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模式在控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应用

2014-07-18 12:06吴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9期
关键词:品管圈满意率心血管

吴晶

QCC模式在控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应用

吴晶

目的分析研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控制中, QCC(品管圈)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分别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护理和常规干预模式护理, 护理后对比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率。结果采用QCC模式进行护理的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血小板活性检测更低, 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QCC模式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患者可起到较好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控制作用, 值得临床应用。

冠心病介入治疗;品管圈护理模式;心血管不良事件;应用效果

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容易发生出血、再梗、血栓等心血管不良事件,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不利于患者恢复, 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控制意义重大,且一直是临床及研究工作的重点[1]。研究发现, 药物和护理模式对不良事件发生率有着重要影响[2]。本文中对QCC模式在控制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果进行探讨,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中随机抽取2013~2014年间于本院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4例女26例, 年龄47~79岁, 平均年龄58.7岁, 患病类型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等。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手术类型和用药等诸多方面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方法及观察指标 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 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其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干预, 包括药物护理和生命体征的监护护理, 以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和监测。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 于患者入院时即成立护理合作小组对患者病情及护理事项进行总结。小组成员群策群力, 总结可能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诸多因素并对其作出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对策, 设计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评估护理方案中各项措施的效果并加以改进, 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品管圈护理模式基本步骤:成立小组→分析病情→研究对策→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分析效果→加以改进。护理后对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3统计学方法 该项实验所得结果数据均就计算机整理完毕并予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 采用2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Wilcoxon 两样本比较法);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均表示对护理满意, 满意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例(90.0%), 两组患者中均有血栓、出血、缺血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对照组共有9例患者发生, 发生率为30.0%, 观察组则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 发生率为10.0%, 远低于前者, 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在我国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 近年来该病症治疗技术日新月异, 对患者创伤较小的介入治疗技术成为冠心病治疗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 在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病症等方面效果显著, 在临床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应用[3]。然而对于冠心病治疗效果的评价不仅在于治疗对患者血管官腔的恢复, 还应将治疗后发生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纳入考虑范围, 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也因而成为治疗的一部分。

常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出血、缺血、血栓以及再梗等,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在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手段进行干预, 然而研究发现护理质量对于不良事件的预防也有着重要作用[3]。QCC护理模式或称品管圈护理模式就是这样一种效果较好的护理模式, 通过护理合作小组的成立来确定护理对策, 由各小组成员群策群力评估并实现各个护理细节, 在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同时还考虑了护理人员的经验知识, 因而在护理和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预防中具有更高应用价值[5]。

在本文中以于本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对象,术后分组采用QCC模式和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 结果显示采用QCC模式护理的观察组对于护理满意率更高, 且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并具有更好的血小板活性检测水平, 除此之外, 观察组患者面对治疗还有着更为积极的态度,具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可见品管圈护理模式无论是在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还是在护理舒适度乃至于患者心态的改善上都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 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 可认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中, QCC即品管圈护理模式对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显著, 可发挥较好的防范作用,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更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且较好的服务态度和较高的护理质量对于护患关系的缓解也有着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1] 冷建洪, 邓小军.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6):77-78.

[2] 谭瑛.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评价.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13):111-112.

[3] 李立志.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观察.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2):189-190.

[4] 唐海沁, 符赵鑫, 张亚文, 等.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运动康复疗效及安全性荟萃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4):334-340.

[5] 张艳, 胡美华, 林荷梅, 等.品管圈活动在肿瘤内科病房化疗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 2014, 2(1):294-295.

2014-07-18]

241000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22病区

猜你喜欢
品管圈满意率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