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文化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2014-08-07 19:56焦冬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对外汉语教学汉字

焦冬梅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属第二语言教学,其教学的原则是“语言—语用—文化”。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以及汉字的知识内容,还要最终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进行汉字教学;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传播中国文化;举办汉字文化讲座。这几个方面的实践,可以提高外国学生学习汉字汉语的兴趣,并最终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汉字;文化特征;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070-04

对外汉语教学属第二语言教学,其总体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是“语言—语用—文化”。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以及汉字的知识内容,还要最终上升到文化的高度[1]。而汉语中的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有其独特性。汉字本身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表意性,汉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汉字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所以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并最终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可以说汉字的文化特征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结合汉字的文化特征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会比较有效果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进行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可以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应该充分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进行汉字教学。众所周知,汉字的表意性与拼音文字的表音性有本质的区别,汉字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而言,就像一些没有规则,难于书写和记忆的图形和符号,所以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开始接受汉字的时候,抓不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只注意汉字的外形,就像我们俗语说的“比着葫芦画瓢”。在画的过程中,因为不懂得汉字的意义,所以不是多了笔画,就是少了笔画,或者写错了偏旁,或者偏旁的位置摆错。而且是看一笔写一笔,所以书写的速度也比较慢。

(一)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偏旁和部首

为了解决学生在汉字书写中容易出错和书写速度慢的问题,可以尝试在大学中高年级教授偏旁和部首的内容。因为这个时期,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他们掌握的这些汉字就像散乱的珠子,教给他们有关偏旁部首的知识,就是给他们一根绳子,以及用绳子把珠子串起来的方法。先教给学生把汉字分析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一般是由独体字构成的,如:“山”,画出了山的形状。“父”,字形是一只右手拿着一根杖,《说文·又部》:“巨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段注:“率,先导也(引导)。”意义就是父亲是引导教育孩子的,我们现在还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光”,字形是上边为一个火把,下边是一个人,一个人拿着火把,当然就有光亮、光明了。“山”、“父”、“光”为独体字,而“说”,“岩”,“树”是合体字,“岩”是由“山”和“石”两个独体字组成的。组成合体字的部分就叫偏旁。相同意义的偏旁归为一类,称为部首。在教授部首的同时,也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如:“言”是一个部首,以“言”的偏旁组成的汉字在意义上都与“言”有关系,“说”、“话”都有“讠”偏旁,“讠”是“言”的变形,《论语》:“食不语,寝不言。”我们现在还说“你一言,我一语”。“说”是表示一种完成言的动作,而“话”是“说”这个动作的结果。“说”和“话”都与“言”有关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掌握以“言”为部首的字意义上都与说话的动作和所说的话有关系。

学完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再教给学生常用部首的名称、意义、写法以及变体,然后让学生写出曾经学过的由此部首组成的字。自己想不出来的时候,再对照字典,在所学的部首列字中找出学过的字。等学生找出来之后,帮助学生分析同一部首所组成的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成系统的,汉字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三种:形的系统、义的系统和音的系统。但是因为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所以形体和意义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形旁。如:“江”、“河”、“海”是属于形的系统,都有“氵”旁,所以都与水有关系。“树”、“林”、“棵”,都有“木”,所以它们的意义都有“树木”有关系。而音的系统,如“问”、“闻”、“闷”都是以“门”作为声符,所以读音中都有“en”。“供”、“拱”、“恭”都是以“共”为声符,所以都读“gong”。当然也要告诉学生所谓的形符表义,也只是表示一个大概的意义范畴,不是表示具体的意义。声符表音,现在的准确率比较低,以准确表音来计算,只有10%。

教会学生分析汉字以及汉字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之后,下一步就是用找出的这些字组成词,造成句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词汇量,还可以使他们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速度。这种方法适合于积累了一定词汇量的学生,对于初学者,如果能从汉字的表意性出发,结合汉字的文化特征,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汉字。如“鸟”,“雨”,是象形字,画出了汉字的形体,形象生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刃”,是指事字,在刀刃的部分,做标记,说明这里是刀最锋利的地方;“采”是会意字,上面一只手,下面是树上长了果子,用手采摘树上的果子。学生看到这个图形,加上教师讲解的意义,对这些汉字的意义理解了,记忆也容易了,书写也不会出错了。

(二)多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记忆

因为汉字中存在许多形体相近的字,如果不明白汉字的意义或包含的文化因素,在书写和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出错。

如“己”、“已”、“巳”,“己”是自己的“己”;“已”是已经的“已”,是表时间的词;“巳”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录年份或时刻的词。“已”和“巳”都表时间,但是用法不同,“已”只能表示过去的时间,而“巳”既可以表示过去的时间,也可以表示未过去的时间。还可以利用口诀“堵巳不堵己半堵是个已”,这样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这三个汉字的写法和意义。

“上”、“下”利用甲骨文的写法,给学生讲清楚“上”是在一个水平线的上面,而“下”是在一个水平线的下面。“卡”是“上”和“下”共用一横,所以既不“上”也不“下”,就“卡”在中间了。

