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新生就业观的主要因素研究

2014-08-07 14:53张勇王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就业观盐城

张勇+王寅

摘 要: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考公热”、“考编热”等无不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不良的就业观,这种就业观不仅阻碍学生的自身发展,对社会、国家发展也将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从大学新生开始塑造其正确的就业观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以盐城地区普通本科学院的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设计问卷指标22个,发放问卷295份,回收问卷295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问卷有效率90.8%,并运用Excel 2003及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主因子分析,得出影响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普通本科院校在塑造学生良好的就业观方面开展工作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

关键词: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新生;就业观;影响因素;盐城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021-03

一、研究背景

在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及形式还没能完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时,大学生就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分配已由原来的“统分统包”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改革,再到现在建立的“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模式[1],对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而且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的局面越发明显,然而仍有不少同学热衷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一些所谓体制内的工作,每年社会上出现的“考公热”、“考编热”等无不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不良的就业观,长此以往,对社会、经济、国家发展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由于涉世不深,就业观尚未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时,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其就业观念与其他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通过对普通本科院校大一新生对就业观关注重点的了解,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新生形成良好的就业意识,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问卷设计

本项研究结合大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咨询就业方面的相关专家及学校工作人员的基础上,确定调研问卷的指标。基于对学生就业观的理解及参考相关文献后,本研究拟从社会、家庭、学校、企业及学生主观5个方面,22个测量指标(见表1)来衡量影响学生就业观的主要因素[2]。其中,在社会因素方面主要选取了2个指标,包括就业政策及环境形势;在家庭方面选定了3个指标,包括家庭经济水平、父母的职业及就业观;在学校方面选定6个指标,包括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科专业就业前景、学校就业技能培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就业观、学校整体实力、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在企业方面确定了6个指标,包括企业的地理位置、性质、待遇及工作发展前景、专业对口性与社会贡献度;在学生主观方面确定了5个指标,包括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工作理想、专业学习成绩、在校取得的各种证书及自身外表形象。每个指标按照5个等级设置,为不影响、影响较小、影响一般、影响较大、影响很大,且分别对应1分、2分、3分、4分、5分。

(二)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采用Excel2003及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数据的分析过程中采取主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大一新生就业观的主

表1

影响大一新生就业观评价指标

指标 评价内容 指标 评价内容

a1 就业政策 a12 企业的地理位置

a2 就业环境与形势 a13 企业性质

(政府、国企、事业单位等)

a3 家庭经济水平 a14 工作的薪酬待遇

a4 父母的职业 a15 工作的发展前景

a5 父母的就业观 a16 工作与专业对口性

a6 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a17 工作的社会贡献度

a7 学校提供社会实践、实习机会 a18 自身各方面能力

(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

a8 学校就业技能培训 a19 自身工作理想

a9 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就业观 a20 专业学习成绩

a10 学校的整体实力 a21 与就业相关的各种资格证书

a11 学科专业就业前景 a22 自身外表及形象

因子,并通过分析确定影响大一新生就业观的重要因素。

(三)样本选取

本项研究的对象是盐城地区普通本科院校(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选取了理工类、文史类、经管类6个专业的2012级大一新生。于2013年6月7日至11日,共发放问卷295分,回收问卷295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问卷有效率90.8%,样本特征见表2。

表2

样本情况一览表

名称 类别 人数 比重%

性别

男 101 37.7

女 167 62.3

学科

理工类 86 32.1

文史类 95 35.4

经管类 87 32.5

家庭所在地

城市 93 34.7

乡镇 106 39.6

农村 69 25.7

合计 268 100

三、样本数据分析

(一)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是指问卷反映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也就是研究者对于相同的或相似的现象进行不同的测量,其所得的结果一致的程度。目前大多采用 Cronbach珡 ɑ系数计算信度。Cronbach珡 ɑ系数越接近1,信度越好。一般而言,Cronbach珡 ɑ值大于0.70时,认为其内部一致性较好,属于高信度;Cronbach珡 ɑ 介于0.35~0.70之间时,其信度一般;低于0.35则问卷可靠性不高,不可取[3]。根据调研数据,对样本进行了检验,Cronbach珡 ɑ值为0.755,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性度。

同时,对样本进行了KMO和bartlett球型检验,其中KMO值为0.775,bartlett型检验的P值为0.000(P<0.05),说明问卷具有极强的关联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效度可靠。

(二)主因子分析[4]

对22个指标进行主因子分析,以因子特征值大于1为原则,确定主因子个数,经过分析,7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7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59.6%,因此,提取7个主因子即可对所分析问题作出较好的解释。为了确定7个主因子的指标构成,需要进一步对因子载荷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见表3),同时,通过分析主因子所包含的指标及其内容,赋予主因子相应的名称。

