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

2014-07-18 12:06陈曦窦茂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9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乙肝依从性

陈曦 窦茂梅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

陈曦 窦茂梅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3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方法指导、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生活干预、以及养生方法指导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干预12周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疗效

人类有来自不同病毒对人体的侵害, 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人约1.2亿[1], 占据中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每10个中国人口中就会有1个人患有乙肝。其中3000多万是慢性乙肝患者, 这绝非危言耸听, 要认真对待这些危及人类生命的病源体。目前, 在我国还没有根治慢性乙肝的治疗方案, 如果不高度重视, 还不采取正规治疗, 病情就会迁延不愈, 其结果是在1~5年左右将发展成肝硬化, 严重者将转化为肝癌。在此,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肝脏炎症, 对于阻断肝硬化, 预防肝癌及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长存活时间, 是目前慢性乙肝治疗的首要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慢性乙肝患者36例, 其中男23例, 女13例, 年龄25~74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对于其他精神障碍及疾病患者均不在这个范围之内。3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8例。观察组男11例, 女7例, 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9.15±5.4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5例, 高中以下学历占13例。已经结婚生子的占15例, 未婚的占3例。对照组男12例, 女6例, 年龄26~74 岁, 平均年龄( 59.36±5.7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4例,高中以下学历的占14例;已结婚生子的占17例, 未婚的1例。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学历、婚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方法指导、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生活干预、以及养生方法指导等内容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1.2.1心理护理——调节心态情绪, 增强患者信心 慢性乙肝患者多存在孤独、悲观、焦虑、抑郁、多疑心理[2], 这些心理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干预。因此, 作为护理人员应多方面收集患者资料, 其中包括年龄、学历、家庭背景、婚姻情况等, 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劝导患者要注意情绪波动, 消除焦虑和抑郁情绪, 要保持情绪稳定, 心情放松, 达到肝气条达, 气血流畅, 使患者早日康复, 同时, 平时多与患者沟通,根据其具体情况适当告知病情取得患者信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慢性乙肝患者常常感到自卑、孤寂,那么, 作为责任护士就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多多给予患者理解和同情, 多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 使其逐渐消除孤单寂寞的心情。同时, 患者常常因病而伴有焦虑和抑郁心理, 加之, 慢性乙肝这种特殊病变存在病程长、难根治、易发作的特点, 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使其苦恼不断, 或者是因为治病花去大量的金钱, 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 从而滋生出焦虑和抑郁。那么, 责任护士就要具体分析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的原因, 然后教会患者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有些患者, 因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是典型的因身体疾病而引发的心理疾病, 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心病, 这种情况, 就需要心理治疗, 比如, 音乐治疗法[3]可以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在音乐的享受当中得以释放, 以此来解除心理扭曲和紧张, 缓解心理的应急状态, 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众所周知, 焦虑和抑郁心理会大大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人在发怒时会伤肝脏[4,5], 所以要通过倾听、解释、指导、建议、鼓励等心理治疗方法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具体可以做到: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情绪变化, 同时对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的疏导和安慰,鼓励和支持, 从而达到减轻和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 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 树立信心。同时, 家庭要予以支持, 家属对他们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有着巨大的调节空间, 于是, 作为护理人员要教育家属正确的理解和对待患者,从经济、心理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 在生活中做好患者的饮食生活护理, 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适应能力。也要告诉患者一些成功治愈病例, 从而使患者认识到患上慢性乙肝并不可怕, 只要积极配合和治疗, 病情是可以控制的。良好的心态可以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1.2.2健康教育——提高疾病认识, 走出病态思维 慢性乙肝这种特殊的疾病患者, 作为中西医护理干预人员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采用具体的健康教育方式, 比如针对患者进行个别讲解, 还可以进行集体授课以及发放宣传手册和板报等方式, 使中西医护理干预相结合。具体来说是根据患者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患者对这种特殊病源知识的渴求程度, 把一些慢性乙肝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此种病源做到心里有数。同时, 作为专业健康教育工作人员, 对于慢性乙肝相关的消毒情况、隔离技术都要很耐心的向患者一一解答。在用药过程中, 告诫患者切忌滥用药品, 也不能频繁更换药物, 特别注意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并且要有规律的定期的监测肝脏功能。要把健康教育植入患者心中, 启发患者思考领悟, 提高对慢性乙肝的认识水准, 走出病态的思维, 正确对待慢性乙肝。

