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抑郁障碍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

2014-07-18 12:06王俊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9期
关键词:同组普兰基线

王俊峰

脑卒中抑郁障碍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

王俊峰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因果联系。方法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其基线总分≥17分为抑郁障碍而后给予治疗组西肽普兰,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平均观察16周, 再以随访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17评分和同组基线总分分别比较:aP<0.05,bP<0.01, 与对照组比较:cP<0.01, 治疗组与对照组SSS评分和同组基线总分分别比较:aP<0.05,bP<0.01, 与对照组比较:c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严重影响其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改善抑郁状态将有利于缺损神经的恢复。

脑卒中;抑郁障碍;西肽普兰;安慰剂;神经功能

脑卒中后遗症神经功能缺损是诱发抑郁状态的主要原因, 抑郁状态的出现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 而且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甚至引起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加重, 再次诱发脑卒中或心脏病[1]。为此对脑卒中抑郁状态患者给予积极治疗脑卒中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 观察其抑郁改善状况对缺损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08年1月~2010年4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出13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所有住院患者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①有脑实质损害症状和体征;②头颅CT确诊脑梗死或脑出血;③有意识障碍、失语、认识功能障碍, 不依从检查者除外;④脑血管病发病前无抑郁;⑤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患者入院20 d后进行评定, HAMD17(17项)评分, 其基线总分≥17分者确诊为抑郁障碍;具体分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38例, 女30例, 发病年龄50~70岁, 平均年龄(58.1±3.2)岁;HAMD17评分17~39分, 平均评分(25.6±9.0)分, 所选患者伴高血脂症15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10例。对照组68例,男42例, 女26例, 发病年龄50~70岁, 平均年龄(58.2±2.8)岁, HAMD17评分17~38分, 平均评分(25.4±9.2)分, 所选患者高血压25例, 高血脂症20例、糖尿病10例, 冠心病13例[2]。以上所选病例抑郁诊断参照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各型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除脑卒中后的一般症状和体征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53例表现疲乏, 49例表现为入睡困难、失眠, 伴头痛者36例, 胃肠不适者30例。其基本情况调查患者婚姻、家庭、经济状况,其中在婚患者30例;丧偶患者36例;家庭不和谐102例;家庭经济状况在中等以下者129例, 中等以上者39例。

1.2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除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外, 治疗组给予西肽普兰20 mg, 1次/d, 失眠者睡前给予安定5 mg, 待睡眠改善后逐渐停药, 疗程16周,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失眠者给予安定5 mg, 指标观察:①HAMD17评分变化。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16分, 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以上二项指标分别观察治疗第4、8、12、16周末各观察记录1次, 填写HAMD17, SSS评分表。疗效指标:HAMD17评分≤7分为临床治愈, 7~11为显著进步, 11~16为好转, ≥16为无变化。SSS评分: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 重度31~45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HAMD17评分比较 与同组基线总分比较, 治疗组在第8、12、16周末HAMD17评分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P<0.01);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17评分比较分)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17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基线总分比较,aP<0.05,bP<0.01

项目治疗组(n=68)对照组(n=68)基线总分25.6±9.025.4±9.2第4周末24.6±9.426.0±9.4第8周末22.3±9.2a25.2±9.7第12周末19.0±8.2b25.0±9.0第16周末14.1±7.2b23.4±7.5分差 -11.5±7.1 -2.0±7.3

2.2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SSS评分比较 与同组基线总分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SSS评分在治疗第8、12、16周末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治疗组在治疗的第4周末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SSS评分比较, 分)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SS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基线总分比较,aP<0.05,bP<0.01;与对照组比较,cP<0.05

项目治疗组(n=68)对照组(n=68)基线总分30.5±13.929.9±14.1第4周末28.4±15.2c26.2±15.2第8周末24.9±14.7a26.2±15.8a第12周末22.6±14.5b24.3±16.1a第16周末18.6±15.2b23.5±15.1b减分差 -11.1±10.2 -6.4±10.8

3 讨论

①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在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 有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为26%~85%。②本组病例抑郁障碍的发生均于脑卒中后, 病灶部位大多在基底节, 其次为丘脑, 其中105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腔隙性梗死患者大多无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 但其智力障碍发生率高, 抑郁障碍发生率并不低, 因神经功能缺损造成情绪低落, 兴趣缺失, 悲观失望、失眠, 严重者引起自残自杀[3,4]。本病多发生于脑卒中后数周至数月, 发病后1~6个月为高危期。抑郁障碍的出现, 严重影响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 大多数患者不配合治疗, 不主动锻炼肢体功能, 引起肢体关节强直, 肌肉痉挛, 而患肢的功能不能恢复又加重其抑郁症状, 形成恶性循环, 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③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脑损害及肢体功能缺失是两个主要因素, 脑卒中后神经组织细胞因缺血或出血、血肿压迫引起脑细胞变性, 继发脑功能紊乱及肢体功能缺损。脑卒中后患者除有抑郁障碍外,还伴有严重的焦虑、易激动、偏执症状。脑卒中后抑郁与患者的婚姻、家庭情况、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 因脑卒中后患者的婚姻是否美满、家庭是否和谐、经济状况等生活负担因素导致心理失衡, 缺乏生存信心。本组研究采用西肽普兰连服用4~6周, 大多数患者服用2周后, 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用药第8~12周后68例患者HAMD17评分, S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西肽普兰改善脑卒中抑郁障碍疗效明显, 其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症状好转或消失。患者的SSS评分也明显降低, 其肢体功能明显改善,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好转, 说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严重影响其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改善其抑郁状态将有利于缺损神经的恢复。

本组研究样本较少, 观察时间短, 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1] 孙阳, 董文翔, 文芳, 等.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神经疾病杂志, 2007(33):744-746.

[2] 李海聪, 李求兵, 杨学青.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7):622-623.

[3] 郎森阳.老年期抑郁和痴呆与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11):945-946.

[4] 郭琴, 施慎逊.内科疾病与抑郁.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6(33): 87-89.

2014-07-21]

463800 上蔡县蔡都办卫生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同组普兰基线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神奇的“艾司”
新知
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新型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氯比普兰改善老年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技术状态管理——对基线更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