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栽培紫芝及营养成分分析*

2014-07-18 11:27钟礼义
中国食用菌 2014年3期
关键词:武平县桉树灵芝

钟礼义

(福建省武平县食用菌技术推广服务站,福建 武平 364300)

桉树栽培紫芝及营养成分分析*

钟礼义

(福建省武平县食用菌技术推广服务站,福建 武平 364300)

为探讨桉树栽培紫芝的可行性,笔者于2012年~2013年利用当地5年~6年树龄的尾叶桉为菌材,开展了桉树栽培紫芝对比试验,并对其灵芝产品营养成分送样检测。结果表明,利用桉树栽培紫芝是可行的,其菌丝生长速度快于米槠(CK)菌材,当年平均产量(早晚季合计)25.42 kg·m-3,比对照提高2.67%,差异不显著;氨基酸、粗多糖等营养成分经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桉树早季灵芝总氨基酸含量(TAA)6.05 g100g,晚季灵芝总氨基酸含量(TAA)7.31 g100g,早季粗多糖含量0.52 g100g,晚季粗多糖含量0.67 g100g,比米槠(CK)栽培粗多糖含量0.59 g100g高13.56%。

桉树栽培;紫灵芝;营养成分

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树属(Eucalyptus)的总称,又是世界性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树种[1]。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桉树得到极大发展。武平县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林业县之一,人均森林面积0.59 hm2,森林覆盖率达76.8%,现有森林蓄积1.18×107m3,人均蓄积量31.6 m3,国家天保工程实施后,生态林得到保护,国家级、省级生态林禁止采伐。2005年以来武平县开始大面积种植桉树,目前桉树面积约 6 700 hm2,主要为尾叶桉和巨尾桉2种树种,目前正值采伐峰期,本文探讨了利用桉树原木栽培灵芝的可行性及其对灵芝有效成分的影响,同时解决灵芝栽培原料匮乏的问题。2012年~2013年,笔者以当地栽培的紫芝“武芝2号”作为试验品种,开展了桉树栽培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紫芝(Ganodermasinense)“武芝2号”菌种,由武平县食用菌技术服务站提供。

1.2 培养基配方

原种培养基配方:杂木屑70%、麦麸25%、玉米粉3%、石膏粉1%、蔗糖1%。均按常规方法制作,含水量55%~60%,pH值自然。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麦粒98%、石膏粉2%。

栽培袋“引料”配方:阔叶树杂木屑80%、麦麸15%、玉米粉5%,含水量62%~65%。

1.3 供试材料

桉树树种为武平县原国有三联林业采育场种植的尾叶桉,5年~6年生树龄,胸径8 cm~10 cm,阔叶树枝桠材或边材为米槠(CK),供试材料均由武平盛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4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50袋。

1.5 试验方法

试验在武平县中山镇老城村进行,采用短椴木熟料覆土仿野生室外大棚栽培,制作栽培袋前7 d~10 d采伐树材待用,将桉树、米槠截成长28 cm,菌材间用细绳子扎紧,装于30 cm×64 cm×(0.005~0.006)cm低压聚乙烯菌袋,装袋前先装进引料250 g,然后周边和封面加入引料 1 250 g,用细绳子扎紧袋口,每袋菌材重10 kg,常压灭菌100℃保持20 h以上,冷却至30℃以下后接种,每袋接入100 g麦粒菌种,菌丝培养温度保持15℃~25℃,观察记录菌丝生长情况、满袋时间,统计污染率。菌丝长满袋达生理成熟后当地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下田覆土,进行出芝管理,管理方法按文献[2],观察记录子实体生长情况,随机抽取早季和晚季各30朵(每小区10朵)灵芝,测量菌盖直径、中心厚度及菌柄长度等农艺特征,随机抽取2种不同菌材栽培的紫灵芝1 kg,送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氨基酸、多糖等营养成分检测分析。

1.6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DPS9.5软件Duncan’S多重比较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桉树对紫芝菌丝生长和污染率的影响

桉树对紫芝菌丝生长和污染率的影响见表1。

从表1可知,以桉树为栽培材料灵芝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其菌丝生长速度经DPS9.5软件Duncan’S多重比较后,与米槠(CK)栽培相比不存在差异,2种树种栽培灵芝菌丝长势良好。但桉树栽培的菌包污染率为4.67%,比对照高1.34%。

2.2 桉树栽培对紫芝子实体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桉树栽培对紫芝子实体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情况见表2、图1及图2。

表1 桉树对紫芝菌丝生长和污染率的影响

注:+表示菌丝长势;+越多表示长势越好。

表2 桉树栽培对紫芝子实体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注:每 1 100 kg菌材(即110袋)折1 m3。

