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文化与命运

2014-07-25 19:31孔倩云
长城 2014年4期
关键词:斯嘉丽塔拉阿兰

孔倩云

土地被喻为人类的母亲,人类来自土地,最终又回归于土地。土地滋养人类生生不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土地文化,人的生存、人的命运也都会与所处地域的土地文化有着深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时代和国度的差异,土地文化有着巨大的不同,这也就造成了不同人不同的生存及命运。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与赛珍珠的《大地》实际上深刻表现了美国与中国生存大地的土地文化,两部作品塑造的两个女性形象——斯嘉丽与阿兰的命运因不同的土地文化而迥异,同时,两个女性相异的性格和命运也深刻映出了土地文化不同的内涵:传统与反传统,独立、自主与温柔、顺从,成熟与消亡。

在《飘》与《大地》这两部作品中,土地这一文化符号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地文化渗透到两位女性的生活中,深刻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和行为,造就了她们不同的性格。斯嘉丽出生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叫做塔拉的种植园里。塔拉种植园是她父亲杰拉尔德这个爱尔兰人移民到美国之后靠运气获得的,杰拉尔德视之为珍宝。然而,作为种植园主的女儿,斯嘉丽除了尽情享受着塔拉庄园的美丽景色和悠闲丰裕的物质生活外,她最初却不懂得土地的意义。当父亲告诉她,父亲离世的时候会把这片土地留给她,天真纯朴的她竟然不懂得这对于她意味着什么,并断然拒绝。斯嘉丽不稀罕父亲的种植园,她的心是桀骜不驯的,她一心想嫁给另外一个种植园的儿子阿什利,并不顾当时的道德约束,主动要求阿什利与她私奔,遭到阿什利的拒绝后,斯嘉丽气急败坏打了阿什利一个耳光。为了挽回面子,她用一点小手段就赢得了查尔斯的心,并在两周之后成了查尔斯的妻子。斯嘉丽的叛逆行为和反传统个性从小说的一开始便跃然于纸上。内战爆发以后,美国种植园经济崩溃,奴隶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斯嘉丽强悍的个性再次充分显现出来,她不顾自己娇小姐的身份,为了填饱家人的肚子,她天天去田里挖、去废墟捡。她开始意识到土地意味着什么,并开始保卫自己的土地,甚至有一次开枪打死了闯入塔拉的北方士兵。她站在废墟上,发誓说北方佬征服不了她,她会闯过这个难关的。战争和生活中的不幸没有打垮她,而是使她逐渐意识到土地对一个人的命运的巨大影响力。这一意识转变的过程也就是斯嘉丽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也就是她的反传统形象展示的过程。

与斯嘉丽相比,《土地》中的阿兰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女性。她出生于世世代代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被卖到大宅子里当佣人,始终处于生活的最底层,接受的是传统的封建思想。在嫁给丈夫王龙后,她履行的是传统的封建义务:生子、务农、照顾公公和丈夫等等。阿兰这一传统女性形象与旧中国的土地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帮助丈夫把心血和汗水撒播到土地上,期望土地能以丰硕的成果来报答他们。他们热恋着土地,他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把土地当作母亲一样看待。在灾荒之年他们逃离故土,可一旦回归故里,他们就辛勤耕耘,经营着自己的土地。与斯嘉丽不同的是,她没有积极争取土地的所有权,而只是协助丈夫来经营土地,她只是要做一个本分的妻子应当做的事情,她经营土地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全家带来丰收。她对待丈夫的态度只是百依百顺,正如她在土地上干活时的追求一样。赛珍珠展示了她的勤劳与纯朴:“太阳火辣辣地照在他们身上……王龙脱下衣服,光着脊背,但她仍旧穿着衣服,尽管衣服已完全湿透,就像一层皮肤那样紧紧地裹着她的肩膀和身子。不用任何的言语交流,他和她一小时接着一小时默契地配合着……。这里只有完美的劳动韵律,一遍又一遍地翻耕土地……”

斯嘉丽的反传统形象和阿兰的传统形象在两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斯嘉丽反传统的性格和塔拉庄园所具有的美国南方独特的土地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她的父亲杰拉尔德是爱尔兰移民,他勇于冒险,碰运气得到了塔拉庄园的所有权,并开始在这片红土地上编织自己的美国梦。斯嘉丽的母亲是法国移民的女儿,父母双方都具有移民血统,斯嘉丽骨子里缺少传统意识的束缚。而阿兰生活在传统的中国农村,传统的封建观念在这里根深蒂固:男权至上、一夫多妻、迷信、重男轻女等等是当时的社会常态。由于生活所迫,她从小就被卖到大宅子里当使唤丫头,这种身世背景和文化背景,赋予她的只能是沉重的传统观念。

