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木早逢春

2014-07-21 15:19何建琴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现象事物

何建琴

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应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宗旨,发现和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循循善诱,让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使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幼儿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选择适当的科学内容,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对深奥的科学道理不能完全理解,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也是初步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以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让幼儿在生活中接触科学。如幼儿对农作物司空见惯,并不陌生,但对其具体的生长过程并不了解。我们可在活动室里开设“种植角”,教师组织幼儿种植、浇水,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幼苗成长,甚至结出果实的全过程,并一一做好记录。又如,幼儿在黑夜中脱衣服时,听到了“劈劈啪啪”的声音,而且看见许多小闪光。对此,教师可在科学角投放不同的材料(玻璃棒、橡胶棒、碎纸屑、毛皮、钢笔管套、头发丝、毛线等),然后指导幼儿在玩耍中通过实际操作轻松感知静电现象的乐趣,从而使他们了解到静电现象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所以以后遇到静电现象也不要慌张,不要害怕。通过这样的指导、观察,生活化的科学教育让幼儿感知到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从而激发了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形成探究的意识

幼儿认识事物的方式大多来自于他们的直接经验,并通过看、听、摸等最直接的方式来获取。因此,在平时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幼儿通过接触具体的事物和感性形象来获取知识。要想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使幼儿对探索的事物更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要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入手,精心地为幼儿选择操作材料。如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能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它的存在。所以,在教学风的形成过程时,用简单的说教是不行的,教师只能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幼儿自己来感知。于是,我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可能制造风的用品(扇子、书、塑料板、纸片、小灯笼、气球、风车等),让幼儿自己制造出风来。为了帮助他们了解大风和小风的不同,我让他们继续操作,幼儿在玩一玩、找一找的过程中发现,当用力扇扇子时产生的风就大,灯笼(或气球)的摆动幅度就大,风车就转得快。这样,幼儿就亲身体验了风的大小。我还让幼儿体验用扇子扇风和用电吹风吹风有什么不同,从而使他们知道了现代电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最后,我又让幼儿观看录像,让幼儿知道适宜的风能给人们带来好处,而狂风则会带来飞沙走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灾害,我们应提早预防。同时,我还告诉幼儿,在有大风时不能到户外去玩耍。

三、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主动探究学习

目前的幼儿科学教育,往往只重视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教育活动的过程,认为只要让幼儿知道它是什么事物就行,达不到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目标。科学探究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要致力于对幼儿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进行观察,自己发现,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会细致地观察,学会简单地思维,学会简单地想象。 因此,我们应挖掘多种适合幼儿探索的内容、方法 、组织形式,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首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最好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问题要符合幼儿已有的经验,使幼儿有能力进行探索,对幼儿的思维要有挑战性。其次,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反复验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沉与浮”的活动中,我让幼儿动手操作。经过探索,幼儿已有这样的认识:重的东西会沉下去,轻的东西会浮起来。这时,我再提供海绵和纸,幼儿探索时看到它们浮起来又沉下去的现象,继而就会发现“轻的东西为什么也沉下去了”这个问题,从而激起了他们探索的热情。最后,教师还要教会幼儿学会及时记录获得的信息。尽管幼儿的记录结果极为幼稚,他们只会用一些简图或符号来记录事物,但是这些都是幼儿获取知识的过程展示,有助于幼儿将原有认识与当前操作结果相比较,保证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总之,科学教育内涵丰富,神奇而有趣,且魅力无穷。教师要遵循科学规律,巧妙地组织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诱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教师应现象事物
奇妙事物用心看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猜谜语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