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之思考

2014-07-21 01:30王青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风院校高职

王青

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之思考

王青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以优良的学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阐述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前提下,针对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学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正学风的五条路径,培育优良学风。

高职院校 学风建设 现状 路径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迫使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然要求高校加强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以“三风建设”促进人才质量的提升。学风建设是促进高职院校“三风建设”的根本,学风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关乎学校“三风建设”的成败,关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关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最终决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对于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现阶段,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对于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抓好学风建设对于提升我院的综合竞争力也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举措。

1.加强学风建设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加强学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风建设既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又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站在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加强学风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优良学风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优良的学风可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加以固化,加以传承。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获得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动力,实现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有用之才。

3.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学风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纪律较差,等等。原来只存在于少数学生并集中在高年级,现在涉及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有些低年级学生因对专业了解少,感到就业前景迷茫,致使学习兴趣降低。加之,社会不良风气、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因此受到打击;师生相互抱怨,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不努力、不好好教;学生抱怨老师教学不认真、教学水平不高,等等。这些不良学风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影响了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导致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削弱了学校的竞争力,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乃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二、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分析

原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研讨会上指出,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1]笔者认为学风主要是指学生的治学精神、学术研究、理论学习等方面的状态;归根到底是指学生在对待学习方面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其中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

据调查,69%的学生认为我院(以商学院为例)目前的学风处于一般状态,认为很好或较好的仅占31%。不少学生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方法趋于传统,学习兴趣不大,部分学生不能严格遵守纪律,因而学习效果不理想。学风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课堂纪律松散、自习时间偏少、沉迷于网络与逛街,等等。调查中发现,有37%的学生认为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是学风建设中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25%的学生认为应首先解决课堂纪律松散现象;22%的学生认为应首先消除考试作弊现象;16%的学生认为应首先解决作业抄袭问题。在分析产生上述学风问题的原因时,54%的学生认为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或单纯为考试而学;27%的学生认为是满足于现状、进取心不强;18%的学生认为是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当然,还有课程设置、学业的满意度等原因。据调查,在目前的课程设置方面,52%的学生认为一般,满意度仅有45%;在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的调研中发现,61%的学生认为对所学专业不十分了解,感觉前途迷茫甚至不满意,满意度仅为39%。此外,调研中,针对课余时间安排的问题,76%的学生回答每天仅用1-2小时或不到1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其余大多时间用于上网、逛街、兼职或其他。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迫切需要加强。学校的各个部门要通力合作,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生的学习教育,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院校的学习风气,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培育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路径选择

加强学风建设对于提升全体学生素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学风建设研究,寻求营造优良学风的路径是十分必要的。为培育高职院校的优良学风,笔者提出以下主要路径。

1.以德育正学风

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和帮助学生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其历史责任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系部、各班级要注重系统设计主题班会与团课,发挥并强化集体教育的引导功能;加强资助育人,将“育人”主线贯穿于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将诚信、励志、感恩纳入受助考核,使学生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长过程。

2.以优良教风带学风

在学院的“三风建设”中,教风是关键。只有优良的教风,才能培育出优良的学风。“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广大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一方面,学院要注重对全体教师的业务能力与师德师风的培养,如教师积极参与业务进修、上课守时、乐于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学生等。另一方面,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科及课程改革的实践,每一位教师要与时俱进地跟踪学科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有了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与道德修养高的教师队伍,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有了学习的方向与动力,“亲其师而信其道”,长此以往,就能够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3.以优廉作风促学风

学院的各个部门、单位都要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廉洁自律,尽心尽责,倾情服务好学生。坚持不断学习,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如,学院各单位要切实为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经济困难给予资金帮助,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后勤方面,对学生报告的公寓问题一定要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等等。只有学院上下齐心,团结协作,众志成城,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努力,才能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4.以规范管理保学风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才能为优良学风的形成提供可靠的保障。在调查中发现,有70%的学生对学院学风方面的规章制度不了解,说明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校规校纪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守纪意识。调查中还发现,尽管教师课堂点名或班干部坚持每天查班对学生的到课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迟到、早退或旷课现象。因此,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既要有严格的校规校纪,又要立足学生实际,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人性化管理,切忌采取不顾学生感受、尊严的简单、粗暴式的管理方法或方式。要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实际,以爱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以先进文化培养学风

学院要坚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并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大力倡导职业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与教育,坚持“全人”教育,进一步推进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着力建设富有我院特色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要开发与创新一批精品文化项目,倾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继续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创建“周恩来班”、“一系一品”等品牌活动,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活动质量,扩大活动影响,强化活动效果。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促使大学生积极向上,不断在文化活动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学院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优良学风,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最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淀,丰富大学文化底蕴,为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1]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http://www.xit.edu. cn/xgc/ShowArticle.asp?ArticleID=710.

[2]程样国,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VOL36(3):163-168.

校思政课题项目,项目编号:HXSZ1306。

猜你喜欢
学风院校高职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