战争残酷地使斯嘉丽成了一个19岁的寡妇,她一个人支撑着塔拉庄园,亲自下地干活儿,并决心恢复塔拉庄园昔日的风采。然而有人企图侵吞塔拉庄园,斯嘉丽试图与阿什利等男人们商量办法,但是阿什利却无能无力。男人在此时表现出了软弱的一面,而作为女人的斯嘉丽却没有放弃。为了保住自己的塔拉种植园,斯嘉丽竟然不惜一切,跑到亚特兰大准备让瑞特出钱拯救塔拉,作为回报,她可以嫁给瑞特,可惜瑞特已经锒铛入狱。情急之下,她竟然引诱了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嫁给了他,挽救了塔拉庄园。她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所说的话,她站在塔拉这片红土地上向上帝宣誓:“我再也不要挨饿,也不让家人挨饿,为了这些,哪怕去偷去抢也在所不惜。”她终于领会到土地与命运同在的道理了。斯嘉丽在种植园向阿什利表白自己的真心,阿什利却说:“有一样东西,你爱它超过爱我,你没有意识到,它就是塔拉。”塔拉这片红土地让斯嘉丽寻求到一个女性应当追求的婚姻价值,土地给予了她无尽的养分和力量,历练了她叛逆、独立的性格,也让她坚信不再依赖男人。她发现土地有时可以给予她男人所不能给她的东西,那就是独立和自主。在小说的结尾处,斯嘉丽意识到瑞德才是她的真爱,然而瑞德却离她而去,这时她脑海里出现的是塔拉。塔拉已不再是仅供她休憩的地方,而是给予她无穷勇气和力量的源泉。她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形成了自己的婚姻观,完成了对独立自主女性自我身份的构建。

阿兰深受中国封建思想影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尊女卑”是她的婚姻观。大宅子里女主人在阿兰出嫁的那天告诉阿兰:“听他的话,给他生几个儿子,多生几个。”嫁给王龙后,她被王龙和公公当成是会说话的牲口和延续香火的工具,而不是家庭独立的一员。而她始终温柔顺从,从来没有想到反抗。她和丈夫王龙一起耕作、勤俭持家、孝敬老人、传宗接代,这无不体现出她自己的价值观、婚姻观。她凭借自己的勤劳和忍耐力,最终帮助丈夫发家致富,然而却遭到丈夫的抛弃。她身上沾满了泥土的气息,拥有着泥土一样的肤色,她是土地的福音。她在土地上辛苦劳作,让土地结出累累的硕果,同时,她在大地上繁衍生息、开花结果,为王家添丁加口。当得知她怀孕的消息以后,丈夫心情激动:“他一动不动地站着,他无法说出这究竟对他意味着什么,他心情激动,接着像突然受到约束似的又冷静下来。看来,轮到他们在这块土地上传宗接代了。”对于阿兰而言,土地只是她帮助丈夫致富、传宗接代的地方。她不像斯嘉丽那样,争取独立自主的权利和婚姻,而是和那个时代、那块土地上的所有女性一样,一生所要做的就是顺从于家族,依附于男人。她们只是默默地承受命运带给她们的一切,不管这命运是好是坏,丝毫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把幸福维系在无言的土地和没有安全、缺乏尊重的婚姻上。

斯嘉丽是独立的,她一直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婚姻,虽然道路曲折,过程艰难复杂,但是她清楚自己想得到什么,并一直朝着目标奋斗。而阿兰是不幸的,她在结婚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未婚夫长什么样子,只是凭借别人的一句话,她就成了为王龙生儿育女、操劳辛苦一生的女人。生活在那个时代,处在那样一种土地文化中,她没有自己的选择,只能在命运的漩涡中任意漂流,受尽苦难,而没有任何被拯救的希望。