从表2可知,桉树栽培灵芝出芝比较整齐一致(图2),当年平均产量(早晚季合计)25.42 kg·m-3,比米槠(CK)栽培平均产量24.76 kg·m-3提高2.67%,差异不显著;早季灵芝折干率39.83%,高于对照,晚季折干率50.86%,低于对照;早季灵芝菌盖平均直径17.1 cm,比米槠(CK)栽培灵芝16.83 cm大0.27 cm,差异不显著;菌盖中心略薄,厚度1.87 cm,比米槠(CK)栽培灵芝2.22 cm薄0.35 cm,差异不显著;早晚两季灵芝菌盖直径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菌盖中心厚度、菌柄长度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晚季灵芝折干率极显著高于早季灵芝,晚季灵芝采收期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此时空间湿度小,灵芝比较干燥,折干率较高。

2.3 桉树栽培中灵芝氨基酸组分及多糖含量分析比较

不同材料栽培紫芝中的氨基酸组分及多糖含量比较情况见表3。

表3 不同材料栽培紫芝中的氨基酸组分及多糖含量比较

注:灵芝产品成分分析委托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

根据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对桉树栽培灵芝及对照样品检测结果可知,桉树栽培灵芝氨基酸和多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存在差异。桉树栽培早季灵芝总氨基酸含量(TAA)6.05 g100g,比米槠(CK)栽培总氨基酸含量(TAA)6.72 g100g低9.97%,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EAA)3.35 g100g,比米槠(CK)栽培必需氨基酸总量(EAA)3.61 g100g低7.20%;其旱季粗多糖含量0.52 g100g,比米槠(CK)栽培粗多糖含量0.56 g100g低7.14%。桉树栽培晚季灵芝总氨基酸含量(TAA)7.31 g100g,比米槠(CK)栽培总氨基酸含量(TAA)7.48 g100g低2.27%,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EAA)3.78 g100g,比米槠(CK)栽培必需氨基酸总量(EAA)3.99 g100g低5.26%,2种菌材栽培灵芝必需氨基酸占全氨基酸总酸的比例基本相近(早季ET=0.515和0.537,晚季 ET=0.517和0.533),均达到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应达到总量40%的要求;桉树栽培灵芝其晚季粗多糖含量0.67 g100g,比米槠(CK)栽培粗多糖含量0.59 g100g高13.56%。

从检测结果可知,2种不同树种菌材栽培的灵芝其晚季氨基酸和粗多糖含量均高于早季,说明晚季灵芝品质较好。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桉树栽培灵芝是可行的,其菌丝生长速度快于米槠(CK)菌材,可能与桉树材质有关,桉树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速生丰产树种之一,前期速生丰产,年生长量一般30 m3·hm-2~60 m3·hm-2,5年~7年就可以利用[3],用于栽培灵芝当年产量与米槠(CK)菌材栽培相比差异不显著,当年晚季灵芝粗多糖含量还高于米槠(CK)菌材。

夏凤娜等[4]认为利用桉树木屑栽培食用菌时品种的选择十分重要,利用其栽培金针菇、草菇、蛹虫草,菌丝生长量极少,养菌后期被杂菌侵染,说明桉树不适宜栽培金针菇、草菇、蛹虫草。利用桉树栽培灵芝对当年产量和品质没有影响,但其出芝年限是否有影响,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

[1]吴云忠. 不同桉树品种生长性状比较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76-177.

[2]钟礼义,陈体强,邱福平,等. 阔叶树边材栽培紫芝示范试验[J].食用菌,2005,27(1):26-27.

[3]谢亮秀. 武平县2个桉树品种前期生长及抗冻性[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1,7(2):96-99.

[4]夏凤娜,邵满超,黄龙花,等. 桉树木屑栽培食用菌[J].食用菌学报,2011,18(3):42-44.

Analysis on Nutrient Content ofGanodermasinenseCultivated byEucalyptusspp.

ZHONG Li-yi

(Wuping County Edible Fungi Technology Extension and Service Station, WupingFujian364300)

During 2012 to 2013, theGanodermasinensecultivation test by using 5~6 years old caudate lobe ofEucalyptusspp. in Wuping County were carried out, to analyse the feasibility ofGanodermasinensecultivated byEucalyptusspp. and its nutrient content. These data supported the conclusion thatGanodermasinensecultivated byEucalyptusspp. was feasible, its mycelium growth was better than CK, and the average output (early and later season total) reached 25.42 kg·m-3. Compared with CK, its output was improved by 2.67%, whic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nutrient content tested by the Analysis and Test Center of Fujian Province showed that for the early season, the total amino acid content was 6.05 g100g and crude polysaccharide was 0.52 g100g, mainwhile, for the later season, the total amino acid content was 7.31 g100g and crude polysaccharide was 0.67 g100g, which was improved by 13.56% in crude polysaccharide compared with CK (0.59 g100g).

Eucalyptusspp. cultivation;Ganodermasinense; Nutrient content

*项目来源: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项目(闽农科教2013118)。

钟礼义(1968-),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与“五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E-mail: fjzly99@163.com

2014-03-25

S646.9

A

1003-8310(2014)03-0024-03

猜你喜欢
武平县桉树灵芝
春天来了
桉树的育苗造林技术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ALL IS WELL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
武平县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倍增计划
我国山区县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