表3

经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指标

主因子

1 2 3 4 5 6 7

a20 0.786

a18 0.735

a21 0.699

a19 0.698

a15 0.577

a4 0.795

a3 0.759

a5 0.596

a8 0.734

a6 0.703

a9 0.615

a7 0.501

a16 0.664

a17 0.660

a11 0.536

a13 0.764

a12 0.709

a14 0.569

a2 0.831

a1 0.651

a22 0.785

endprint

a10 0.666

按照规定,一般因子载荷大于0.5者表示该指标与主因子联系紧密。由表3可以看出,22个指标经过旋转后,主因子1与指标a15、a18、a19、a20、a21等5个指标联系紧密。同时,经分析可以总结出,这5个因子主要是与学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且都能够对学生自身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主因子1可以定义为自身发展因子;主因子2主要与指标a3、a4、a5等3个指标联系紧密,通过观察指标内容可以看出,3个指标都是与家庭及父母有关,因此主因子2可以命名为家庭条件因子;主因子3与指标a6、a7、a8、a9四个指标联系密切,而且这4个指标主要是学校对学生就业观形成的一些作为,所以主因子3可以命名为学校工作因子。同理,主因子4与学科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工作的对口性等相关,因此可以命名为学科水平因子;主因子5与a12、a13、a14三个指标关系紧密,这些都是与企业地理位置、性质、待遇等相关,可以命名为工作条件因子;主因子6与就业政策、环境联系密切,这些指标属于社会大环境范畴,因此可以名社会环境因子;主因子7与指标a22、a10两个指标联系密切,这两个指标内容即学校整体实力、自身外表及形象均属于学生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因素,因此可以命名为客观条件因子。

同时,根据以上数据,七类主因子贡献度的存在差异,将其方差贡献率折合成百分制(合计为100分)后,其中自身发展因子为32.7分、家庭条件因子为20.9分、学校工作因子为12.1分、学科水平因子为9.6、工作条件因子为8.9分、社会环境因子为8.1分、客观条件因子为7.7分。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对普通本科院校大一新生就业观影响最大的是其自身发展的因素,其次是家庭条件因素,然后是学校工作因素、学科水平因素、工作条件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客观条件因素,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

首先,刚进入一所一般的本科院校,一些同学针对学校的档次、知名度、环境、软硬件设施等心理预期与现实状况存在一定的落差。而且,部分同学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或是志愿填报失误等原因没有进入理想中的学府,便会对现实所在的学校产生一定的排斥感。同时,对于专业知识、未来发展、将来就业等认识模糊,导致刚进入学校的大一新生只是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大的发展,来改变现状。这一点,笔者在调研时与部分学生交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由于对现实的不满,造就其更希望通过在大学期间多考专业相关证书、加强个人能力等各项努力来改变自身,并影响自己将来的就业。

其次,由于大一新生对社会的就业形势与环境的不了解,更多的就业意向受父母的就业观、家庭思维观念及父母职业的左右。因此,在现阶段,大一新生对自己将来就业发展的主动权、选择权意识不强,易接受父母的意见。

(二)建议

第一,多方协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学院为单位,成立专门的就业辅导机构或团队,针对大学新生较为普遍的就业观念,开展相关的辅导活动[5],以就业现实为主体,结合其所学专业整体的就业情况,予以引导,尽可能消除普遍热衷于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等必须进入体制内的就业观。并且加强对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培训,督促其在班会、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促使家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第二,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学生信息管理规范化。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保存学生的静态信息,档案库不仅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也包括学生在不同阶段对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意愿等相关内容,同时不断更新学生阶段变化信息,动态了解学生的就业观的变化。

第三,构建实践平台,串联知识学习与社会实习。构建大学生实践基地,联系相关实习单位,结合学生专业,增加其社会实践次数。并且提升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要求,建立管理与激励机制,促使学生能尽早对专业知识和就业信息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赵罡.当前大学生择业动机探析[J].职业圈,2007,(6):151.

[2]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7):28-31.

[3]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81-88.

[4]宋志刚,谢蕾蕾,何旭洪.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SPSS16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1-135.

[5]姜晓红,滕跃民.大学生不良就业观的成因及正确就业观的引导[J].现代教育管理,2010,(4):126-127.

Study on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utlook of University Freshmen

——Taking Yancheng Area as an Example

ZHANG Yonga, WANG Yinb

(a.Huanghai College; b.Business College,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21,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inclined to attend exams of the civil servant and career qualific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unhealthy view of employ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is employment outlook not only hinders the students own development, also will have an advers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for university freshmen to build a correct employment outlook. This paper takes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freshmen in Yangcheng area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designs 22 indexes. Then the author gives out 295 questionnaires and retrieves 295 questionnaires, which include 268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questionnaire is 90.8%. Meanwhile this paper uses Excel 2003 and SPSS 16.0 to analyze the data. By 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data, the paper obtain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mployment outlook of ordinary universities, which can help ordinary universities create students correct employment outlook.

