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问题 搞活民生报道

2014-07-24 17:16许安平
新闻前哨 2014年3期
关键词:购房新闻报道民生

许安平

在2013年1月4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提出,在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介格局深刻变化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树立好“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一、贴近民生是民生新闻报道的根本所在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于新近发生在普通公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事实报道。报道民生问题新闻,目的是要解决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民众正确看待社会问题,促使生活美好,安居乐业,百姓幸福。

1927年,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创办了《民生报》,这是我国报纸第一次明确举起“民生”的旗帜;2001年,深圳报业集团《晶报》响亮喊出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口号,是国内最早提出民生新闻概念的媒体。近年来,“民生新闻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新闻题材和样式在业界迅速崛起,在读者中广泛传播。”[1]

但笔者所言及的这种民生问题新闻报道,有别于过去人们思想观念中的批评、揭短和曝光。这种民生问题新闻报道不是今天说这个不好,明天又讲那个太坏,让读者感觉社会和生活一片黑暗。而是一种温和式的报道,引导式的报道。通过这种温和引导让读者对记者、媒体报道的民生新闻愉快接受,接受之后又产生温暖情感,从而达到关注民生新闻的根本目的:关心普通人的生活,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引导民众正确看待社会问题,促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二、如何在民生新闻报道中另辟蹊径

目前,“民生新闻传播的内容都是一些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内容,有的甚至是鸡毛蒜皮的邻里小事。”[2]如何在民生新闻报道中另辟蹊径,让民生新闻报道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是摆在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面前的一个问题。笔者以为,采用温和式、引导式的报道方式,通过报道一些群众生产生活的新闻,让读者在阅读新闻之时还能增长知识、掌握技能,不失为一条蹊径。搞好这样的报道,不但能丰富读者生活,而且能拓宽记者的知识面,让记者和读者一起成长。

其实新闻媒体除了传播信息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传播知识、传授技能。所以我们不可忽视新闻事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新闻事业所传播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舆论”,“必须与人们当前的生产、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展现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新创造、新发现,以及社会科学的新探索、新观点、新材料,”[3]从而使人们不断了解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平安365》节目是个可借鉴的典型。这是一档安全警示类栏目,秉承“弘扬安全文化与安全精神,倡导安全理念与行为”的栏目宗旨,引领观众从科学、专业的角度发现并认识到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并有效地进行安全防范。2013年,这个栏目播出了大量传播知识的节目,如《火锅里的学问》(4月4日播出)、《冰箱≠保险箱》(7月5日播出)、《餐巾纸的秘密(上、下)》(10月24日、25日播出)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百姓每天都在生活。笔者虽身为记者,但也是老百姓中的一员,因而也和老百姓一样每天面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笔者深知要想在民生新闻报道方面有所突破,就得从自己和老百姓身边的生活开始着手。

1.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传播知识。

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凡是预包装食品必须在标签上强制标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4种营养成分,也就是以一个“方框表”的形式标示营养成分表。在预包装食品上标示营养成分表,对指导公众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降低慢性非传染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附录标准用语中,还有这样的提示:“钠能调节机体水分,维持酸碱平衡;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钠摄入过高有害健康。”

《中国高血压防控的重点问题》(《健康指南》2013年第10期)介绍:“2007年的统计表明,我国北方人群每天摄入食盐人均为12克~18克,南方为7克~8克。目前中国人的日均食盐摄入量到少超过12克,仍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食盐最高摄入量的两倍,大大超出肾脏排盐的正常能力范围。研究发现,长期高盐饮食可导致心脏、动脉和肾脏的多器官损害。”《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摘要一)》(《健康指南》2013年第12期)介绍:“2012年我国高血压患者约2.66亿,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盐低钾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等。”

笔者在一些超市采访发现,米、面、油以及包装类肉制品的包装袋上,都标示了营养成分表。笔者指导两位青年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在长达近1年的时间里,消费者在采购这类食品时,都不关注营养成分表,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消费者,他们关注的是价格高低或是否短斤少两等;一些销售人员也不懂营养成分表中所示含量是高好还是低好。比如在宁夏和东北生产的大米包装袋上,有的标示钠含量为0,有的标示为2~3,最高的标示为6。哪到底是选购那个好呢?消费者和销售者都给不出答案。笔者通过阅读前述的报道得出结论:最好选购无钠或低钠食品,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价格因素,因为过量食用钠是血压升高的罪魁祸首。

一次,笔者在医院采访时,一位医生的话引起了注意:“你血压高还吃泡面,竟然还连吃了三天,那能不难受吗?”原来,不管什么品牌的方便面,面饼和调料中的钠含量都很高,高血压患者连食方便面肯定不利降压。以这个患者的案例为由头,笔者指导两位记者采写出《买粮油,你选对了吗?专家支招教市民健康饮食》的稿件。为了把新闻做深、做透,笔者还动手撰写了评论《科学饮食才能有益健康》,配合发表。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2.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传授技能。

买房置业现在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每年的九月和十月被称为房市的“金九银十”季节。在2013年的这个季节,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在购房过程中,由于缺乏购房知识,加上法律意识淡薄,购房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如有的购房人不知道如何接房,有的购房人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就被套进了陷阱。通过两个月的采访和仔细阅读《购房合同》范本以及《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笔者初步掌握了这其中的门门道道。

一天,记者带领两位青年记者在中级法院采访,得知有位刘女士因开发商逾期交房起诉到法院,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都支持了她的诉求。我们迅速对她进行了采访,随后以这个案件为由头,撰写了《购房细节,您注意了吗?》的长篇稿件,通过报道告诉读者购房签合同时、接房时(或逾期接房)以及维修等方面的知识:接房不是开发商建好了就接,而是要看开发商在合同约定交房日是否取得了《建设工程竣工备案表》。如果没有取得《建设工程竣工备案表》就可能会违约逾期交房;如果违约逾期交房就应该像刘女士一样,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时,恰逢房展节开幕,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集在房市上。笔者感到这是发稿的合适时机。一篇大稿内含5篇小稿被编辑排成一个整版,强烈的报道气势很抢眼。稿件发表的当天,就有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称赞这个报道搞得好、喜欢看,帮了他们在房展节上选房的大忙,说实在没想到选房也有窍门,是个“技术活”。

注释:

[1]何国利:《民生新闻与记者使命》,《新闻研究导刊》2013年第2期

[2]齐玉:《电视民生新闻的特性与价值》,《新闻窗》2013年第3期

[3]余家宏宁树藩叶春华:《新闻学基础》,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页

(宁夏石嘴山日报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购房新闻报道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付款不及时卖家将房卖出,能否解除购房合同?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政府“团购房”何以变身非法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