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7-18 12:06李岩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9期
关键词:谷胱甘肽奥沙利毒性

李岩磊

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岩磊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采用奥沙利铂进行肿瘤化疗的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传统疗法, 不应用谷胱甘肽;研究组患者化疗前后应用谷胱甘肽,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52.5%, 研究组患者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10.0%,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良好, 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谷胱甘肽;奥沙利铂;神经毒性

奥沙利铂是一种高效的抗肿瘤药物, 对胃癌等消化道肿瘤有着显著的疗效, 抗瘤谱很广, 毒性较低, 合理用药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该药对患者有急性和慢性神经毒性, 其使用量受其毒性的限制, 发生慢性神经毒性的概率可达65%, 发生急性神经毒性的概率为100%[1]。受神经毒性的影响, 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较差, 为减轻奥沙利铂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本文研究了谷胱甘肽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预防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采用奥沙利铂进行肿瘤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48例, 女32例, 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39.50±4.25)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学依据, 符合肿瘤诊断的各项标准, 奥沙利铂适合所有研究对象的抗肿瘤治疗, 其他具有神经毒性的药物不应用于以上患者。排除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神经末梢的感觉异常), 存在神经疾患的病例, 患者的生存期限预计均>3个月, 未出现神经症状, 有正常的肝肾功能。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预防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传统保肝疗法, 应用3 g维生素C、150 mg甘利欣加入到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中, 不应用谷胱甘肽, 给药1次/d;研究组在化疗的前2 d将1200 mg的谷胱甘肽注入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中, 为患者静脉滴注, 给药1次/d, 用药维持到化疗结束后的3~5 d[2]。

1.2.2化疗 为防止患者呕吐, 进行化疗的15 min之前可静脉滴注3 mg的格拉斯琼, 化疗时不可接触冰冷的食物, 治疗周期为21 d, 患者一般需进行2个以上周期的治疗。化疗时将适量奥沙利铂130 mg/m2加进5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中, 静脉滴注2 h[3]。

1.3评价标准[4]根据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专用评价标准,将神经毒性分级。当患者感觉出现异常或是迟钝且功能障碍不能缓解时, 为Ⅳ级;当患者感觉功能异常或是迟钝, 功能障碍且维持3周不能缓解时, 为Ⅲ级;当患者化疗时出现感觉功能的异常或迟钝, 但可在1~3周内彻底消失, 为Ⅱ级;当患者受冷感觉功能异常或迟钝, 实施另一周期治疗前彻底缓解, 为Ⅰ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患者的感觉异常多与接触冷食、冷物(如凉水、金属等)有关, 神经症状较轻, 无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研究组患者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更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 (n, %)

3 讨论

奥沙利铂可以抑制肿瘤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增生, 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感觉的缺损或麻痹, 慢性神经毒性反应和用药剂量正相关, 当药物累积量超过200 mg/m2时, 即可发生。当积累量在780~850 mg/m2之间时, 发生率可达15%, 累积量达1170 mg/m2时,毒性反应发生率可达50%, 累积量超过1560 mg/m2时, 发生率可达75%, 且出现感觉功能的障碍, 精细动作难以完成, 本体感觉障碍, 肢体麻木, 分辨力减弱等[5,6]。急性神经毒性的发生常与输液的速度、浓度和剂量有重要的关系, 并和冷刺激相关, 累积量达90 mg/m2时即可出现急性神经毒性, 同时有12%的患者会出现功能障碍, 使输液的时间延长, 避免接触凉性物质均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毒性反应, 降低毒性反应发生率[7]。

作为人体内的主要活性成分, 谷胱甘肽对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甘氨酸残基、半胱氨酸以及谷氨酸组成, 参与体内多种代谢活动, 通过代谢将SH酶激活, 发挥解毒作用[7]。静脉滴注谷胱甘肽对奥沙利铂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有良好的控制作用[8]。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化疗后的神经症状, 研究组患者的感觉异常多与接触冷食、冷物(如凉水、金属等)有关, 神经症状较轻, 无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研究组患者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更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良好, 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1] 徐永成.晚期大肠癌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5):92.

[2] 张强, 王勇, 解记臣.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175-176.

[3] 刘伟先, 赵靓, 刘晶, 等.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24):54.

[4] 白威, 刘月香.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草酸铂神经毒性的防治效果观察.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8, 20(2):234-235.

[5] 于红, 嵇钧安, 马长华.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疗效观察.现代肿瘤医学, 2013, 21(6):1342-1343.

[6] 庞丹梅, 邓燕明, 蓝晓珊.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预防和降低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 17(24): 2057-2058.

[7] 庞丹梅, 邓燕明, 蓝晓珊, 等.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预防和降低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 17(24): 15.

[8] 苑珩珩, 白玉贤, 孙秀威, 等.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11): 47-50.

2014-07-14]

461670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猜你喜欢
谷胱甘肽奥沙利毒性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丁俊晖与奥沙利文的亦敌亦友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