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干预措施有效性分析

2014-07-18 12:06韩丽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9期
关键词:本院使用率抗菌

韩丽华

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干预措施有效性分析

韩丽华

目的探讨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下简称整治活动)中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和经验总结的方法, 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为观察指标, 对干预前(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和干预后(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情况进行比较,总结整治活动中的经验。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 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了1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了7.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 本院对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使用率的干预措施是可行有效的, 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干预措施;使用强度;使用率

随着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大大增加, 然而, 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后果也日趋严重[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 我国也先后出台了有关监管抗菌药物的文件[2]。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有效控制细菌耐药, 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现卫计委)于2012年3月颁布了第32号文件,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现卫计委)2009年颁布的38号文件, 针对重点检查内容并结合本院抗菌药物的实际应用情况, 制定和实施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措施。本文通过对本院干预前和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情况作一比较和分析, 探讨本院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鞍山市第二医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干预前)和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干预后)门诊以及住院患者作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

1.2方法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标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现卫计委)2009年颁布的38号文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干预前和干预后各月份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013年与2012年相比, 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16.4%, 见表1, 表2。

2.22013年与2012年相比, 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7.6%,见表3, 表4。

表12012年1~12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表22013年1~12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表32012年1~12月抗菌药物使用率(%)

表42013年1~12月抗菌药物使用率(%)

3 讨论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 干预前后对比, 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了1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 干预前后对比, 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了7.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要求的重点指标有明显改善, 干预效果显著, 现将本院干预措施和一些实践经验讨论如下。

3.1行政干预 依据卫生部(现卫计委)《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 本院由主管院长、医务科和药剂科组成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小组, 负责各科室抗菌药物的检查和督导工作, 并依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 采取“指标到科”的考核方式,监控全院各科室每月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使用率, 院会通报, 及时整改, 效果显著, 可见, 领导重视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关键。

3.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管理在国际上被称为抗菌药物导向计划, 是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策略, 包括行政管理、技术支持、人才团队等内容, 其中核心内容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3]。按照《辽宁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类, 制定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对全院各科室医生进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培训及考试, 并通过本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 限定医师抗菌药物的使用级别, 实现分级管理。

3.3合理用药培训 采用本院和外请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向医师开展专题讲座, 讲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 如依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分清治疗性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依据抗菌药物PK/PD参数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疗程等。并针对抗菌药物使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如抗菌药物的成分、性能、静脉滴注时间、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等, 进行专题讲座[4]。

3.4药师发挥作用 临床药师是临床医师应用抗菌药物的参谋和信息提供者, 负有建议、指导与监督的双重职能[5]。临床药师通过早交班时间给予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控制指标相关知识的讲座, 详细讲解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低的关键在于指征明确, 不在于患者用了一种还是多种, 用了一次还是多次;让医生了解如何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DDDs),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超剂量使用, 适时停药, 缩短疗程, 尽可能减少出院带药, 在不影响临床疗效情况下尽量选用剂量小、每日规定剂量(DDD值)大的品种, 或者说在DDD值相同时,选择说明书规定的使用剂量较小与给药次数较少的品种。

[1] 袁祥萍, 侯涛, 程振田, 等.抗菌药物临床治疗的常用治疗策略.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 31(6):488-489.

[2] 苏煌财, 林玉仙, 张宏, 等.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信息化管理.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 33(5):407-408.

[3] 肖永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医学, 2012, 34(6):486-489.

[4] 杨春艳, 郭庆芳.临床药师在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1, 11(2):110-111.

[5] 郝少君, 管志江, 李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第1版.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234.

2014-07-07]

114014 鞍山市第二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本院使用率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