求”的妈妈来加入到我们的绘本阅读指导队伍。这些“故事妈妈”们大都不是专业老师,但是都是书的爱好者。为提高教学效果,每周她们会聚在一起开展自我培训,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熟读绘本,设计提问,集中演练,相互观摩。每次进课堂,“故事妈妈”都会带来不同的故事绘本。这些绘本都是根据班内孩子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的,每个故事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如《亲爱的小鱼》让孩子感受到爱的自由。当“故事妈妈”穿着特制的大围裙,在孩子们之间亲切自然地讲述着绘本,孩子们尤其喜欢这种缺少说教的教学方式。

(二)多渠道互动

多元化阅读的互动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学校和学校,也可以是学校和社会等。在阅读活动的研究中,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多的阅读机会。我们和社区联合互动,将阅读活动延伸至社区之中。“阅读驿站”的推出就是为社区中的孩子提供了休憩和阅读的场所,一把大伞几张桌椅以及书架就成了流动的驿站。 “阅读驿站”书籍来源于幼儿园的“蒲公英绘本馆”和家长自愿捐助的图书。在阅读驿站中,几个晚餐过后的孩子围坐在一起,一起分享着阅读的快乐。一张张认真读书的笑脸,一张张获得知识满足的笑脸,成了万红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种颇具一格的阅读互动模式也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三)多维度互动

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时习惯于长期坚持一种模式,或是老师讲故事、幼儿听,或是幼儿说故事、老师听,主、客体地位非常分明。多元化阅读,讲究多维度互动,阅读双方相互变换主客体地位,让幼儿在此过程中逐渐由客体变为主体。刚开始进行阅读时,可以多让幼儿以客体的身份参与,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阅读的基本方法。接着,教师可以与孩子一起,让孩子实践所学到的基本阅读方法。当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教师则可以退居二线,让孩子发挥其主体作用,增强其自信心,激发阅读的兴趣,学会自主阅读。在互动模式上,也不仅仅局限于以教师为主的互动模式,而是实现了多维度的互动模式,让孩子成为互动的主体。

多元阅读是通过人的参与实现的,通过教师的努力,让阅读形式呈现多样化的互动,融入了幼儿生活。这样多元的阅读才会产生趣味和意义,孩子的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幼儿最初阅读和吸收哪一类书籍是十分重要的,不正经的谈话毁坏心灵,不正经的书籍毁坏心灵的程度不比它差。”可见,为幼儿选择优秀的书籍十分重要。儿童文学研究专家郝月梅表示,儿童文学,没有儿童读者的喝彩是不行的,但仅有儿童读者的喝彩又是不够的。因此,选择阅读内容,既要考虑书籍本身的质量,又要结合幼儿兴趣爱好以及心理需要。总体来说,合适的图书应该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符合孩子思维、智力发展的水平,迎合孩子兴趣的读物。综上所述,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给孩子选择图书时会从以下几种类别中选择优质资源:

(一)文学故事类

这类图书中首先推荐图画书,许多人称之为绘本, “经典图画书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命,解说父母无法生动言说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 众多的经典图画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母鸡萝丝去散步》是幼儿爱不释手的经典图画书,也是一本纯粹以图画来叙述故事的典范,其中母鸡悠闲散步而狐狸却连续遭受打击的情节保准会让幼儿笑得前仰后合。经典图画书对幼儿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这些作品贴近幼儿生活,也深得幼儿们的喜爱。

(二)科普知识类

对于幼儿来说,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科普知识类图书正好迎合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例如关于动物、植物、天文、地理、人文、健康、社会等方面的图书都能够引入阅读的范围,这类图书不但可以拓宽知识面,更能够满足幼儿的兴趣与爱好。

(三)动漫卡通类

此类图画书是幼儿最喜欢的图书。孩子在电视中已经看过的动画片,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经验运用到阅读中来,很容易跟图书产生共鸣,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能较好地理解,因此,孩子很容易选择此类图书。

(四)益智艺术类

益智类图书包含了认字图书、启蒙数学、英语、手工、棋艺、迷宫等,而艺术类图书则包含了儿歌、古诗词等。研究证明,幼儿除了对迷宫图书感兴趣以外,对此类图书的兴趣非常小,但家长却对这类图书倾向性高。笔者认为,当幼儿对这类图书感兴趣时,我们会适时地引导,当幼儿不感兴趣时,则可以将此类书放在显眼位置,或将一些卡片布置在环境中,孩子不用刻意去阅读,也能在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多元的阅读环境为孩子提供了物质的基础,多元的阅读形式增强了互动的多样性,阅读内容的多元选择,让孩子更好地爱上了阅读,在阅读中感受着宽松、民主,以及文字符号之美,实现了多元阅读的新模式。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猜你喜欢
类图书图画书绘本
图画书
绘本
绘本
绘本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花是一本图画书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