1.2.3保健方法——锻炼放松身心, 调摄气畅领会 由专业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向患者传授太极拳、太极剑、八卦拳等中医保健运动方法。在一些视野比较开阔、安全并且安静的场所进行培训, 每天早上在早餐之前召集患者集中锻炼30 min。在锻炼的过程中, 要求患者要着宽松的衣裤, 身心要完全放松, 要排除一切思想杂念, 并注意对气的领会和调摄。

1.2.4用药护理——科学用药很重要, 切忌“有病乱投医”要加强患者用药的指导和教育, 使患者明确接受正规、系统治疗的重要性。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 可直接抑制HBV-DNA聚合酶、掺入病毒DNA链引起不可逆的合成终止以抑制病毒复制[6]。患者用药要注意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同时用药前要评估患者状态询问有无干扰素应用禁忌证, 告知患者要按时服药, 避免擅自减量或者停药, 用药的种类和疗程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能盲目相信那些所谓的宣传偏方以及“特效药”。此外还要进行常规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病毒学标志、血压及心电图等。总之, 护理用药方面很关键, 切忌有病乱投医, 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1.2.5饮食指导——饮食结构应合理, 蔬菜水果最有利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促进其肝细胞的修复, 延长其生存期。应指导患者按时就餐, 根据其口味提供清淡、富含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适量的瘦肉、鱼肉以及兔肉等。多进食新鲜的蔬菜, 比如黄瓜、西红柿、菠菜等。尽量避免用煎、炸等方法烹饪食物, 忌酒、忌烟、忌肥、忌厚、忌腻、忌辛辣。如果患者条件许可, 告知患者一些常用且简便易行的养肝食疗方, 如以疏肝理气、健脾养胃的食疗方, 以活血养阴、补肾益肝的食疗方。通过干预, 使患者明确饮食的宜忌。做到五味调和, 顺应四时。饮食结构一定要科学合理, 做到少食多餐。同时, 告知患者不要熬夜, 定时休息, 睡前不要听音乐或看刺激性的电影, 也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减少体内耗氧量, 这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1.2.6养生方法——四季养生长见识, 防患未然应先知春善病鼽衄[7], 仲夏善病胸胁[8],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秋善病风疟, 冬善病痹厥, 给患者指出季节不同发病也不同这一特点。如春季是肝病多发季节, 故春季更应该注意避风寒,慎起居, 适劳宜, 作息要有规律。注重防病治病, 防患于未然。

1.3疗效评定标准[9,10]①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在治疗过程中完全遵医嘱, 护患关系融治;一般依从:治疗过程中在护士监督下遵医嘱, 护患关系一般;不依从:治疗过程中对医嘱存在抵触心理, 甚至拒绝执行, 护患关系差。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肝功能指标(HBV-DNA转阴、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n(%)]

表2两组患者治疗12周肝功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 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人们注重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发生、发展、治疗、康复中的影响和作用。首先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才能使治疗的效果有所提高, 对此,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引导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信心。本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方法、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养生方法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调查、评估, 提示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健康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0]。因此, 在疾病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采用多途径多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通过以上数据显示, 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说明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能够减轻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是一种很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方法。

综上所述, 对慢性乙肝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过程中, 可提高患者及家属认识程度, 使其懂得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 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的复发。

[1] 彭根英, 刘惠芳, 钟翠莲, 等.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疾病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护理研究, 2003(10A):1139.

[2]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临床精神病学杂志, 1994,4(2):184.

[3] 周佳.伙伴关系有利于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18(2):77.

[4] 周达杰, 姚华庭.医学系统上程与遵守研究.中国医院管理, 1995, 15(2):37.

[5] 杨涛, 谢幸尔, 朱听, 等.肝炎病人健康需求调查.护理研究, 2001,15(4):206.

[6] 蔡卫民.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健康研究, 2011, 31(3): 161-165.

[7] 万利.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22):28-29.

[8] 唐小云.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 2012,7(21):203-205.

[9] 陈桂凤, 李静娣, 张四凤, 等.PDCA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08, 23(7):32-34.

[10] 李慧莲.慢性乙肝患者的自我护理.内蒙古中医药, 2010,29(8): 145.

2014-07-17]

10003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零二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中心二科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乙肝依从性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呋啶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下期要目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