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地区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4-07-21 01:30吴文浩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泰州党性入党

吴文浩 林 敏 陆 亚

泰州地区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吴文浩 林 敏 陆 亚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要求入党的愿望和比例也不断增加。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深受冲击,高校大学生和学生党员出现入党动机多样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的方法,基于对泰州6所高校的抽样调查,通过对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分析,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为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泰州地区大学生 入党动机 调查分析 对策研究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党员数量在不断增长,据统计,高校每年发展的党员数超全国党员发展数的三分之一,大学生党员已然成为我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入党动机是指大学生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因素和真实目的,是其自身的精神力量,入党动机正确与否,不仅关乎大学生入党后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关乎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关乎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力,更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对于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全方位了解大学生日常思想状态,调查分析他们的入党动机,是高校党建工作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特点研究较多,多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定义、内涵、类型、影响因素、解决措施等方面研究,研究对象都是面对大学生,群体较为单一;在研究方法上,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采用较少,或缺乏科学性,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一、泰州市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现今,高校均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人才培养和党员队伍的长远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问题是入党动机问题。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和入党动机教育应成为高等院校党建教育的重点方向,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以下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泰州地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

(一)调查概述。

本课题以泰州地区大学生入党动机课题研究小组为核心分别对泰州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的部分学生、学生党员、专业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进行了泰州地区大学生入党动机情况调查。在被调查的6所高校中,既有普通高校、民办院校,又有专科院校,这些院校的专业设置涵盖了文史、经济、理工、艺术、农林、师范等多个专业,在学历层次上有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调查得到的数据有较强代表性,能够客观反映大学生群体的入党动机。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5份。从被调查对象身份看,辅导员90人,占被调查数9.04%,专业教师78人,占被调查数7.84%;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包括预备党员)155人,占15.58%,共青团员835人,占83.92%,民主党派5人,占0.52%;从专业类别看,文史类320人,占32.16%,理工类329人,占33.07%,农林类346人,占34.7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回收的专业教师的调查问卷看,准毕业生们和毕业后的大学生党员几乎都能践行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您怎样评价毕业生党员和准毕业生党员对 ‘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有30人选择非常积极,占38.46%,有26人选择积极,占33.33%,12人认为还行,占15.38%,有8人认为不闻不问,占10.26%,有2人表示不知道,占2.56%。

从回收的辅导员调查问卷看,大学生党员还是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被调查中有48名辅导员对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肯定意见,37名辅导员持基本支持意见,有5名辅导员认为大多数党员和普通学生没区别,占5.56%。

从回收的共青团员调查问卷看,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多样化发展模式,有317人受学校老师教育的影响,占37.96%,有208人是家人的期望及教育,占24.91%,有160人是个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占19.16%,有98人认为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占11.74%,有52人是随大流,看大家都入党了,也想入党,占6.23%。

根据泰州市被调查的6所高校的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的结果分析,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均有较正确的认识,入党动机较为端正,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当然,也存在部分大学生是为了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为了获得事业的“敲门砖”等存在一定目的性的入党动机。现将其归纳如下:

1.多数大学生志向远大,对党有深刻的感情和认识,责任感强,拥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调查显示,57.6%的学生选择“信仰共产主义,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入党动机,由此可见,我市大部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拥有积极的入党动机。此外,他们还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方向,成绩优秀;在思想上,他们随时关注国内外时事,了解党中央最新思想政策路线;在工作上,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

2.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是高度认同的,但对其理解还未达到一定的高度。他们政治信仰和追求不够坚定,需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修养。他们的入党动机实用性比率大,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好地实践个人价值,有利于就业,能够更严于律己,但在实践中往往虎头蛇尾,一旦成为预备党员或是正式党员,积极主动性就大不如前。

3.部分学生入党功利性较明显,入党动机不纯洁。从调查可以看出,我市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他们往往把入党看成实现个人利益的通行证。其中32.8%的大学生选择“入党能在评优评奖时加分,会影响学校的各类德育评比”,59.3%的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为了找到好工作”。我们在与大三和大四学生进行座谈会时发现,他们的入党动机则与就业挂钩,认为入党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他们把入党与计算机或外语等级证书看成一类。这些入党功利性较强的学生,在争取入党过程中,总是忽冷忽热,以个人利益为先。

4.部分学生盲目从众,缺少明确的入党动机。他们在面对社会的复杂变化时缺少理性认识。他们大多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入党,对党性、宗旨认识不深。调查发现,40.1%的大学生入党动机是“受父母、同学影响,大家都申请,自己不申请就落后了”,35%的大学生入党动机是“为了给家人争光”。这类学生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入党目的,没有从实质上理解党员的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他们坚持的时间很短,以后逐渐失去热情。

二、对策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的精英,承载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可以说,探索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有效对策,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壮大。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希望为高校端正学生入党动机、构建科学党建体系献策。

(一)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

大学生入党动机取决于其理想信念,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高度直接影响其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重要阵地,要切实注重加强大学生的党性教育与培养,不仅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使高校党员发展质量有显著提高,更要将党性教育和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泰州市各高校的基本党性教学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势政策》等课程,教学中理论性过强,缺乏一定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偏于单一讲解,使得党性课程没有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高校可以结合学生特点,成立年级学习小组,采用诸如知识竞赛、讨论会、辩论演讲、参观实践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使大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此外,党性理论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还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和师资建设,以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为基础,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入党动机。

(二)规范大学生入党程序和标准,党性教育接轨时代发展。

调查发现,少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实践还存在问题,少部分大学生党员的选拔还存在问题,我们应尽快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严格按发展大学生党员的程序执行,严守党员发展质量关,把不正确的、功利性的入党动机抹杀在萌芽状态,营造公平的竞争氛围。此外,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坚持组织推荐、民主测评等一系列党员发展的基本制度,确保所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还要加强后期党组织考察和继续教育工作,让广大学生党员意识到入党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现今“90后”高校大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在思想道德观念、思维行为方式上不断发生变化,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适应时间也在逐渐加快。而在与泰州市高校部分教师和学生党员的交谈中,笔者发现,我市部分高校党性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有些学校的大学生党性教育甚至处于停滞阶段。这就使得学生在接受党性教育中,有严重的抵触和懈怠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市高校应注重大学生入党教育的时代性,联系时代特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以便更好地实现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三)构建高校新型党性教育模式,力求教育实效。

江泽民曾指出:“舆论导向是加强党的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现代社会,各种媒体,特别是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舆论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引导”,要“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当今社会,网络作为普遍的现代化媒体手段,已基本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高校师生更是使用网络的普通人群,所以利用网络这种教育手段,开展党性教育可作为高校党性教育的新型模式。可建立科学系统的网络培训平台,为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提供在线学习的载体;还可建立QQ群、博客、微信等网络沟通平台,加强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交流。以这种方式参与到学生生活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平等的方式相互交流,将更具亲和力,思想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入党动机提供积极的教育引导。

[1]谢志霞,王淑英,王东阳.“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

[2]苏立岩.吉林省大学生入党动机特点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

[3]杨琴,杨满云,韦红霞,张延伍.贵州省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3).

[4]罗建军.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以山东大学为例[D].山东大学,2012.

[5]张萍,乔斌.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与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4(12).

[6]刘从富.论建设高校党建网络阵地的基本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2).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3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31280634X)。

猜你喜欢
泰州党性入党
Taizhou Stinky Tofu泰州臭干
幸福水天堂——泰州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憨娃入党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泰州古韵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