Key words:ordinary university; university freshmen; the employment outlook; influencing factor; Yancheng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

a10 0.666

按照规定,一般因子载荷大于0.5者表示该指标与主因子联系紧密。由表3可以看出,22个指标经过旋转后,主因子1与指标a15、a18、a19、a20、a21等5个指标联系紧密。同时,经分析可以总结出,这5个因子主要是与学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且都能够对学生自身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主因子1可以定义为自身发展因子;主因子2主要与指标a3、a4、a5等3个指标联系紧密,通过观察指标内容可以看出,3个指标都是与家庭及父母有关,因此主因子2可以命名为家庭条件因子;主因子3与指标a6、a7、a8、a9四个指标联系密切,而且这4个指标主要是学校对学生就业观形成的一些作为,所以主因子3可以命名为学校工作因子。同理,主因子4与学科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工作的对口性等相关,因此可以命名为学科水平因子;主因子5与a12、a13、a14三个指标关系紧密,这些都是与企业地理位置、性质、待遇等相关,可以命名为工作条件因子;主因子6与就业政策、环境联系密切,这些指标属于社会大环境范畴,因此可以名社会环境因子;主因子7与指标a22、a10两个指标联系密切,这两个指标内容即学校整体实力、自身外表及形象均属于学生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因素,因此可以命名为客观条件因子。

同时,根据以上数据,七类主因子贡献度的存在差异,将其方差贡献率折合成百分制(合计为100分)后,其中自身发展因子为32.7分、家庭条件因子为20.9分、学校工作因子为12.1分、学科水平因子为9.6、工作条件因子为8.9分、社会环境因子为8.1分、客观条件因子为7.7分。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对普通本科院校大一新生就业观影响最大的是其自身发展的因素,其次是家庭条件因素,然后是学校工作因素、学科水平因素、工作条件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客观条件因素,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

首先,刚进入一所一般的本科院校,一些同学针对学校的档次、知名度、环境、软硬件设施等心理预期与现实状况存在一定的落差。而且,部分同学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或是志愿填报失误等原因没有进入理想中的学府,便会对现实所在的学校产生一定的排斥感。同时,对于专业知识、未来发展、将来就业等认识模糊,导致刚进入学校的大一新生只是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大的发展,来改变现状。这一点,笔者在调研时与部分学生交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由于对现实的不满,造就其更希望通过在大学期间多考专业相关证书、加强个人能力等各项努力来改变自身,并影响自己将来的就业。

其次,由于大一新生对社会的就业形势与环境的不了解,更多的就业意向受父母的就业观、家庭思维观念及父母职业的左右。因此,在现阶段,大一新生对自己将来就业发展的主动权、选择权意识不强,易接受父母的意见。

(二)建议

第一,多方协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学院为单位,成立专门的就业辅导机构或团队,针对大学新生较为普遍的就业观念,开展相关的辅导活动[5],以就业现实为主体,结合其所学专业整体的就业情况,予以引导,尽可能消除普遍热衷于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等必须进入体制内的就业观。并且加强对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培训,督促其在班会、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促使家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第二,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学生信息管理规范化。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保存学生的静态信息,档案库不仅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也包括学生在不同阶段对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意愿等相关内容,同时不断更新学生阶段变化信息,动态了解学生的就业观的变化。

第三,构建实践平台,串联知识学习与社会实习。构建大学生实践基地,联系相关实习单位,结合学生专业,增加其社会实践次数。并且提升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要求,建立管理与激励机制,促使学生能尽早对专业知识和就业信息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赵罡.当前大学生择业动机探析[J].职业圈,2007,(6):151.

[2]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7):28-31.

[3]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81-88.

[4]宋志刚,谢蕾蕾,何旭洪.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SPSS16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1-135.

[5]姜晓红,滕跃民.大学生不良就业观的成因及正确就业观的引导[J].现代教育管理,2010,(4):126-127.

Study on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utlook of University Freshmen

——Taking Yancheng Area as an Example

ZHANG Yonga, WANG Yinb

(a.Huanghai College; b.Business College,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21,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inclined to attend exams of the civil servant and career qualific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unhealthy view of employ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is employment outlook not only hinders the students own development, also will have an advers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for university freshmen to build a correct employment outlook. This paper takes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freshmen in Yangcheng area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designs 22 indexes. Then the author gives out 295 questionnaires and retrieves 295 questionnaires, which include 268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questionnaire is 90.8%. Meanwhile this paper uses Excel 2003 and SPSS 16.0 to analyze the data. By 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data, the paper obtain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mployment outlook of ordinary universities, which can help ordinary universities create students correct employment outlook.

