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院校对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

2014-08-07 14:28敖克勇何端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师资建设人才需求

敖克勇+何端

摘 要: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内涵建设其核心是人才的培养。专业内涵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内容。汽车维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是高职院校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依据,怎样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为企业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人才需求;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035-02

一、目前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过去的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着平稳发展的态势,汽车产销两方面均创历史新高,据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报告:2012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了1 927.2万辆,汽车销售量1 930.6万辆,相比2011年的1 841.9万辆提高了4.8个百分点,蝉联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100个家庭中有20个家庭拥有汽车,就认为进入了汽车社会。201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6 300万辆,同时,中国2012年汽车产销量接近2 0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1]。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8 300万辆,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在63辆左右,2009年统计我国共有39 519万户,我国100个家庭中已经超出20个拥有汽车,标志着我国基本进入了汽车社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并保守估计,10—15年后,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9亿辆左右,说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目前行业企业对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

汽车销量递增,汽车维修技术工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在假期中,贵州省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到企业调研得到结论:一辆新车从购入到报废的花费中,购车费用只占35%左右,而后期维修保养费占55%左右,其他费用占10%。汽车是机、电、液合为一体的高科技集成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汽车行业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有这样的感慨:如果一两年不修车,就跟不上汽车技术的发展,就会落伍[2]。当前汽车维修行业普通技术人员月薪平均在2 000~6 000元之间,汽车维修班组长、技术骨干人员月薪平均在5 000~8 000元之间,汽车维修企业技术总监月薪平均在5 000~12 000元之间。汽车维修的涂漆与钣金班组长、技术骨干人员月薪平均在6 000~10 000元之间,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缺口将会不断扩大,而与之配套的汽车维修服务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却很难匹配,原有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只有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加快师资队伍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才能培养出适合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需求的第一线的汽车维修综合型技术人才。

三、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双师型”教师具有很大的作用要培养出优秀的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有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做保证。专业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的师资状况与专业建设所要求的“双师型”教师相比,其内涵还有很大差距,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技能,即使近几年大量充实进来的教师毕业于“技师类”学院,也因是等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很少有掌握较高专业技能的毕业生,很多学院因专业教师少,教学工作量大,很难让教师有较长时间在汽车维修生产第一线进行锻炼和提高。还有因为企业老总不能意识到产教结合会对企业长远发展有重大推动和促进作用,所以不愿接受教师参加顶岗实习,致使教师的专业能力无法提高,汽车维修专业操作技能差,他们虽拥有高、中级汽车维修技能证书,但大多与实际能力不符。现有的教师中也有许多经过培训而取得汽车维修高级工、技师、甚至是高级技师的资格,但因很多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内容针对性不强,实训时间少,教师具备的专业技能与证书的内在要求差距较大,达不到“双师型”标准。

因此,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启动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把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口。学院可以请职业教育专家一起交流、研讨,让教师们统一思想,提高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就是抓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共识,营造尊重教师,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对专业教师的思想教育,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如果新进大学生当教师必须先到汽修公司顶岗实习一年,期满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使教师真正达到 “双师型”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综合技能很强的学生。

要加大兼职教师引进力度,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目前多数从企业聘用的教师一般只是挂个名或至多作个讲座,无法发挥教师的职能。因此,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对兼职教师进行聘用与管理。

四、教材与教法的改革要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有别于普通高校的教育模式,按职业的需求安排课程。对于汽车维修专业来说,其课程的设置必须符合汽车维修业的发展需要,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首先要进行教材的改革,推广项目式教学,如果没有较完整的项目教材,就会影响项目式教学的实施,通过改进后的教材对汽车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3]。但是个别教师观念陈旧,还不能充分认识项目式教学的优越性,往往认为:项目式教学准备时间太长、太麻烦、要求太高、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效果不一定好,这给推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项目教学改革带来了难度。

五、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牢固、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由于汽车维修设备投入大,更新快,学校往往无法满足实训要求,很多学校的设备往往还停留在陈旧发动机的拆拆装装,无法跟上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二者之间往往脱节,没有达到有效的结合,已有的校企合作仍停留在校企双方自愿结合,属于暂时的、不连续的、不规范的、甚至是靠关系维系的较低层次的合作层面。一些企业虽已意识到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但仍采取不愿介入的态度,很多企业只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愿承担培养技能人才的责任,如果校企双方没有了利益驱动,校企合作就不会得到持续发展。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建设得到政府财政的大力扶持,2010年中央财政一次性拨专款200多万,有力地推进了学院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为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保证。

六、扩大社会服务,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大力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对教材建设的参与度,学院与有实力的汽车教学仪器与设备及教材开发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七门汽车专业核心课程及两门汽车精器课程的建设。逐渐过渡到使用自编教材,用最新的项目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所需技能人才进行培养。在教师的教学与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的基础上,从中挑选一批师德好、能力强、愿奉献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尽快成为汽车行业的名师及学院学科带头人。通过对汽车维修行业在岗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走出校门后下到基层,用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社会服务、为行业服务。经过实践检验,效果良好,最终使学院、教师、企业、社会均受益[4]。在走出去到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对学院的汽车专业进行了宣传,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下一步,学院要不断改革与健全现有的人事、分配、奖惩制度,专业教师对专业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参与“双师”达标、技能比赛取得好成绩、教学科研取得成果等要与教师个人的考核评优、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挂上钩,以激发汽车专业教师的内在潜力和发展动力,传递正能量,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克松.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J].机械职业教育,2005,(1).

[2]陈焕江.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J].交通高教研究,2001,(1).

[3]许有详.浅谈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3,(8).

[4]胡大宏.汽车维修专业适应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之路[J].交通职业教育,2004,(2).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师资建设人才需求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关于3D打印技术与技能人才需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