“本”、“末”,用小篆的写法,讲明白“本”,造字之初的意义是指草木的根,所以在下面根部做了标注,而“末”,造字之初的意义是指树梢,所以在上面树梢的部位做了标注。

汉字中还有许多读音容易混淆的字,特别是多音多义字,如“长”有“chánɡ”、“zhǎnɡ”等不同的读音,读音不同意义也不相同,可以用组词的方法帮助学生辨别二者的区别。“chánɡ”可以组成“长久”、“长远”、“长度”等词,把“长chánɡ”的时间和空间的词汇意义以及形容词的词性讲解明白;“zhǎnɡ”可以组成“成长”、“年长”、“长大”等词,把“长zhǎnɡ”的年纪大、职位高,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形容词和动词的词性讲解清楚。

另外,如“差”的“chā”(差错),“chà”(差劲),“chāi”(出差)等音和义,“觉”的“jué”(觉悟)“jiào”(睡觉)的音和义用组词的方法,把各自的读音和意义讲解清楚,并让学生自己尝试用不同的音和意义组词、造句。

二、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传播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汉语的知识,最主要的还在于传播中国的文化,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结合汉字的文化特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一)指导学生“汉语桥”比赛,以阐发主题为主

汉语桥是由孔子学院举办的中文比赛,分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和汉语桥—商务汉语大赛。“汉语桥”比赛内容包括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和中国文化技能。选手们首先在各自国家参加预赛,每个赛区的优胜者应邀来华参加决赛。从2002年至今每年举办一次,到2012年已经举办了11届,每一届都有比赛的主题,如2002年第一届的主题是“心灵之桥”,2008年第七届的主题是“激情奥运 快乐汉语”,2010年第九届的主题是“魅力汉语 精彩世博”。

为了让参赛的学生对比赛的主题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可以从汉字的文化特征切入主题,如第一届的“心灵之桥”,其中的关键就是“桥”字。“桥”,利用小篆字形,讲解“桥”的意义。《说文·木部》:“桥,水梁也。”段注:“水梁者,水中之梁也。梁者,宫室所以关举南北者也。然其字本从水,则桥梁其本义而栋梁其假借也。凡独木者曰杠,骈木者曰桥。”[2]人们借助桥,可以由此岸到达彼岸,通过“心灵之桥”,可以由此心灵到达彼心灵,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汉语为世界汉语学习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心灵之桥”其实就是“汉语桥”的一种具体化。通过对“桥”字意义的阐释,可以使参赛学生对“心灵之桥”这个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上的汉字很有特色,在指导参赛学生时,可以通过对会徽上汉字文化特征的阐释,切入比赛的主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上的“京”,利用了它的篆体,并把它演化为一个舞动的人体,在外形上又似汉字的“文”字,把“京”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内涵给学生解释出来。而“京”又像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这就与奥运会联系了起来。“京”字下面的“北京2008”是手书字,与上面奔跑的“人”形,以及下面的奥运五环以上中下的位置组成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张开的双臂,是中国在敞开胸怀,欢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加入奥林匹克这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盛典,体现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3]。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的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世”字图形意寓三人合臂相拥,从外形上状似一个幸福和乐的家庭,又可以体现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体现着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4]。

汉字书法的“世”字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交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向世人展示了古老中国的朝气蓬勃,倾诉着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

通过对两个会徽中汉字文化内涵的解释,会使学生对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理念和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再加之在口语表达和才艺方面的指导,参赛学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在日常的文化传播中,阐释汉字的文化内涵

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时时处处围绕传播中国文化的主题,所以不论在课堂教学还是传统文化的教授中都应该有所体现[5]。比如在教授剪纸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把中国传统文化给学生讲解清楚。如我们中国人结婚的时候都喜欢张贴大红的纸张剪出的双喜,这个双喜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在赶考的路上,见到了马家镇马员外家的马小姐用对对联的形式招亲。王安石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对,到考试的时候,主考官出的对联正好与马员外家的对联有联系,随即就答了出来,结果回答得又快又好。等他赶考回来的路上又对上了马员外家招亲的对联,被马员外招为乘龙快婿。等他与马小姐拜堂成亲的时候,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王安石好不惬意,挥笔将两个喜字写在一起,变成了“囍”。这个“囍”流传开来,成了婚庆专用字。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了红双喜的来历和意义,还让他们了解了中国的婚姻习俗,并强调只能用红色的。因为有些地方的风俗,白色是代表纯洁的,所以他们喜欢用白色的纸来剪窗花和双喜字,因此要告诉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一般是代表喜庆的气氛,而白色一般是送葬亡人的。由此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个红双喜的使用场合。