对于斯嘉丽来说,土地是她的精神支柱,是她的根系所在。是土地让她拥有了强大的生命支撑,土地是她的心灵归宿,是她成熟的象征和标志。战争让她成了寡妇,也让她离开了自己的故土。离开庄园没多久,她就开始想念它。这时,她才意识到土地的不可抗拒力。她开始把塔拉当作命运的战场。那片红土地是她的心灵家园,她要用自己的坚强和成熟浇灌它。塔拉庄园的红土地是她成熟的标志,是她命运的归宿。她下定决心不让塔拉荒废下去,她与过去一刀两断,她在战争中蜕变成一个坚强不屈的成熟女人。这片红色的土地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这片红色的土地,她与这红土地生死相依。当战争让她失去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时候,她领悟到只有塔拉庄园这片土地才能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得知北军已经到达琼斯博罗时,斯嘉丽忧心忡忡,生怕自己的庄园受到侵害。她意识到土地是她生命的源泉。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土地是唯一值得付出生命代价的东西。她迫切地想回到庄园,并且对瑞德说:“你再不让我回家,我就杀了你。”最终她离开了瑞德,回到了塔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世事如何变化,在斯嘉丽看来,土地都是她的家园,是她的唯一的精神家园。她相信她会在红色的土地上成熟起来的。

与在土地上成熟起来的斯嘉丽相比,阿兰的命运很悲惨。她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土地也可以说是她的战场。她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孝敬老人,因此成就了王龙的家业,使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主。她的母性和温顺妻子的形象是整个作品突出的感人之处,她处处为丈夫和家人着想,很少顾及自己。可是她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连吃一口桃子都要看丈夫的脸色,在那个封建传统的旧社会里,她无法逃脱当时社会给妇女安排的悲惨命运。阿兰以辛苦的劳作成就了丈夫的家业之后,富甲一方的王龙同当时无数有钱的男人一样,娶了小妾,专心地宠爱着,阿兰的精神受到了残酷冷漠的虐待和蹂躏。面对王龙对她的指责,她只能默默忍受。狠心的丈夫还残忍地要走她仅剩的两颗珍珠并送给小老婆,她的命运和处境让人无比心酸。在王龙眼里,与他一起并肩劳作的结发妻子还不如家里的物品、牲口重要。阿兰虽然心中难过,但是除了避开不见那个小妾之外,封建的土地文化教给她的只是默默接受,并没有其他办法来制止丈夫的行为,最后她身染重病,抑郁而终。妇女的命运与归宿如此轻贱,这与她们的付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斯嘉丽和阿兰都具有深沉的土地情结,斯嘉丽在困难中不断地积极寻求自己的目标,主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阿兰也在努力想通过土地的丰收来改善自己的处境。然而她们的价值观不同,斯嘉丽逐渐从弱小变得强大,而阿兰一直在默默忍受,所以她从弱小变得更加弱小。斯嘉丽在土地上壮大、成熟,而阿兰却在土地上枯萎、消亡。

斯嘉丽生活在取得独立战争胜利不到一百年的年轻的国家,她的血管中流淌着父亲爱尔兰人勇于冒险精神和母亲法国人高贵不可侵犯精神的血液,当自己优越的生活受到挑战时,她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勇敢地与逆境作斗争。她在生活的苦难中不断成长壮大,直到成为亚特兰大最成功的女商人。然而自始至终,塔拉庄园是她的精神家园,是斯嘉丽灵魂中不可磨灭的“根”,在守护塔拉庄园的斗争中,她从一个纯真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女性,并坚信自己会拥有一个崭新的明天。和斯嘉丽不同的是,阿兰生活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旧中国, 处在社会的底层,她从小的教育和经历都在告诉她,一个女人要生存、要幸福就必须依附于她的丈夫。她与丈夫一起生活与劳作,然而她只是他的帮工,自己并没有拥有土地,在王龙发财之后,反而遭到遗弃。在那样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上,她的价值观、人生观、婚姻观都无缘与广阔的外部世界相接,而只能宿命地生活在强加给她的封建土地文化之内,人格被漠视,精神被践踏。她只能默默承受自己的命运,直至死亡。的确,在不同的土地文化中,同样的“土地”,概念则迥异,它们赋予了两位女性不同的女性意识,走出了不同的命运轨迹。

责任编辑 闻 言

猜你喜欢
斯嘉丽塔拉阿兰
超级大胃王:塔拉蕾能吃“万物”之谜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以《飘》为例探讨女性价值观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善良是最好的名片
中年再读《飘》,终于明白小说中隐藏的这三个真相
一件冬衣里的温暖
给电线杆“穿”衣服的小女孩
给电线杆“穿”衣服的小女孩
解读《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斯嘉丽”的个性蜕变
旁敲侧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