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分析

2014-07-19 13:22刘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末梢血细胞分析仪

刘峰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分析

刘峰

目的研究使用血常规检测方式对静脉血以及末梢血进行检测的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 末梢血组用指尖血检测, 静脉血组采集静脉血, 在30 min内进行三次检测, 研究其对比差异性。结果静脉血组在0 min、10 min、30 min三个时间段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末梢血组10 min与30 min的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0 min与30 min时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通过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准确率、可重复性较为优异, 能够避免末梢血的不稳定因素对检测结果带来不良影响。

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临床

血常规检测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并且伴随其技术的不断成熟, 检测的质量与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血常规检测主要依靠的设备是血细胞分析仪。其具有多种特点, 包括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等等。而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静脉血以及末梢血的结果呈现明显差异, 主要是末梢血在抗凝静置10 min内血细胞与血小板的直方图显示异常, 产生数量不准确的情况, 10 min后才恢复正常, 而静脉血则处在正常状态。本文正是基于此, 研究两者检测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 通过实验对比得出详细结果,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检测人员 本次接受检测的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 年龄范围均处在10~60岁之间, 平均年龄36.9岁。其中39例身体健康, 11例为各科室患者, 包含呼吸道感染患者5例, 腰椎间盘突出者3例, 前列腺增生2例, 胃肠外科疾病患者1例。排除血液疾病或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两组分别为静脉组与末梢组, 均为25例, 每组男13例, 女12例。两组人员均在早晨采集血液, 末梢血使用稀释液适当稀释, 静脉血则使用EDTA-K2抗凝剂, 两组在2周内采血3次, 于0、10、30 min检测, 两组相比, 病症、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1.2检测设备及试剂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为日本SYSMEXXE5000, 检测前对分析仪进行保养、检查, 全程严密监控质控物, 确保检测仪器正常运作。与仪器相配套的试剂有质控液、溶血素、清洗液、稀释液。

1.2一般方法

1.2.1采血 保证两组血液提取时间均在清晨空腹期, 以保证检测准确性。末梢血组均使用安全末梢采血针提取末梢血, 后用相配稀释液稀释。静脉血组使用定量真空采血管抽量为2 ml的静脉血, 末梢血取20 μl指尖血, 与1.6 ml稀释液混合均匀。

1.2.2检测 静脉血组首先使用吸管将静脉血放入抗凝管,混合均匀之后取适当置于血细胞分析仪中, 进行血常规检查,同时记录检测信息。待10 min、30 min后再次混合均匀再次进行常规血检验, 同样记录检测结果。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检测方法基本相同, 同为三个时间段混匀检测, 记录检测数据。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在0 min、10 min、30 min三个时间段检测结果对比( x-±s, 109/L)

通过分析发现, 静脉血组0 min、10 min与30 min相比白细胞与血小板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组10 min后检测结果与30 min时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但是0 min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30 min时检测结果。

3 讨论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 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以及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 其结果基本一致, 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相比静脉血而言末梢血的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变化较不稳定, 末梢血采集30 min内进行检测会发现白细胞会增加, 而血小板下降, 产生不准确结果。导致这种情况原因众多, 可能是指尖血液采集时检测人员挤压不当或者是采血过程中血液标本中混入组织液。由于末梢血液采集方式的局限性, 组织液混入检测样本是难以避免的, 而一旦进入就会影响血小板的正常状态, 血小板的外膜会产生微小管游离端并且向外伸展, 与血小板内部的微丝共同组成伪足, 如果有多个血小板出现伪足, 那么聚集后会形成类似于淋巴细胞的细胞群,血细胞检测会反映为白细胞计数升高。此时淋巴细胞计数上升, 虽然没有影响到粒细胞的计数, 但是其所站百分比率也会下降, 使得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上升。随着时间接近10 min, EDTA-K2开始体现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因此改善了末梢血一开始假性聚集的情况, 血小板伪足消失并且恢复为正常的球状, 所以血细胞分析仪中的计数准确性得到保证。本次对25例末梢血检测者在10 min、30 min的时候检测结果一样, 说明在10 min前血小板的假性聚集状态已经得到消除。静脉血则不会出现此类情况, 因为静脉内血液因环境影响而改变的概率很低, 能够反映出血液的真实情况, 同时静脉采集的血液比末梢血液采集的量要多许多, 适合使用较大的血液分析仪, 也能重复测试。另外末梢血不能完全反应循环血液的情况, 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出现检测偏差。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在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时, 选择静脉血的检测效果更佳。

静脉采血还有利于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由于末梢血是用棉球拭擦消毒, 因此棉球脱落的棉签容易进入计数系统,影响仪器使用性能, 使计数的准确度得不到保障, 也减少了仪器的使用年限。同时末梢血一般都是指尖采血, 但是手接触许多外界物品, 因此卫生得不到保障, 有可能导致伤口感染, 静脉采血则没有以上问题, 能够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

综上所述, 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以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和高效率, 同时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但是为了避免不稳定因素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 应该使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

[1] 夏冬.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与结果分析.健康大视野(医学版), 2013, 21(9):876-877.

[2] 陈丽芳.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18):2462-2463.

[3] 牛威.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结果分析.中国农村卫生, 2013 (04Z):382-383.

[4] 刘建枝.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23): 3068-3069.

2014-03-18]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末梢血细胞分析仪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便捷式家庭安全环境监测分析仪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