剪纸中不仅一个双喜字,像“福”字、生肖等都可以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其他如书法、太极拳、太极扇等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利用汉字文化讲座,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满足学生HSK考试的需求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而言,学习汉字感觉非常困难,所以他们学习起来很不适应。甚至有些学生选择放弃汉字的学习,只学习汉语的听和说,但这对于学习一门语言来说,这种方法是很不科学的。特别是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宝贵财富,如果不学汉字的话,对这些宝贵财富真是束手无策。如果不学汉字的话,也不可能真正地掌握汉语。

(一)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针对学生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入手。在高年级,可以采用部首、偏旁的知识,教给学生学习和记忆汉字的方法。如果师资条件不充足,也可以利用汉字文化讲座的形式。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从汉字的象形性出发,以图的形式为学生们展示汉字从甲骨文一直到现代汉字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们认识到汉字的无穷魅力。通过讲座的形式,可以使更多的汉语学习者了解到汉字的文化特征,增强他们学好汉字的信心。

(二)满足学生HSK考试的实际需求

随着汉语的深入推广,作为有“汉语托福”之称的HSK考试,吸引了世界上众多的汉语学习者。为了适应汉语推广的需要,从2009年开始国家汉办在海外试考新HSK,2010年在海外全面推开,新HSK考试实行之后,汉字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问题在非汉字文化圈对外汉语教学中可能会更加突出。新HSK考试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而且重视鼓励考生的策略,重视怎样进一步提高、发展考生的汉语能力”[6]。

汉语能力在笔试中考查的主要是听、读、写的能力,新HSK考试与旧HSK考试相比,在写的能力上的要求应该是有所提高的,写的能力包括汉字的书写能力和写文章的能力。

本文在此只探讨汉字的书写能力,旧HSK考试在基础考试中没有单独的汉字书写的题目,初中级的考试,只在综合题的第二部分要求考生书写16个汉字,只占综合填空的40%,而占总分数的10%左右。而新HSK考试从三级开始分为三个部分:听力、阅读、书写,三级的书写部分要求把打乱顺序的5个句子按正确的语序书写出来,还有5个句子,每句填写一个字。虽然打乱顺序的5个句子的词语都已经给出了,但是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而言,书写速度慢,而且差错率高,有研究表明:“来自非汉字圈背景的留学生的抄写成绩受熟悉性的影响更大,在部件不熟悉的情况下,正确率仅为20%。”[7]旧HSK考试中,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反映书写汉字是他们感觉最难的。而新HSK考试的书写部分所占的分值超过总分的33%。所以新三级的书写难度与旧HSK考试初中等的难度差不多。而新四级也是分听力、阅读、书写三个部分,四级的书写部分有10个打乱顺序的句子需要抄写,还需要造5个句子;五级的书写部分有8个打乱顺序的句子,还有写两篇80字左右的短文;六级是缩写文章,要求400字。相比较而言,新四级至新六级的书写量和难度比旧HSK考试要大。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新HSK考试试题内容的调整,在汉字文化的讲座中,除了注重引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要注意逐渐引导他们体会汉语中形声字的特色,并教给他们书写和系统记忆汉字的方法。书写方面,可以为学生讲解笔画、笔顺以及汉字的结构特点的内容。汉字记忆的方法,可以给学生介绍用形旁、声旁以及汉字之间的同义反义类义等关系组成聚合群,帮助学生记忆。

同形旁组成的聚合群:

足:趴、跑、跳、踩、踏、踢、蹄

口:吃、喝、唱、啊、吧、唉、呀

手:抓、扶、抄、拔、投、抛、摸

同声旁组成的聚合群:

交:郊、胶、茭、姣、跤

绞、狡、饺、佼

较、校

同义的聚合群:

宾——客,房——屋,声——音

进——入,售——卖,朋——友

反义的聚合群:

前——后,古——今,爱——恨

得——失,美——丑,早——晚

类义的聚合群:

表亲属:爸、妈、爷、奶、哥、姐、叔、姨

表动物:马、牛、羊、猪、狗、猫、兔、虎

通过举办汉字文化的讲座,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汉字的热情,汉字的学习效果会有明显好转,在新HSK考试中,学生的成绩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消除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畏难心理;再加之切实有效的汉字学习和记忆的方法,解决了他们学习汉语中的最大障碍,所以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陆俭明.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及其本体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5).

[2][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67.

[3]北京奥运会徽揭晓 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结合[EB/OL].新浪体育,2003-08-03.

[4]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揭晓 汉字“世”成象征[EB/OL].中国广播网,2004-11-30.

[5]张桃.在汉语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7-03-23.

[6]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编制.汉语水平考试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郝美玲.留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萌芽与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JIAO Dong淠攀椀

(Literature College,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Abstract: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elongs to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teaching principle is “language烠爀愀最洀愀琀椀挀揠甀氀琀甀爀攀”. So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only to teach the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grammar of Chinese, but also to reach the height of culture in the end. This article states the contents of three aspects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namely, to teach Chinese character by using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spread the Chinese culture by using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o hold the lecture on Chinese culture. These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interest of foreign student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Chinese character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对外汉语教学汉字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