Key words:ordinary university; university freshmen; the employment outlook; influencing factor; Yancheng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

a10 0.666

按照规定,一般因子载荷大于0.5者表示该指标与主因子联系紧密。由表3可以看出,22个指标经过旋转后,主因子1与指标a15、a18、a19、a20、a21等5个指标联系紧密。同时,经分析可以总结出,这5个因子主要是与学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且都能够对学生自身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主因子1可以定义为自身发展因子;主因子2主要与指标a3、a4、a5等3个指标联系紧密,通过观察指标内容可以看出,3个指标都是与家庭及父母有关,因此主因子2可以命名为家庭条件因子;主因子3与指标a6、a7、a8、a9四个指标联系密切,而且这4个指标主要是学校对学生就业观形成的一些作为,所以主因子3可以命名为学校工作因子。同理,主因子4与学科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工作的对口性等相关,因此可以命名为学科水平因子;主因子5与a12、a13、a14三个指标关系紧密,这些都是与企业地理位置、性质、待遇等相关,可以命名为工作条件因子;主因子6与就业政策、环境联系密切,这些指标属于社会大环境范畴,因此可以名社会环境因子;主因子7与指标a22、a10两个指标联系密切,这两个指标内容即学校整体实力、自身外表及形象均属于学生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因素,因此可以命名为客观条件因子。

同时,根据以上数据,七类主因子贡献度的存在差异,将其方差贡献率折合成百分制(合计为100分)后,其中自身发展因子为32.7分、家庭条件因子为20.9分、学校工作因子为12.1分、学科水平因子为9.6、工作条件因子为8.9分、社会环境因子为8.1分、客观条件因子为7.7分。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对普通本科院校大一新生就业观影响最大的是其自身发展的因素,其次是家庭条件因素,然后是学校工作因素、学科水平因素、工作条件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客观条件因素,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

首先,刚进入一所一般的本科院校,一些同学针对学校的档次、知名度、环境、软硬件设施等心理预期与现实状况存在一定的落差。而且,部分同学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或是志愿填报失误等原因没有进入理想中的学府,便会对现实所在的学校产生一定的排斥感。同时,对于专业知识、未来发展、将来就业等认识模糊,导致刚进入学校的大一新生只是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大的发展,来改变现状。这一点,笔者在调研时与部分学生交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由于对现实的不满,造就其更希望通过在大学期间多考专业相关证书、加强个人能力等各项努力来改变自身,并影响自己将来的就业。

其次,由于大一新生对社会的就业形势与环境的不了解,更多的就业意向受父母的就业观、家庭思维观念及父母职业的左右。因此,在现阶段,大一新生对自己将来就业发展的主动权、选择权意识不强,易接受父母的意见。

(二)建议

第一,多方协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学院为单位,成立专门的就业辅导机构或团队,针对大学新生较为普遍的就业观念,开展相关的辅导活动[5],以就业现实为主体,结合其所学专业整体的就业情况,予以引导,尽可能消除普遍热衷于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等必须进入体制内的就业观。并且加强对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培训,督促其在班会、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促使家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第二,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学生信息管理规范化。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保存学生的静态信息,档案库不仅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也包括学生在不同阶段对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意愿等相关内容,同时不断更新学生阶段变化信息,动态了解学生的就业观的变化。

第三,构建实践平台,串联知识学习与社会实习。构建大学生实践基地,联系相关实习单位,结合学生专业,增加其社会实践次数。并且提升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要求,建立管理与激励机制,促使学生能尽早对专业知识和就业信息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赵罡.当前大学生择业动机探析[J].职业圈,2007,(6):151.

[2]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7):28-31.

[3]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81-88.

[4]宋志刚,谢蕾蕾,何旭洪.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SPSS16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1-135.

[5]姜晓红,滕跃民.大学生不良就业观的成因及正确就业观的引导[J].现代教育管理,2010,(4):126-127.

Study on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utlook of University Freshmen

——Taking Yancheng Area as an Example

ZHANG Yonga, WANG Yinb

(a.Huanghai College; b.Business College,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21,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inclined to attend exams of the civil servant and career qualific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unhealthy view of employ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is employment outlook not only hinders the students own development, also will have an advers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for university freshmen to build a correct employment outlook. This paper takes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freshmen in Yangcheng area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designs 22 indexes. Then the author gives out 295 questionnaires and retrieves 295 questionnaires, which include 268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questionnaire is 90.8%. Meanwhile this paper uses Excel 2003 and SPSS 16.0 to analyze the data. By 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data, the paper obtain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mployment outlook of ordinary universities, which can help ordinary universities create students correct employment outlook.

Key words:ordinary university; university freshmen; the employment outlook; influencing factor; Yancheng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就业观盐城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