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4-07-25 11:29石冰
甘肃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中学语文创设

石冰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2—0085—01

语文教学不论如何改革,如何创新,语文的本质属性和教学中所表现的丰富的情感内涵是不会改变的。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创设情境,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一往“情”深呢?

一、结合课文文本,巧设情境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空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比如在讲授《祝福》时,我用这样的言语导入:“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一位四十上下的女人蹒跚地走过来,她,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左手提着一个竹筐,内装一只破碗;右手拄着一支下端开裂的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从情感上一下子牵引住了学生,从而激起他们感悟课文的兴趣。

二、利用现代媒体,创设情境

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感觉到: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现代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为情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

如我在教学《海滨仲夏夜》这一课时,由于我们地处陇东高原,学生很少有人见过大海,理解文中描述的情景很困难。我就依课文内容制作了课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声”“色”感受到了课文所述内容,让学生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作者赞美海滨仲夏夜景色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感情。

三、结合文章旨意,创设冲突情境

在《最后一课》的教学结尾时,我对学生们说道:“有人认为小弗郎士的可贵在于命运大转折的时刻,终于明白了学习是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武器。而有的人却认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等到做了亡国奴这一天,才明白这些道理有什么用啊!”学生听了都深有感触,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爱国”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四、挖掘情感因素,创设情境

《背影》是一篇传统的好散文,文中父子之间真挚的相怜相爱之情令人动容。然而现代中学生在情感方面比较粗糙,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很难透过文章中朴实无华的文字感受其中深沉内敛的情感。由于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学习中往往只对父亲“买橘子”之不易去理解父亲对“我”的爱。同时,现代中学生对爱的感受是懵懂的——即使是父母对自己的爱。他们习惯于不假思索地接受,并对寻常小事中体现出来的爱浑然不觉。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会有共鸣,也就难以真正读懂《背影》。

如何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走近“父亲”、走近“儿子”,更深地感受父子之间的爱?创设情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发现,我授课的这个班的学生很多是留守孩子,这些留守孩子大多都有与父母分别时的特殊情感经历。在上《背影》这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让他们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准备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故事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的暗示,我对学生说: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年都外出务工,这些同学有与父母分别时的经历,当你看着父母离你而去的背影时,你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如何?你也可以讲讲能体现父母或其他亲人对你的爱的故事。第二天,很多学生在班上讲了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他们原来没有注意的生活小事却寄托着无限深情,学生的感情闸门也一下子被打开了。这时再来讲授课文,学生也就能理解朱自清这篇散文所寄托的浓浓的情感了。

五、启迪展开联想,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来丰富补充作品的形象,真正把作者的情思化为学生可触摸到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讲《荷花淀》时,当学生读懂了主人公——水生嫂的高尚人格之后,我适时发问:在历史和现实中,你还能举出具有水生嫂一样高尚品格的人吗?一句话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或凝目沉思,或低声交流,很快便举出了大量人物,有的甚至说自己的母亲就有类似之处;由此,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进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而且也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思维活动中同时受到思想教育。编辑:刘於诚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中学语文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